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李巨懷《一切美好可以重來—評衍紙達人張鳳英》

著名作家李巨懷《一切美好可以重來—評衍紙達人張鳳英》

衍紙藝術家張鳳英簡介:

著名作家李巨懷《一切美好可以重來—評衍紙達人張鳳英》

張鳳英,女,1969年2月出生,陝西鳳翔人,大學本科學歷,現任鳳翔縣東關逸夫小學副校長。多年的教學及管理工作,養成了愛崗敬業、爭創卓越的工作作風,形成了勤奮鑽研、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教學教研工作成績斐然,先後被授予“陝西省優秀少先隊輔導員”、“寶雞市師德先進個人”、“寶雞市骨幹教師”、“縣級教學能手”、“鳳翔縣第三屆十佳校長”等多項榮譽稱號。在省、市級重點刊物上發表多篇教學科研論文,多次獲得省、市徵文大獎。

張鳳英一直酷愛家鄉傳統剪紙、刺繡、編織等手工製作。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衍紙藝術,便被那惟妙惟肖、新穎生動的藝術形式所吸引,於是利用工作之餘,藉助網絡認真學習、悉心鑽研、動手實踐。其作品構思獨特、佈局精巧、技藝精湛,具有濃郁的中國風的特色。在藝術創作中,大膽創新,運用傳統藝術形式來表現時代精神和歌頌社會新貌,其作品呈現出題材豐富、風格多樣的顯著特點。創作的衍紙作品先後在多家報刊發表,寶雞市電視臺和鳳翔縣電視臺“影視文化欄目”曾對她做過專題採訪報道,在廣州手韻工藝品有限公司舉辦的“2015年手韻衍紙達人作品展”評選活動中,脫穎而出、名列前茅,榮獲“年度優秀衍紙達人”稱號,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受到廣泛好評。2016年3月8日參加了“鳳翔縣紀念‘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106週年文藝匯演”現場演示了衍紙製作過程,成功舉辦了衍紙畫作品,陝西新聞網,西安晚報先後做了採訪報道。

衍紙達人張鳳英作品展示

著名作家李巨懷《一切美好可以重來—評衍紙達人張鳳英》

著名作家李巨懷《一切美好可以重來—評衍紙達人張鳳英》

著名作家李巨懷《一切美好可以重來—評衍紙達人張鳳英》

著名作家李巨懷《一切美好可以重來—評衍紙達人張鳳英》

著名作家李巨懷《一切美好可以重來—評衍紙達人張鳳英》

著名作家李巨懷《一切美好可以重來—評衍紙達人張鳳英》

著名作家李巨懷《一切美好可以重來—評衍紙達人張鳳英》

著名作家李巨懷《一切美好可以重來—評衍紙達人張鳳英》

著名作家李巨懷《一切美好可以重來—評衍紙達人張鳳英》

著名作家李巨懷《一切美好可以重來—評衍紙達人張鳳英》

著名作家李巨懷《一切美好可以重來—評衍紙達人張鳳英》

著名作家李巨懷《一切美好可以重來—評衍紙達人張鳳英》

著名作家李巨懷《一切美好可以重來—評衍紙達人張鳳英》

一切美好可以重來

——評衍紙達人張鳳

著名作家李巨懷《一切美好可以重來—評衍紙達人張鳳英》

“鳳翔有三寶----東湖柳、柳林酒、婦人手”。“花開美酒曷不醉,來看南山冷翠微”。飲鳳池、柳林酒一旦貼上東坡翁的標籤,自然成為人間佳話,文化地標。遙想千年前“鳳翔境內,燒坊遍地,滿城飄香,過境路人,知味停車,聞香下馬”。嘯聚君子亭、引吭西鳳酒,折柳送別,流連往返。何等的輝煌和壯觀,富哉關中,酒哉西風,實乃名不虛傳也。

“秦女去已久,仙台在中峰。簫聲不可聞,此地留遺蹤。”唐朝邊塞詩人岑參的這首《鳳女臺》,應最能詮釋鳳翔三寶之“婦人手”箇中韻味了。“蕭史弄玉”應是中國最美妙動聽的愛情故事,它雖無牛郎織女悽麗、引人入勝,但卻最能反映老百姓的心懷和想往。有蕭史自然有弄玉,有弄玉必然有遺蹤,“婦人手”自在情理中了。

鳳翔乃傳統手工藝之鄉,剪紙、泥塑、木版年畫、馬勺臉譜等馳名華夏,享譽世界。這些肇始於周秦文明發源地的人間瑰寶,正是前仆後繼無數聰慧靈巧的“弄玉”之手成就的,無不閃爍著鳳翔“婦人手”的光芒和睿智。因此淵蘊,因此傳承,鳳翔張鳳英的衍紙藝術,在西府大地百花園中一支獨秀,競相綻放,從一側面也印證了鳳翔民間藝術的博大和蓬勃。

