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夫妻到亳州直夸“景好人美”

河南老夫妻到亳州直夸“景好人美”

老人展示去过的地方

河南老夫妻到亳州直夸“景好人美”

参观亳州老街

10月21日,市区明清老街来了一对“特别”的老夫妻,同年同月出生,年近八旬,“我们已经走了全国的四分之三,希望在有生之年多走走大江南北。”虽然刚到亳州不到两天,但亳州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亳州人的热情好客给两位来自河南省杞县的老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亳州历史很深厚”

21日早上,在老街耙子巷“370客栈”,记者见到了这对“特别”的老夫妻,高广杰和王文敏两人。同年同月出生,虽然已经78岁了,但他们精神矍铄,腿脚灵活,思路清晰。

两位老人是19日下午到亳州的,“这次从开封出发,在商丘下车,去商丘古城玩了一天,然后坐汽车到亳州,又坐了1路公交到花戏楼站下,往回走了几步到亳州明清老街,沿着老街走到了花戏楼,在花戏楼里待了一两个小时。”高广杰对记者说。

高广杰自豪地说:“我的路线安排得还是很合理的,每次出行前我都会提前规划好,这次出来前我做了一个月的功课。所以来亳州前,我就确定了要参观的景点,曹操运兵道、花戏楼、华祖庵,我都已经看完了。”高广杰向记者递过来自制的“旅行攻略”,“这是我的南2线,安徽、福建线路。”

亳州的景点给高广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运兵道太了不起了,我建议全国研究中国战争史的学者专家一定要来看看,这是中国古代的‘地道战’,是古人的智慧。花戏楼雕刻很精美,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精雕细刻。”

老祖殿本不在高广杰两位老人的行程中,但听说是老子讲学的地方就慕名前往,“老子和孔子都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孔子向老子问礼,听说就在亳州,真没想到亳州的历史那么深厚,我去过那么多地方,真不多见。”

高广杰说他们特别感谢夏侯小学的薛冰老师,“是她骑着电动车带着我们去了运兵道和华祖庵,还为我们讲解亳州的历史和景点。我们这两天住在老街民宿,能感觉到这里的人都很热情,我们住的玩的都很好。”

“与亳州渊源很深”

虽然是第一次来亳州,但高广杰老人对亳州有着特殊的感情,“我姥姥和姨以前逃荒到亳州,姨被当地人收养了,后来家里情况改善就来寻亲。这里养了我姨十几年,是我家的‘救命恩人’,从那时起就知道了亳州。”

“我上学时遇到了‘郑老师’,他也是逃荒到亳州的,在亳州学的花鼓戏,上学时他还教我们唱花鼓戏,我也是从那时起爱上了戏剧。”高广杰回忆说,“我到现在还记得那个调,但词已经忘了。”说完,高广杰就哼起了一段音调。

作为戏曲爱好者,高广杰经常看河南电视台“梨园春”节目,“我经常看到亳州的戏曲人去演唱,听他们介绍亳州,介绍最多的就是花戏楼,说是古代一个专门唱戏听戏的地方,所以我就记住了这个名字,一到亳州就去花戏楼。”

高广杰对花戏楼评价很高,“大门雕刻好,大门两边的铁旗杆很震撼,不过我最想看到的是戏曲表演,所以第二天下午我和老伴又去了一趟花戏楼,为了听戏待了两个小时,听了两段戏,不过瘾,很想多听听。”

谈起这两天在亳州的见闻,高广杰说“不虚此行,和我来亳州之前听到的都差不多。如果有遗憾那就是戏听的太少了,亳州二夹弦全国都是出了名的,是出了名的戏曲之乡,但在花戏楼听的少了,希望以后可以多安排一些戏曲节目。”

“游历全国不留遗憾”

高广杰老家在河南省杞县,“‘杞人忧天’的‘杞’,我也是这样的人,经常忧国忧民。”老人说道,“我每到一个地方,都带回对为新中国牺牲的革命烈士敬意,我认为他们太伟大了,沈阳抗日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每次去这样的地方,心情都很沉重。”

高广杰退休前是一名高中生物老师,“年轻时忙于工作,刚退休时被其他学校返聘,后来又承担起孙女的教育重任,直到2015年孙女上大学,我才从家庭里解放出来,开始筹划带着老伴游遍祖国的山山水水,谁不想趁着身体好的时候多走走多看看呢!”

虽然已近80岁,但高广杰很“时髦”,“我现在都是用手机导航,前天下车时导航提示我向东走,但公交司机说向西走,我关了导航重新打开还是向东,后来我不管了就向西走,果然导航改过来了,所以导航有时不准确。”老人笑着说。

旅游让高广杰和老伴收获很多,“我看景都是很认真的,用教学的思想来看景,人家以前都说我教学特别仔细,所以看景也是如此,每到一个地方都有收获。比如看钱塘江大潮,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排山倒海、惊心动魄,书上说的还是没有亲眼看到的真实。”

从第一站陕西西安算起,高广杰和老伴先后去过陕西、山西、河北、北京、沈阳、大连、山海关等地方,今年四五月份,他们又去了大西南地区,“四个方向我们去了三个,这次我们准备去东南,安徽、福建方向,下一站是安徽的淮南和蚌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