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生活中只存錢不花錢的人?

o丶柒言


我就是那些只存錢不花錢的人。可能每個這樣的人以前都有著一個刻骨銘心的故事。

為啥要存錢呢?因為以前窮怕了,上學別人好吃好喝,自己每天只能乾巴巴的看著,不過小時候也很懂事,收到父母影響,沒有過多的要求自己的父母。但是怕窮的影子卻刻在了骨子裡。



記得小時候,家裡過年,我一起床把清潔衛生都搞好了,做好飯等父母回來,可能那天生意不好吧,回來的也比較遲。除夕那天大家還是回家比較早的,所以父母也回來了。但是過年吧不能冷冷清清吧,什麼都沒有買,我想著自己今天努力幹了一天活,希望父母買一點餅乾水果的,但是遭到了呵斥,後面因為種種,我哭了,哭的很傷心,可能從那以後就知道父母不容易。

後來學習生活都儘可能節儉,為父母減輕一點負擔,很想著出去工作。也就這樣貸款上了四年大學,拿了四年獎學金,基本就沒有問過家裡要過錢了,主要不是能掙錢,還是分配有度,節約出來的。

現在工作了,有錢了,也保持以前的風格,勤儉節約。首先我自己的消費觀就是:量入為出,規劃好自己的消費,當沒有能開源的時候,我們就要選擇節流。而且目前的情況就是還沒有能形成一個應急資金備付,所以還要繼續節流,同樣的也要好好工作。

因為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紅。我需要留著為數不多錢在最需要的時候花,而不是用在一些可以暫時忽略的享受消費上,因為你身上單肩著責任。存錢是為了能更好的擔負起自己的責任。

沒有人不願意花錢享受,但是很多人身上有著很多不為外人所知的苦楚。容易對待那些不花錢存錢的人,我覺得應該尊重他們,他們也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需要的不是妄加評論,而是多角度看待這些生活不那麼容易的人。

我為自己代言。


海角過客


1.窮過,所以只想拼命存錢

現在的90後,特別是城市的90後,大部分都很難體會到窮的滋味,而在80後或者70後,乃至他們的父輩,對窮真的有很深刻的體會,甚至有刻骨銘心的記憶。而且老一代50後、60後,甚至部分70後,因為以前的工資收入都很低,所以他們即使有一些積蓄,但是在當下,甚至在一二十年前都感覺很緊張,畢竟物價上漲了,通貨膨脹,他們手裡的錢根本不值錢。在90年代,很多崗位的工資不過幾十元、一百來塊。對於這一代,他們骨子裡都是一個字“省”,能省多少就儘量省,希望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經濟條件。儘管孩子們總是勸他,錢是掙來的,不是省來的,但是他們依然會按照幾十年來慣有的模式去存錢,捨不得花錢,因為他們窮過。

2.壓力大,對未來缺乏安全感

另一部分人,可能是如今的70後、80後,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已經成家立業,已經有了穩定的收入。但是80後普遍面臨買房的壓力,也許房子首付搞定了,也許按揭款能持續按月交,但是,接下來一大堆壓力接踵而至。結婚生子了,孩子的費用,接下來的教育、學區房等等,甚至家庭的改善住房,這都讓70後、80後感覺壓力山大。坤鵬論一位朋友,在二線城市,每個月工資1.5萬以上,但是還是捨不得花錢,問其原因才知道,這位朋友如今生了兩個小孩,老大小學5年級,老二才3歲。為了這個老二,朋友的老婆辭去了工作,專門管兩個孩子。朋友說,儘管自己收入還不錯,在所在城市相當於工薪階層兩個人的收入,但是他自己根本樂不起來。買了一套學區房,但是名額只能用一次,也就是說只能老大讀,老二再過三年就要讀小學了,學區房的問題再一次擺在他的面前。前一陣網上熱傳的“中年男人不如狗”,朋友自嘲說,這就是他的真實寫照,連生病都生不起。朋友的情況很典型,因為當前的壓力很大,而且對未來的擔憂也很多 ,所以根本捨不得花錢。

3.摳門

當然,最後有一類人,他們不捨得花錢,是因為他們確實比較摳門,就是平時大家說的那種鐵公雞。不管是外出、就餐或者其他地方,他們總是不願意搶著付款。而且,他對自己花費也是非常省的。即使他比較有錢了,也是如此,這種可能是來源於骨子裡的節省和摳門,分佈在不同的年齡段。

只存錢不花錢,可能在人生不同的階段有著不同的原因,比如有的人為了還房貸,所以拼命省錢。但是凡事都應該有一個度,過猶不及,或許在這裡也適用吧!


