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源自粵劇戲班的日常用語 不懂粵文化難解其意了

這個源自粵劇戲班的日常用語 不懂粵文化難解其意了

 在粵語裡面,合拍、正中下懷,完全符合要求,合符心意,叫“啱曬河車”,這是口頭語,書面語寫作:“合了合尺"。

"合了合尺"粵語讀作"啱曬河車"。那麼"合尺"為什麼叫"河車"?“合尺”,源於舊時粵劇粵曲的“工尺譜”。工尺譜是中樂記譜方式,與西樂的五線譜簡譜一樣,它也自成體系。工尺譜有“合、士、乙、上、尺、工、反”,七個基本音,對應簡譜就是“5 6 7 1 2 3 4 ”。其中“合”跟“尺”,分別是簡譜的低音“5”與高音“2”,以前粵劇戲班裡的人唱戲練聲就用“合尺(河車)”兩個音。

不止如此,二胡是粵劇的重要樂器,它的兩條弦分別叫“合線”與“尺線”,亦即取“5 2”兩個音。5聽似陽平聲,2聽似陰平聲,兩音悠長平穩,通常作為樂器的調音標準。一旦兩條琴絃調好音,發出的聲音便和諧順耳,這就稱為“合了合尺”。讀作"啱曬河車"。

“合嗮合尺”就是說“音調準了”。然後引申出“順遂心意(啱心水)”的意思:“啱曬我河車”。文雅的說法就是:“正中河車”。

在粵語裡面,“合曬河車”,是指合拍、正中下懷,完全符合要求,合符心意的意思。(聶巨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