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評|脫貧攻堅須把“公平、公開、公正”挺在前面

23日下午,省委書記杜家毫主持召開2018年度計劃摘帽貧困縣縣委書記座談會。他強調,要以脫貧攻堅統攬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強化責任擔當,繼續保持韌勁和定力,嚴格對標對錶,紮實推進脫貧摘帽各項任務落實落細,確保脫貧攻堅決戰決勝、順利摘帽。(10月24日 紅網時刻)

據悉,這是杜家毫第4次與貧困縣縣委書記座談交心。在這次座談會上,杜家毫再次強調,脫貧攻堅能否取得實效,關鍵在於嚴格對標對錶,把脫貧摘帽的任務落實落細。何謂對標對錶?杜家毫補充道,要經常和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指示要求、“五個一批”“六個精準”的部署、“三率一度”的驗收標準對對錶。

黨的十八大以來,始終牽掛貧困群眾的習近平總書記在諸多講話中,都對脫貧攻堅提出了要求,從提出“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到“找對‘窮根’,明確靶向”再到“在扶貧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 這些讓人無比振奮和溫暖的話語中,既有擊戰貧困的雄韜偉略,也蘊含著對貧困群眾的深情暖意,更彰顯出一個執政者致力社會公平正義的信念。

回到精準扶貧來說,從本質上講,是一次有針對性的國家收入再分配,也是一次收入再分配的深化改革,其目標是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使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實現最大範圍的公平和合理,並最終迴歸到社會公平正義上來。

實現社會的公平公正,無疑是廣大群眾的樸素追求,尤其是對那些需要脫貧的群眾來說,對公平公正的獲得感更是強烈。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場曠古未有的全國脫貧攻堅大行動,正是要以國家之名、以執政者之名,糾偏在某個群體或者某個區域脆弱的公平與公正。

由此我們再來打量以“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為內容的“五個一批”,以“扶貧對象精準、措施到戶要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為內容的“六個精準”,以及以“漏評率、錯退率、綜合貧困發生率和群眾滿意度”為內容的“三率一度”,無不閃耀著對公平與公正的嚮往和追求。

從具體內容來看,脫貧攻堅所追求的公平,並不是簡單意義上的追求平均,而是基於現實情況,在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方面實現平衡。單以五個一批為例,其追求的目標都是脫貧,但是,基於資源稟賦的差異,在生產、搬遷、補償、教育、社會保障等多個層次實現不同群體的公平,這種辯證的公平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平觀的具體體現。

公平公正從來都不是虛幻的,而是落腳於看得見的細節中,在“六個精準”“三率一度”中,正是以這樣看得見的細節,以具體的數據指標,丈量脫貧攻堅的溫度和厚度,趨近群眾滿意的公平公正。誠如有論者所言,要關注扶貧過程中農村群眾的真實心理和訴求,運用科學有效的程序從制度公平、管理公平、服務公平的角度對農村貧困人口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把識別權交給基層群眾,讓貧困對象在脫貧“造血”的扶貧項目中有更多的知情權、選擇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是鞏固扶貧成果、形成長效脫貧、建成小康社會的可行之道。

如何實現科學的“分類脫貧”?如何實現可靠的精準?如何確保真實的“三率一度”?如何瞭解群眾的真實心理和訴求,如何保障群眾的知情權、選擇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公開顯得無比重要。只有公開了所有人的稟賦,才能準確找到五個一批的不同群體,只有公開了被扶貧者的情況,才能實現多維度的精準,也只有公開了扶貧情況,才能確保數據的可信度。公眾看得見,才容易監督,也容易認同,公平公正才更貨真價實。以公開促公平公正,是自信,也是責任,更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平觀的應有之義。

當前的脫貧攻堅已到了關鍵時期,一些貧困縣的脫貧摘帽也到了衝刺關頭,如何在脫貧攻堅,或者說脫貧摘帽中,更精準地“對標對錶”?把“公平、公開、公正”挺在前面無疑是可靠的路徑依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