坤鵬論


那些只存錢不花錢的人可能會讓許多人感到疑惑——錢不用來花,存著有什麼用呢?

但是有心理學研究發現,金錢有著非常直觀地降低人們痛苦的作用。

當人們感受到被人排斥時,會產生痛苦、不快等負面情緒。而實驗發現,“金錢”的出現(僅僅是數錢的動作)就能夠減輕這種不愉快的感覺。

不僅如此,錢的出現、數錢的動作也會影響人們對生理疼痛感的評估,錢會緩解人們生理上的痛苦感。

因此,不難想象,那些只存錢不花錢的人僅僅是看到銀行卡上的餘額,或是錢包裡的紙幣,或許就能感到滿足和幸福。

除了過度節約,還有另外一種極端——過度消費。這樣的人可能會囤貨、過度購買。 他們往往從很小的時候就學到,錢可以解決暫時的焦慮。當他們想要掌控自己的快樂感時,他們就會去消費。

其實,花錢和節約原本只是不同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範圍內都可以被接受。但是,如果過度節儉嚴重影響到了你的生活質量,或者,過度消費已經讓你出現了財務危機,你或許可以嘗試以下建議:

給過度節約者的建議:

1. 提前為那些值得享受的東西做好預算,提前把那部分現金準備出來,比如假期。
2. 當你想買一個東西的時候,也要告訴一個朋友,告訴他們你會在什麼日期前把它買下。儘管這聽起來有點無聊,但他們會督促你做必要的消費。

3. 想想你過去是否有因為節約,錯過了一些重要的體驗?再想想未來你還要經常重複這樣的遺憾嗎?

給過度消費者的建議:

1. 暫停使用信用卡,儘量使用現金消費。
2. 當你需要用現金時,去銀行卡里取錢,並及時看到自己賬戶數字的減少。
3. 停止提前消費,只購買目前需要的東西。
4. 當你達到了存款目標時,給自己獎勵,但獎勵額度要適量。
5. 買任何東西之前,停一停認真問問自己你是否真的需要。
6. 思考未來可能的開銷。算一算你孩子上學要花多少錢,你到退休會需要多少錢。你要對自己一生的儲蓄有所規劃,建立長遠的理財目標。

最後想說一句,當你不開心的時候,不妨數數錢開心一下?

歡迎點贊並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2017年度健康頭條號、悟空問答最佳乾貨科普答主獲得者,4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References:

Vohs, K. D., Mead, N. L., & Goode, M. R. (2006).The psychologicalconsequences of money. science, 314(5802), 1154-1156.


知我心理學


我有個朋友就是個只存錢不花錢的人。夫妻二人早年做生意就賺了上千萬元,現在身家有多少,外人已不知道了。二個人守口如瓶,絕不提及家中財產,因為擔心被別人謀財害命。

於是我提議他們僱個保鏢,沒想到我朋友的回答是:“被保鏢害了怎麼辦?”