衍紙畫又稱捲紙畫,是一門非常古老的手工藝,源於古埃及,成於地中海諸國,與宗教聖物相伴生,十六至十七世紀西歐上層社會流行,充分吸納雕塑繪畫技藝,因其獨特魅力漸行世界,廣為傳播,是紙藝一族中最能綻放心靈之美的一種邊緣藝術。通過捲曲、捏壓,心手一致而形成原始設計,再通過描繪、上色、壓凸造型、穿孔、點刺、剪裁等工藝,幻化成優美高雅藝術品,實乃紙藝大家庭中的典範。貌似簡單冗繁,實則工藝奇崛,構思深遠,非等閒之功所能逮也。無水滴石穿之耐心,無稟賦天成之內秀,實乃難登大雅之堂矣。因其無盡紛繁,也正契合能妙化萬物的“婦人手”之神功,也因其纖纖素手之翻飛,方才叫衍紙藝術在鳳翔這塊藝術沃土大放異彩。

張鳳英正是西府大地衍紙藝術天穹中最亮麗的那顆星。因鳳翔萬丈深深之底蘊,因從小潛移默化之薰陶,更因其惠心蘭質之天資,張鳳英的衍紙藝術就多了一份自然天成的通靈之感。她信手拈來的衍紙作品新穎生動,惟妙惟肖,她充分借鑑幼時家學的傳統剪紙、刺繡編織等諸藝,作品自然內容豐富,包羅萬象,極富生命力。她創作的《可愛的小女孩》,寓意深遠,令人遐思;《雍州八景》,氣象萬千,拍案叫絕;《東湖攬勝》,翠柳搖曳,美不勝收;《回龍煙雨》,山勢巍峨,無上清涼。她用心創作的上百幅作品都構思精巧,各具特色,具有濃郁中國風,這也正是張鳳英作品屢獲大獎之特質。我曾有幸得其一副《個鳥獨棲》畫作品,靜立案頭,每每觀之,不免物我兩忘,天地洞開。

從藝術生命的角度講,張鳳英正處於其藝術生涯的成熟期,成熟意味著高度,成熟意味著品質,願她心懷美好,慢慢修行,創作出更多有思想大水準的好作品。

魯迅曾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文明和文明相遇方才會更加絢麗。今天當我們滿世界尋覓還原我們人類的智慧之光時,我們是否應該沉下身子,靜下心來多關注一些最具我們民族文脈的來源於百姓底層的靈魂作品。

李巨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名作家)

戊戌年冬月於陳倉半心齋

李巨懷簡價:

李巨懷,男,漢族,1970年11月18日(農曆)生,陝西岐山人,研究生學歷,中共黨員。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長安大學研究員,多所高校客座教授,陝西社科院特約研究員,陝西省渭水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寶雞市國學研究會會長,寶雞國學院院長,寶雞市市管優秀拔尖人才。《寶雞國學》主編,曾任《金臺觀》雜誌主編,《金臺瞭望》報主編,金臺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兼金臺區文聯主席、金臺區社科聯主席,曾任教師、綜合組科員、副主任科員、機關事務所所長、副館長、區文化旅遊產業辦主任、區文聯主席,現任寶雞市金臺區委黨校書記、校長。

從1991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迄今已發表各類文學作品200餘萬字,代表作有2000年出版報告文學集《開拓之路》,2002年出版長篇小說《沒有波長的陽光》並再版兩次,2005年出版長篇小說《老牲》,2012年出版長篇小說《書房溝》,2013年出版隨筆集《清水河》,2015年出版策劃文論集《信言集》,2016年出版散文集《今晨新語》,多次入圍魯迅文學獎等大獎;2008年11月,長篇小說《老牲》獲全國樑斌小說獎;《老牲》《沒有波長的陽光》被中國現代文學館收藏;2012年長篇小說《書房溝》入選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作協等五部門牽頭組織推介的陝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項目《“西風烈”叢書》,被陝西文藝評論界稱為寶雞的《白鹿原》,是一部重現大關中滄桑歲月變遷的驚心動魄的近代史,多次再版,盜版無數。並被《寶雞日報》連載,寶雞廣播電臺聯播七次,2014年初獲中國當代小說獎,2018年,陝西出版集團太白文藝出版社第四次再版發行,並多次獲寶雞市文藝大獎、文藝創作一等獎。由西影集團和中共寶雞市委宣傳部等單位聯合出品的建國70週年獻禮片——電影《書房溝》項目正式啟動,改編自李巨懷長篇小說《書房溝》。這也標誌著繼《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陝西題材影視作品上映之後,又一部展現秦人秦地秦風的影視大片即將拍攝。這既是寶雞本土作家描寫寶雞的故事首次搬上銀幕,也是影視陝軍走向全國的又一力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