蘇寧之後永輝也入局了 後拼多多時代社交電商三大趨勢

李成東做了一個《2018最佳TOP10電商投資機構評選排行榜》的榜單,這個榜單由幾百名投資人和企業家共同投票評選所出。

蘇寧之後永輝也入局了 後拼多多時代社交電商三大趨勢

對投資機構的排名我不感興趣,倒是透過這份榜單,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入選這份榜單的投資項目,超過一半都是社交電商(或者涉及了社交電商項目),比如享物說、貝貝網、每日優鮮、拼多多、美菜網、雲集、良品鋪子、有贊等。

這說明即將過去的2018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社交電商之年,我們每個人都感同身受。以拼多多為代表的幾十家社交電商平臺,這一年頻頻的刷屏我們的社交網絡,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引起多方關注。

無獨有偶,2018年12月27日下午,我趕赴蘇寧北京總部,參加蘇寧的2019年貨節活動,也注意到蘇寧給了旗下社交電商業務---拼購,一個單獨的分享時間,並且宣佈蘇寧生態中8大核心業務聯手賦能拼購,支持拼購的發展。

蘇寧之後永輝也入局了 後拼多多時代社交電商三大趨勢

有意思的是,蘇寧的社交電商業務因為有線下店的支持,玩出了新花樣。比如從明年1月18日開始,蘇寧小店也將加入這個賽道,上線社區拼團服務,全國招募100000個團長。蘇寧相關負責人表示小店雖在行業“後發”,但憑藉社區場景的佈局優勢,必將“先至”。

與此同時,筆者注意到,幾乎在同時,永輝超市也宣佈進軍社交電商。永輝的玩法和蘇寧旗下蘇寧小店類似,前期主要在深圳、廣州等地試水。其社區團購目前正主推一款車釐子單品,團購價為299元,兩人即可成團,預售團購時間從12月24日持續到1月10日。對團長的基本要求是附近要有永輝超市,系統會給團長生成專屬鏈接。

再加上京東的拼購,阿里的微淘,以及寵寵欲動的抖音.... 社交電商一年之內在中國大地全面開花,各類表現形式真的讓人歎為觀止。

並且我自己這一年走訪了很多農村地區,深刻的感受到,各大電商巨頭覬覦多年但死活深入不進去的農村市場,也被社交電商們在短短几個月內“攻陷”。

總結2018年的社交電商發展情況已經意義不大,我更想和大家探討2019年的社交電商幾大趨勢,於是就有了這篇文章。

效率大於規範到規範大於效率

2018年,我的文章中有很多篇分析了社交電商,在我看來,社交電商能夠爆發的原因在於:消費者從受眾(看客),升級成了變革的參與者。消費者自我意識覺醒後,成為了使用者和參與者,通過社交網絡,他們的主動性被髮揮了出來。

社交電商的成交方法論其實很好理解,我之前也講過:我們的用戶以自然狀態分享購物信息到社交網絡,引發自然、真實的互動,引起好友的點擊、閱讀、購買興趣,從而產生口碑傳播、產生流量、購買等結果,潛在消費者從社交網絡中流轉到電商。

當然今天我們不講社交電商的爆發和其存在的科學合理性,而是爆發過後呢,將會迎來一個什麼變化?我認為之前效率大於規範的時代已經結束,轉而進入規範大於效率的時代。

這兩年社交電商的發展速度簡直可以用“爆炸”來形容,同樣頻發的問題也可以用“爆炸”來形容。貨不對版、以次充好、假冒偽劣、山寨侵權.....等等層出不窮。整個行業的發展速度和口碑的表現,走出了相反的曲線。

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就在於各家都在拼命的擴充規模,忽視了品控,或者將品控至於發展之後。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那麼好不容易迎來的良好局面將會迅速的被葬送。

社交電商除了“低價地質”的問題,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涉嫌傳銷”。今年以來,我的每篇關乎社交電商的文章發表之後,總有人告誡我“不要為傳銷站臺哦”,一開始我會耐心的給他們解釋社交電商的模式和傳銷的區別。

