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瑞
很多人用"寒冬"這個詞來形容近年來的經濟和市場環境,然而直至步入2018年才真正感受到"至暗時刻"。隨著更加嚴格的監管、更加謹慎的資本入市以及行業的加速洗牌,2018年各行各業似乎都不太好過。2018年無疑給企業家們上了一門生動而深刻的課。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破產、倒閉或退出市場的企業家名單,這份清單警醒著每一位創業者,在創業的道路上,一個不慎可能就會滿盤皆輸。它也提醒我們,當潮水退去後,誰在裸泳,終將一目瞭然。
東方企業專注於市場份額和產品銷售,而西方企業專注於現金流和股東回報率。小企業經營風險,取決於產品是否暢銷;大企業則是金融財務風險,取決於總資產和總負債。只有當潮水退去,我們才能看到誰在裸泳。現在,就在潮水才剛退下去一波,就已經開始有裸泳的企業現出原形了。
中國許多大企業的死亡都是由金融風險造成的。企業的快速擴張的同時,導致資金鍊出現問題時,許多企業的做法就是不斷融資付息,不斷拆東牆補西牆,不斷積累應付賬款,推遲還款,ofo就是最好的例子。許多企業做大了,但同時也做空了,現金流就會斷裂。許多企業不是"餓死"的,而是被自己"撐死"的,在大躍進式發展的背後,他們已經負債累累。
不管大環境有多糟,所在行業都不會破產。所有破產的企業都是那些管理不善、不思進取的企業。因此,行業深度洗牌時期,面對機遇和危機,那些有發展潛力的企業仍然有機會通過突出的定位和快速的行動為自己贏得市場,並贏得行業的關注。華為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
稻盛和夫曾在一次演講中說:"蕭條才是企業成長的最佳時機,克服蕭條,就好比造出一個像竹子那樣的"節"來。經濟繁榮時,企業只是一味地成長,沒有"節",成了單調脆弱的竹子。但克服了各種各樣的蕭條,就會形成許多的"節",這種"節"才是使企業再次成長的重要支撐,並使企業的結構變得強固而堅韌。"
歸根結底,一個公司的終結還是由於資金不足,而資金不足的客觀原因是融資不足,另一個更核心的問題則是:自身造血能力不足,沒有形成健康的產業生態圈。一些初創企業可能對融資、大量補貼和鉅額推廣盲目樂觀,最終導致無法支撐自己的長期燒錢模式。
其中一些企業則是在現有模式可能並不穩定,他們就急於盲目擴張,盈利供不上花銷。前幾年流行這樣一句話"站在風口,豬都能飛的起來",意思是,只要選對了方向、抓住時機,再笨的人都能被拖起來。許多人期望一步登天,但卻不知道這條賽道上擠滿了人,而且"接盤俠"也不那麼容易找到。最終熱鬧過後,只剩下一地雞毛。
閱讀更多 不凡智庫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