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

12月19日,在第六届中国国际矿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京师律师事务所矿产资源部主任曹旭升表示,从国内外矿业形势来看,矿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

根据《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8)》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非油气矿产勘查投资198.36亿元,连续五年下降,与2012年的510.15亿元相比,下降61.1%。2017年中国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9209亿元,连续第四年下降,与2012年的1.31万亿元相比,下降29.7%,与2013年的1.48万亿元相比,下降37.8%。2017年非油气探矿权2.12万个、面积36.33万平方公里,2013年则为3.2万个、67.3万平方公里;2017年非油气采矿权5.66万个、面积9.59万平方公里,2013年则为9.1万个、10.6万平方公里。

曹旭升表示,从这些数据来看,我国矿产勘查和采矿业五年来一直处于萎缩状态,且无明显好转迹象。

与此同时,新的环保税法和矿业权退出政策,以及《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改革方案》和《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也使国内矿业企业的经营成本和关停风险不断增加。“如何处理好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之间的关系,在考验着矿业企业家的智慧,同时也在比拼着矿业企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曹旭升指出,足够的资金投入、先进环保工艺技术与环保理念才能建设真正的绿色矿山,才能得到国家的认可,从而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进一步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国内矿企困难重重,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则是国外尤其是“一带一路”区域的矿业开发有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曹旭升表示,当前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的货币互换协议越来越多,人民币国际化虽然遇阻,但仍在向前推进,“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矿产品需求局部增长。

曹旭升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矿产资源丰富,拥有众多勘探的空白区,当地政府也积极通过一系列政策优惠等方式吸引我国矿业企业投资矿业开发。我国大型矿业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通过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理念能够带来巨大利益。

“与国内矿业形势相比,‘一带一路’区域拥有资源优势、政策优势、政治经济优势、环保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等,矿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曹旭升说。

“走出去”同样也存在着风险。曹旭升指出,除了政治风险、文化风险,还有法律风险、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等,“一带一路”区域的矿产资源极其丰富但工业基础落后,我国矿企在“走出去”过程中需要做好万全准备。(许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