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洲大橋北主墩首節鋼圍堰順利沉放

【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平南相思洲大橋,是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上的重點控制性工程。12月18日,大橋北主墩的首節鋼圍堰即潯江段最大尺寸的鋼圍堰順利沉放,標誌著大橋正式進入承臺施工階段】

相思洲大橋北主墩首節鋼圍堰順利沉放

相思洲大橋北主墩首節鋼圍堰沉放

在大橋13號主墩的施工現場,施工工人、技術人員各司其職,猶如兩個籃球場那麼大的首節鋼圍堰,在大家的努力下緩緩沉放到江裡。主墩基礎施工是全橋工期的關鍵節點,也是大橋整個施工任務的重難點,且相思洲大橋鋼圍堰為潯江段最大尺寸的雙壁鋼圍堰。施工方高度重視大橋首個鋼圍堰施工,嚴格把控雙壁鋼圍堰設計、拼裝、下放等各道工序,嚴密監控施工的各個環節和風險點,全面把控現場安全、質量及進度,克服了相思洲大橋橋區機械設備缺乏,橋區水文地質條件複雜,參與施工人員眾多,施工調度難等困難,確保圍堰下放平穩、精確。

相思洲大橋北主墩首節鋼圍堰順利沉放

施工現場

廣西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No11分部項目總工程師李旭介紹說:“我們這個主墩的圍堰是潯江段最大的,我們這個承臺的尺寸是54X17米,我們整個圍堰高是14.3米,重是717噸,目前我們下放的是首節圍堰,我們首節圍堰高度是10米,重約600多噸”。

相思洲大橋北主墩首節鋼圍堰順利沉放

施工現場

圍堰採用分塊拼裝,整體下放的工藝。鋼圍堰先在現場加工場地分塊製作,圍堰在垂直方向分兩層,水平方向分為12塊,總計24塊。首節鋼圍堰入水自浮後再進行第二節圍堰拼裝。為了保證下放的安全和圍堰的精度,施工現場採用了六臺150噸同步液壓千斤頂整體同步下放圍堰,比傳統液壓千斤頂系統操作更簡單、安全性好、作業速度快、智能化程度高。此次下放全程約3個小時,相比傳統下放需12個小時以上,時間節省了不少。

相思洲大橋北主墩首節鋼圍堰順利沉放

工人在忙碌工作

相思洲大橋全長1668米,主橋為雙塔雙索麵半漂浮體系斜拉橋,主橋長870米,大橋設計為雙向四車道,設計時速為120公里每小時。大橋主跨為雙塔雙索麵斜拉橋,南北主塔高均為147.3米,主樑採用分離式雙箱組合梁,橋斜拉採用空間雙索麵扇形佈置,主塔兩側各分別佈置20對索,全橋共80對索。

相思洲大橋北主墩首節鋼圍堰順利沉放

首節鋼圍堰的拼裝與沉放工作安全順利完成,取得了大橋建設階段性勝利,離通車目標更進一步,也為後續施工的順利推進創造了良好條件。下一步,施工方將嚴格按照施工部署,紮實推進後續承臺施工任務。

(鍾健 盧昱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