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聞:教育事業需要改革創新

2018年是改革開放的四十週年,在這四十年的風雨歷程中,一批傳奇人物在各自的領域逐浪前行,成為各自領域的領軍人物,帶領行業飛速發展。第一財經2018年專訪系列領軍人物,分享他們對於改革開放的真知灼見。

第一財經:您如何看待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教育事業發展的成果?

海聞院長:教育事業在這四十年得到了飛躍性的發展,特別是在高等教育方面,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首先就是普及性。在1977年恢復高考的時候,當時招的大學生是27萬,而今年2018年畢業的大學生就有820萬,這讓高等教育成為了普及教育。第二是質量的提升,現在很多大學的教師都是在國際一流大學的博士回國任教,大大提升了高校的教學水平。而且中國高校的國際排名也有了顯著的提升,尤其北大清華更是進入了全球前30的隊伍。

第一財經:改革開放給教育事業帶來的最大機遇是什麼呢?

海聞院長:最大的機遇在於人們需要知識,經過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讓大家更加理解到知識的重要性,也正因為這樣,對於高校的需求和教育事業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以及在成人繼續教育方面,都能看到這樣的變化。除了正規的學歷教育,很多培訓性質的教育也發展很快。“這正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市場需求對於教育實業

的改變。”海聞總結說。

第一財經:從北大副校長到創辦商學院,是什麼樣的契機讓您決定離開北京,來到深圳創辦北大匯豐商學院呢?

海聞院長:首先這是北京大學和深圳政府在2001年的共同決定,也就是創辦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我當時作為學校領導來到深圳主抓這個項目。我認為深圳在改革開放中尤其是初期的確起到了一個引領作用,它在經濟發展、改革方面,為中國的發展提供了很多的經驗。但是深圳本身,他到了一個新的臺階的時候,高等教育成為了制約它發展的一個瓶頸,這麼大的一個城市,這麼高的經濟總量,但是沒有幾所大學。所以我們當時的定位非常明確,一個是為了促進深圳的進一步發展,需要發展高等教育。我們不光有商學院,還有國際法學院,還有環境工程、新材料的等一些前沿學科。這些對於深圳發展的持續力,是否能夠繼續引領改革開放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方面也是希望在深圳進行教育改革。這在原來的體制上是比較困難的。中國有個特點,就是在增量上比較容易做改革。那麼,怎麼樣在這樣一個改革開放的城市,高等教育比較匱乏的地方做改革就變得很重要。於是我們決定嘗試一些新的措施、新的制度。所以我們創辦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北大匯豐商學院,更多是在教育改革上的創新嘗試。

第一財經:在這麼多年教育改革創新中,您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麼呢?

海聞院長:在這些年我們制定了一個比較高的目標,我們希望通過教育幫助我們的國家進一步融入這個世界,進一步的國際化,希望吸引更多的優秀學生來中國學習。這個基礎的結果就是去年我們在英國的牛津郡成功建立了我們的校園,而且在今年北京大學成立120週年的時候,成功的開啟了這個校園。所以我們的國際化不僅是“請進來”更是“走出去”。在英國這樣一個教育產業非常發達的國家建立開啟我們的校園,是一個很大的機遇,也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把北京大學辦成世界一流大學的一種嘗試。

第一財經: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線上教育進行學習,您怎麼看未來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的融合發展?

海聞院長:線上教育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提升效率,也提升了教育的普及性。但是線下教育的獨特性也不是線上教育可以替代的。比如說線下教育的實踐能力,一些理工科的動手能力只能通過線下教育實現。還有一些協作能力也需要線下的場景才能實現。所以線上線下教育各有所長,這個樣的融合會是未來的大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