後來我也發現的確有不少涉嫌傳銷的項目,打著社交電商的旗號,招搖過市。對此二者,我們要區分來看,既不要因為惡意揣測傷害了真正給用戶提供價值的平臺,也不要因為放鬆警惕而讓那些不法項目進入媒體版面。

總之,效率大於規範到規範大於效率,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調整趨勢。等到調整結束,就自然而然的進入“規範即效率”的階段。這,是我們以後要分析的話題。

兩手都要硬抓:商業實現+踐行社會責任

零售的本質在高效的流通,然後盈利;社交電商的本質在於調動群眾參與流通,然後盈利。

社交電商由於其天然的屬性(非標準化、非強品牌化商品為主),成為了各地農特產品的上行渠道,隨著規模的擴大,扶貧效應就凸顯出來。可以預計,新的一年,在商業實現之外,踐行社會責任,助力扶貧將成為社交電商的主旋律。這兩手都要抓,都要硬,而且是可以相輔相成的。

拼多多、貝店、每日一淘這方面已經做了很多工作,我之前的文章已經闡述多次,這裡篇幅有限,不再敘述。感興趣的朋友自行搜索《從拼多多到貝店:社交電商裂變式爆發的因素何在?》、《每日一淘的另一面:助力農產品上行包村到戶精準扶貧》等文章。

而且相比傳統電商的幫扶模式,社交電商探索出了“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新模式。比如貝貝集團旗下的貝店很顯然看到了此節,近一年來,貝店先後與陝西楊凌、河南三門峽、河北故城、湖北恩施、貴州黔東南等多個區縣展開合作,發揮社交電商的網絡和資源優勢,實踐出了一條“社交電商+技術培訓+消費扶貧”的電商助農新模式。

還有云集打造新“農民企業家”也很有意思,力爭用3年時間,培育1000名新農人,打造100個鄉村振興新農人扶持樣本,將農村最稀缺的人才和品牌資源留在當地,撬動農村經濟發展。

由大到小一輪迴 終將回歸巨頭的棋局

中國最早做社交電商,或者說中國最早大規模做社交電商的平臺是哪家?不是別的,正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網做了一個淘江湖。2009年,淘寶網推出社交平臺淘江湖,運行了兩年後正式將淘江湖和淘寶融合,轟轟烈烈的開啟了社交電商的佈局。然而很多年過去了,“社交的歸社交,電商的歸電商”,淘江湖一直沒有幫助阿里完善社交電商的閉環,逐漸成為了雞肋般的存在,被阿里從戰略上放棄。

10年前在中國互聯網興盛一時的社交電商概念,就此陷入了多年的疲軟期。

此後的參與者不再是阿里這樣的巨頭,而是我們從業者都未必聽過的中小創業者,直到這兩年拼多多的異軍突起並且大獲成功,社交電商又重歸大眾視野。

到了今天,拼多多之外,還有貝店、雲集、每日一淘、小紅書、美家優享等“小平臺”,又通過社交電商的發力,短期內取得了爆發式的增長,一批年交易額百億級的平臺短短一兩年內誕生。

拼多多以及上述平臺的成功,又讓阿里、京東、蘇寧等巨頭睡覺不踏實,於是乎這些巨頭們紛紛推出自有的社交電商平臺,和這批曾經不起眼的後起之秀們同臺競技,比如京東和蘇寧的拼購業務。

如此,我們可以做一個論述:從大公司到小公司,再到大公司。社交電商在中國發展10年,正好走了一個輪迴。

那輪迴之後呢,是繼續輪迴還是有新的變化。我認為有新的變化,這個變化就是:2018年密集的爆發過後,到了2019年,社交電商不大有新的機會了(這裡說的是繼續誕生百億以上新交易平臺的機會),這兩年發力取得一定成績的拼多多和貝店、雲集、每日一淘、小紅書、美家優享等,再加上阿里、京東、蘇寧、美團等巨頭,共同組成了棋局的玩家,新的創業公司喪失了參與核心競爭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