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達醫療上市3年瘋狂併購 想一口“吞下”5家公司股權被否

想一口氣“吞下”5家公司股權,潤達醫療這一舉動被證監會“摁住”。日前,因標的公司相關信息披露不充分,潤達醫療逾11億重組計劃被否。

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發現,自2015年上市以來,潤達醫療併購動作不斷。據不完全統計,除上述被否重組計劃外,潤達醫療還曾先後7次發佈收購計劃,總金額近30億元人民幣。

重組被否

12月26日晚間,潤達醫療公告公司重大資產重組未能通過證監會審核。

此次潤達醫療被否的重組事項為以定增並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蘇州潤贏70%股權、上海潤林70%股權、杭州怡丹25%股權、上海偉康60%股權及上海瑞美55%股權,標的資產的交易價格合計11.37億元。此外,潤達醫療擬向不超過10名符合條件的特定對象定增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5.35億元。

由於“標的公司有關改制及國有產權變動、內控和業務合規性的信息披露不充分”,潤達醫療的重組事項最終未能獲得通過。對於這一結果,潤達醫療證券事務代表徐明霞在回覆中國網財經時表示,將會根據證監會的審核意見對相關方案進行優化和調整,擇機繼續推進,“此次重組標的資產盈利質量較好,且有利於完善公司市場佈局,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徐明霞強調,此次重組被否不會對公司經營發展產生影響,目前公司各項業務的經營情況增速穩定。

“潤達醫療此次收購重組很可能是希望通過上市獲得大量的配額資金”,北京鼎臣醫藥諮詢創始人史立臣分析認為,企業收購重組事項被否,將需要再次排隊7、8個月的時長等待審批,將會影響上市計劃及配額資金,“除非企業能夠及時補充材料,證監會也許會認可,能省去再次排隊時間。”

資料顯示,今年5月底,潤達醫療上述收購計劃曾遭上交所問詢,上交所要求潤達醫療對交易對方相關情況、標的資產相關情況、關於協同效應的發揮以及關於高負債與商譽減值風險等問題作出進一步說明和補充披露,並要求潤達醫療列示公司近三年的外延式併購投資情況。

7次收購

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發現,潤達醫療2015年上市至今,除上述被否事項之外,還曾7次發佈收購計劃,總金額近30億元人民幣。

2016年6月19日,潤達醫療發起上市後的首次收購計劃,擬以累計不超過 600 萬美元(約合 3960 萬元人民幣)聯合 OrbiMed 投資集團通過SPV 公司,投資收購RBM公司約43.1%的股權。緊接著,潤達醫療7月3日公告稱,擬以現金方式收購怡丹生物45%的股權,交易金額為2.16億元,為怡丹生物第一大股東。

距離發佈上輪收購計劃不到一個月,潤達醫療又在8月4日發佈公告稱,擬以現金方式收購鑫海潤邦100%的股權,交易金額為 2億元,為鑫海潤邦的唯一股東。2016年12月29日,潤達醫療發佈當年最後一輪收購計劃,擬以現金方式收購北京東南60%的股權,交易金額為3.13億元,為北京東南第一大股東。2017年5月,潤達醫療收購計劃再次啟動,擬與上海潤帛、蕪湖潤傑以及寧波湧瑞,以合計11.79億元的價格受讓瑞萊生物100%股權。

2017年下半年,潤達醫療的收購計劃仍在繼續,7月5日公告稱,以9.03億元收購羅氏、希森美康等品牌之東北區主要經銷商之一長春金澤瑞60%的股權;以0.93億元收購瑞美科技45%的股權。

不斷的併購讓潤達醫療營收和業績增長的同時,商譽也出現了持續暴增。公告顯示,2015年至2018年前三季度,潤達醫療的營收分別為16.29億、21.65億、43.19億和43.36億,同比增長19.89%、32.91%、99.51%和48.17%;淨利潤分別為0.91億、1.16億、2.19億和2.43億,同比增長22.08%、26.88%、88.26%和45.12%。

而潤達醫療資產負債率也由2015年末的45.18%上升至2017年末的61.43%。對此,有媒體質疑,在商譽和負債的快速攀升下, 可能導致上市公司面臨商譽減值的風險,進而吞噬公司利潤。根據潤達醫療披露的2018年三季報,公司報告期末的商譽餘額高達16.7億元。(記者杜丁 見習記者張潤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