一下就把我搞的無語了。。。。

他們夫妻二人穿著非常普素,吃的也一般。二個人年輕時就辭職做生意,沒有辦養老保險,最終他們只辦了個最低檔的個人醫保。

據我所知二十年前他們的資產就有別墅、海景房、門市房、住房若干套、股票。。。

可是他們一談到未來就憂心忡忡,不敢買貴重的東西和衣物,他媳婦還總想著出去為家打工賺錢。。。。大有擔心以後會被餓死的感覺。他們總和我談做生意是多麼的辛苦,沒有正式的工作,以後的生活得不到保障。。。並說他們自己是窮人。。。。

都把我聊無語了。。。。。在我看來他們根本就不用出去做什麼生意,只要把門市房租出去幾個或吃銀行利息就足以月入數萬,衣食無憂。因為他們已經達到了財務自由的境界。

這真是我這樣的平常人不能理解的心理世界。在我看來,他們兩口子可能有輕度的抑鬱症。也許他們有攀比心理——他的哥哥20年前就已家產數億。也許他們是不滿足現狀,並不認為他們現在已經很成功。

在我們東北寒冷地區,許多普通工薪階層家中都有一二件貂皮大衣,可是他家居然家中一件貂皮大衣都沒有。他們的家中伙食簡單,要不是男主人愛吃肉,估計家中就會天天吃素食。男主人雖然常年做生意,身上沒有任何一件超過一百元的衣物。若不是為了做生意才迫不得以買了輛雪弗蘭撐點門面。。。。

總之,他們如此節儉來自於內心深處的對未來的安全感的缺失,當然也有從小家庭環境的薰陶,更重要的是他們的頭腦中的金錢觀與眾不同吧。


孟可的思想空間


只賺不花,背後深藏著對未來的擔憂。


01.我們的父輩經歷過極困難的日子,所以很喜歡存錢

老一輩人經歷過很多痛苦,戰爭、饑荒,不要說時常吃不飽,有時候命都保不住。進入和平年代之後,他們自然會更加努力的賺錢然後省著花,希望以為後多做準備。
我個人認為上年紀的人存錢不花,還是窮怕了。

可現在一部分中年人也存在這種現象,為什麼呢?


02.現在市場競爭壓力大,公司倒閉風險也高,難以提供穩定保障

職場上,只要年過30歲馬上會感覺到危機感,年輕人比你拿的少、比你有精力、比你能吃苦,這種情況下,估計很快你就得失業。
之前上的失業險能保證部分基本生活,可代價是放棄現在的生活方式,不能隨便出去吃飯、不能想買啥就買啥。如果沒有做為進項的工資收入,很有可能生活境況會類似隱性破產,而且萬一生病需要錢怎麼辦?
一念及此,中年人自然拼命存錢而不花錢,並不是捨不得,是害怕、是對未來的擔憂。

只存不花的情況在年輕人中反而比較少錢,主要是他們賺的相對少,也存不下……


03.認知升級:家有千傾地,不如藝在身

社會總是允許大部分人能吃上飯,有賺錢的能力就可以,所謂“家有千傾地,不如藝在身”,存的錢早晚有花光的時候,有本事賺更重要。
這是“張大志leo”的第435個長篇原創問答。

兼容幷蓄交織感性理性,無常商界一片有情天空!

歡迎關注轉發或者留言討論,讓我們用更全面的視角認識周圍的世界。


張大志leo


很多朋友總是嫌棄那些只存錢不花錢的人,認為這是小氣的表現。

還有人專門跑來問我,老師,你怎麼看待生活中只存錢不花錢的人?你覺得他們小氣嗎?

不!我不覺得這是小氣。只存錢不花錢,這麼做是有原因的。

第一個原因,就是為了避免以後有事問人借錢。

有些朋友平時吃喝玩樂,右手掙錢、左手花錢,月月花得精光,看著是非常瀟灑。但是,這樣的生活壓根就經不起風雨。萬一哪天遇到了緊急的事,需要用錢,這些月光族就要傻眼了。

有句話叫做“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借錢,是特別難的事兒。

你需要放下自尊、面子,張嘴去求別讓人借錢。而且,就算你放下了自尊去問人借錢,別人也不一定會借給你。

所以,為了避免有事來了問人借錢的尷尬,不如平時節省一點,多存點錢,少花點錢。

萬一將來有事要花錢,咱自己能扛得住,不用張嘴問別人借。

第二個原因,就是窮怕了!

