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孩子,適當的時候,握起你的小拳頭去反擊

父母在平時教育孩子時,多鼓勵孩子的善舉,並且對他們的善舉積極引導和肯定。但是家長朋友們一定要注意,讓孩子理解什麼是真正的善良,而不是一味的忍讓,因為善良不等於懦弱,而且做一個好人,僅有善良是不夠的。

告訴孩子,適當的時候,握起你的小拳頭去反擊

在教育兒子謙讓和善良時,聰聰的媽媽感到了迷茫。不知道孩子的行為是善良還是懦弱?聰聰今年五歲了,非常聰明伶俐,熱情善良,但是說起兒子的善良時,媽媽心裡總不是滋味兒,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教育他要有禮貌,而且他一直都是別人眼中的乖孩子,人人都誇他,這孩子心地真好,可是媽媽總覺得,這都是孩子用忍讓換來的,這種稱讚媽媽覺得心疼。

告訴孩子,適當的時候,握起你的小拳頭去反擊

聰聰和小朋友玩時,他打了人,媽媽會說,弟弟小,你要讓著她或者哥哥大,你要跟哥哥友好。有小朋友到家裡來玩的時候,小朋友要聰聰的小汽車,聰聰不給,媽媽就說他是客人,你讓他先玩兒吧,兒子就不明白了,問媽媽為什麼弟弟小我就要讓,哥哥比我大,他卻不讓我呢?媽媽就不知道怎麼回答了,只好說因為你最懂事。慢慢地,為了讓自己做媽媽懂事的孩子,聰聰漸漸養成了事事都讓的習慣。

告訴孩子,適當的時候,握起你的小拳頭去反擊

當別的孩子動手打聰聰時,他既不跑也不還手,只是愣愣地看著,礙於大人之間的情面,媽媽只好違心的說,沒關係。但是媽媽自己心裡還是很氣惱,有時她會對兒子說,他打你,你也可以打他。但是聰聰的回答讓媽媽心酸。“那他媽媽就不高興了呀。”聰聰帶著玩具到樓下玩沙子,一個孩子拿走了聰聰的小車,另一個孩子拿走走了他的小鏟子,其他的孩子也紛紛過來拿聰聰玩具,最後聰聰只好用手挖沙子,媽媽看著別的孩子拿走自己孩子的玩具,提醒兒子說,他們拿走你的玩具,你玩什麼?可是聰聰卻安慰媽媽說,不要緊的,媽媽。

告訴孩子,適當的時候,握起你的小拳頭去反擊

聰聰的媽媽開始反省自己,對聰聰的教育是不是錯了,她的本意原來是希望孩子有禮貌,有修養,可是,孩子卻如此消極,不知道去爭取自己的利益,將來怎樣面對這競爭激烈的社會呢?聰聰雖然善良,但是他的做法也存在問題,他在忍讓的尺度上似乎有些過頭了,儘管是出於善良的本意,但是無原則的一味忍讓,只能產生一些消極的後果。

告訴孩子,適當的時候,握起你的小拳頭去反擊

善良,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優點,擁有同情心和仁慈品質的孩子,將來才能成為富有道德情感的正直的人。同樣一個根本不知道關心別人,同情別人的孩子,必定也會產生陰暗的心理,心理也不會健全。因此,父母必須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愛心,在孩子心中播撒善良的種子。但是我們要告訴家長的是,善良是有原則的,真正善良的人會保護弱者,打擊壞人,而不是一味無原則的善良。這樣無原則的善良,就是一種迂腐懦弱的表現。家長朋友們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要讓孩子清楚的認識善良的實質,是同情弱者,匡扶正義,也要讓他們知道,毫無原則的忍讓,就是懦弱,就是懦夫的表現。懦弱是人性勇敢品質的腐蝕劑,時時侵蝕著孩子的心靈。

告訴孩子,適當的時候,握起你的小拳頭去反擊

人們常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當我們自身的利益遭到損害時,我們必須握緊自己的拳頭,去爭取自己的利益,保護自己。

父母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給孩子展現一些善良與忍讓不同的情景,並說明情景的特點,幫助孩子認識不同情景下的忍讓行為可能帶來的結果,讓孩子通過分析和判斷,逐漸的懂得善良,學會有限度的忍讓。忍讓不同於退讓,適度的忍讓是大度,是寬容。而無原則一味的忍讓,則是懦弱與無能的表現。無謂的忍讓其實就是對規則的破壞,雖然自己吃虧,也未必能夠達到杜絕惡行的效果。有時候一味的忍讓,反而會助長其囂張氣焰,該出手時不出手,不去勇敢地制止這種惡行就是懦弱的表現。所以告訴孩子,適當的時候,伸出你的小拳頭。

告訴孩子,適當的時候,握起你的小拳頭去反擊

在對孩子的培養過程中,父親和母親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孩子的成長和個性的養成。需要父母共同承擔起這個教育責任。父親培養孩子勇敢,剛毅,樂於交往的品質,而母親則不能專制,不要試圖控制一切,把孩子管得過死,對孩子干預禁止過多,這樣會造成孩子膽怯懦弱,不敢大聲說話,不敢與人競爭。培養善良的孩子,還要賦予他們勇氣,面對欺侮壓迫時敢於進行反擊,保護自己,而不是等待著老師或者父母替他出頭,永遠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

告訴孩子,適當的時候,握起你的小拳頭去反擊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經常遇到“單親家庭”。我們這裡所說的這種家庭多數指的是,父親不參與或者是極少參與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有些父親認為,自己努力工作,給家庭提供足夠的物質基礎就可以了。而不注重參與對孩子的培養。這樣很容易導致孩子形成懦弱的性格。所以我們,呼籲這種家庭的爸爸們,再忙也要陪陪孩子。

告訴孩子,適當的時候,握起你的小拳頭去反擊

家長朋友們,你們的孩子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歡迎參與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