我有個姨外婆就是這種窮怕了的人。

以前她家裡窮,又要養5個孩子,她除了努力幹活掙錢,就是拼命省錢。有將近十年沒吃過肉,頓頓都是吃鹹菜或者青菜。這些青菜很多都是從市場上撿來的。

後來,孩子們長大了,都能掙錢了,日子也過好了,姨外婆也照樣捨不得花錢。

除了必要的開銷,其他一切開銷她是能省就省,每塊錢都存起來,就怕自己沒錢用。

這都是因為以前她窮怕了,留下了心理陰影,就算現在日子好了,她也沒有安全感。

第三個原因,金錢觀不一樣,有些人認為錢要花在刀刃上。

有些朋友只存錢不花錢,主要是因為他們認為每分錢都應該花在實處。現在房價那麼高、教育開銷那麼高、看病吃藥開銷大,哪樣不需要錢啊。所以,錢一定要花這些實打實的事情上,花在刀刃上,不能到處亂花。

我認為存錢、理財、少花錢挺好的,把錢用在實處比拿著錢亂消費要好。

錢是人的膽。手上有錢,心裡不慌!


我是柳柳很忙,您身邊的教育專家、心理諮詢師。

請關注我

。更多教育、心理、人際關係前沿知識推送給您。

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發私信給我,願意為您答疑解惑。

歡迎您點贊轉發。每次點贊和轉發,您都是在幫助他人。


我是柳柳老師


這裡所說的只存錢不花錢應該是相對來說,不可能把所有的錢都存起來,一點都不花,這樣的人也活不下來。應該說是錢存了很多,但很少的花錢。這樣的人在我們的父輩中比比皆是。年齡越大的人越容易這樣。到了我們這一代還稍好一些,估計到了下一代更會如此。

一、小時窮形成了創傷

這些人通常小時候窮過,而且很窮。對他們來說,有過對窮的感受都是深刻體驗,這些體驗造成了一些創傷。所以,錢到了他們手裡,很難漏出來。抓住了錢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他們一直沒有超越小時候的創傷,心理上一直活在過去。

二、不相信自己將來會更好

也有很多窮過的人並不這樣,他們掙錢多花錢也多,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相信將來會越來越好,相信自己的能力。而那些不花錢的人,覺得自己就這麼點本事,能掙點就好好存著,以後說不準就掙不到錢了。

三、不知道錢可以投資

會花錢的人,他們覺得錢可以生錢,不會把錢存起來,而是要把錢花出去,有時為了投資而花,有時為了人情而花。總之,他們會覺得只有花出去才踏實,花的越多,掙的也會越多。而那些只存不花的人,他們不會用錢投資,不明白錢生錢的道理。

四、沒有活明白

凡活明白的人都不會把錢看得很重要,天道電視劇中的丁元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根本就不把錢當錢,在自己沒錢時,也去幫助別人,因為他已經活明白了。而那些把錢看得很重的人,根本就沒活明白,成了錢的奴隸。活明白的人把錢當工具,沒活明白的人自己成了錢的工具。

(作者:陳一香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心理諮詢與心理成繫系主任)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存錢是美德,但存錢不買房,等於瞎白忙。而且是資助別人買房。

我見過很多特別善於存錢的人。說實話,對他們特別佩服。十幾年前,曾經有個同事,每月2000元,他告訴我,他每月能存1200元。我也沒有瞎花亂花啊,怎麼就沒法存到他們那麼多的錢呢?

我認識的另外一個人是相反的。他收入其實是不錯的,但是卻喜歡高消費。這麼說吧,他哪怕吃一盤麻婆豆腐,也要去高檔一點的餐館點。

但是,僅僅是存錢不善於投資的話,也是不行的。我一個老鄉,在縣城,夫婦倆省吃儉用,埋頭存錢,沒有想過去買房。最後看到房價實在太高了,不得不去追高,結果多花了30多萬。他們收入也不高,這30多萬,等於白吃了十幾年的苦。

那個不存錢的人最後也想辦法借錢買了房。但是兩者比較起來,這個不存錢的人,好歹得到了享受,那對埋頭存錢的夫婦,把錢存銀行,別人借了去買房,等於他們資助了別人買房。後者更虧一些。

正確的做法是,要節儉,但是一定要努力避免現金貶值。多學點經濟學吧,看清通脹大趨勢,以免辛苦白忙。不一定都去買房,但一定要投資,投資有潛力的資產,或投資自己的教育、子女的教育。


鄧新華全面回憶


我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人,這個人就是我的弟弟。家裡條件勉強能算小康,在花錢方面父母也還算開明,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弟弟從小特別節省,入了他手裡的錢我從沒見出來過。據他所說,他是因為從小看到父母批評我花錢大手大腳,有了心裡陰影,認為我們家所有的錢已經被我花完了。。。

上小學的時候,弟弟每週有一些零花錢,具體多少沒有定額,花完了問父母要,然而弟弟基本上沒有開口要過錢,一直到小學五年級,身上帶了五毛錢去學校,這五毛錢在他口袋裡裝了一週。他從小的壓歲錢都是他自己存著,奶奶幫他開了戶,存摺裡的額度我們從來都不知道,我估計這麼十幾年下來,幾萬塊錢應該是有的。

除了存摺,他還有自己的小金庫,平時大家給他的錢他都攢起來,放在他小學低年級廢棄的筆袋裡,然後裝在鞋盒裡藏到他的床底下。然而這個秘密被我表妹發現了。那時候我剛上大學,弟弟上小學。金庫裡總共有多少錢我現在已經不記得了應該在1500左右,我和表妹懷著惡作劇的心情在他的小金庫裡一人拿了十塊錢。三天後,他並沒有發現,於是我和表妹在一天吃飯的時候告訴了他,想看看他的反應,他果然當場就抓狂了,爬到他的床底下數完錢後嚎啕大哭。後來他長大後,這件事情成為我和表妹黑了他十多年的黑點。

弟弟上了高中時,偷偷透露給我他有喜歡的女生,作為姐姐,被他這麼信任,這種秘密都告訴我,我當然特別開心。偶爾給他點錢。想讓他給女生買小禮物,逛個街買零食什麼的。事實上,我發現那些錢依然被他存了起來,並且他把我上學時男生送給我的很多沒拆封禮物拿去廢物再利用送給女孩子。。。

有這麼一個只進不出的弟弟,持續為我的生活提供十多年的槽點,在姐姐眼裡還是很可愛的。他剛高考完,我只殷切的期盼他到了大學後,一定要學著花點錢,不然會沒有女朋友的!!!


考古系大師姐


生活中只存錢不花錢的人,我覺得他對於未來生活的預期,做的都是最壞的打算。

我辭職前,有兩位比較要好的同事,一位是廣州本地人,家裡光拆遷分到的房子,就有4,5套,每個月的房租就夠支撐他們家所有的開支,所以他每個月的工資,都是拿來花的。

蘋果公司出最新款的手機了,買!哪裡的餐廳被評上米其林三星級了,吃!520這樣的紀念日到了,各種禮物送起來!

你看,他對於金錢態度非常的瀟灑,瀟灑的原因,是因為他對於未來,有著非常美好的期待。

《狂熱分子》這本書中,有這樣的一句話:

對於現實生活抱有熱切期待的,往往是那些生活殷實的人。

另外一個同事就沒有那麼好運氣了,他來自於農村地區,家裡的經濟條件比較差,如果單單要靠自己的努力想要在廣州買房的話,是非常困難的,加上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的歲數也越來越大,各種支出,更是像坐了火箭一樣,蹦蹦蹦的往上升。

一想到這些,他對於未來的感覺,是沒有任何希望的。

正因為對未來不抱任何期待,所以他把所有的工資,都存了下來,以便應對各種不幸事情的發生。

如果一個人努力壓抑自己的慾望,不是因為他不想要,而是因為他,要不起。

誰不想利用自己賺來的錢,去過更加美好的生活,誰不想吃的更好,住的更加舒服,玩的更加盡興?!

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哪個在廣州擁有4,5套房子的同事那樣,有些人光是過著,或許就已經耗盡了他所有的力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