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父母病重,孩子卻不願賣房救人?聽聽這3個過來人怎麼說

老育幼,幼扶老,這是個千古不變的自然規律。

年幼時,懵懂的孩子靠著父母的養育才能夠健康成長;年老時,已喪失勞動能力甚至是自理能力的老人需要子女的扶助才能安度晚年。

一飲一啄,付出的同時,我們也期待能夠得到回報。

但有些情況要麼情非得已,要麼算計太多,總之事情並未向著原本該有的方向發展。

比如,父母病重,且有很大的可能無力迴天,那麼你還願意傾盡所有甚至賣房賣地為他們搏一把嗎?

我相信有,但相對的,也有不願意這麼做的。

那麼那些不願賣房救人的人就該被釘在十字架上嗎?下面我們聽聽有過類似經歷的三個過來人怎麼說的。

為什麼父母病重,孩子卻不願賣房救人?聽聽這3個過來人怎麼說

齊先生,35歲,務工

齊先生小時候家境貧寒,所以長大後更知柴米貴,也更努力。

家在農村,父母也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齊先生自知無所依靠,所以成年後一切的生活所需都靠自己賺取。

也是因為他的吃苦耐勞,打動了跟他一起工作的一個姑娘,後來這個姑娘成了現在的妻子。

夫妻倆同心齊力在外打拼,並在當地買了房子和車子。日子正要奔幸福而去的時候,齊先生的父親病了,而且還是大病——肺癌晚期。

花光了家裡的積蓄,為了給父親治病,齊先生夫妻倆還借了不少外債,但依舊填不上父親治病花費的大窟窿,一家人一籌莫展。

躺在病床上的父親垂淚哀求,兒啊,你把房子賣了給我治病吧,爹還不到60,不想死啊!

齊先生看著老淚縱橫的父親沉默了。

最終,齊先生並沒有賣房,父親在病痛的折磨中去了。他的做法也遭到了鄉里鄉親的不少非議,但他卻說自己做了最正確的決定,心裡也很坦然。

齊先生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是勇敢而是愚蠢的魯莽。醫生已明確告知我父親已無力迴天,此時我再把房子賣掉,花大價錢全國各地求醫、買進口藥續命,那明擺著最後的結果是人財兩空。原本我曾有一閃念想要賣房子,但父親的哭訴卻讓我打消了這個想法。他太自私了,我為他花光了自己的積蓄,還借了20多萬的外債,可他為了自己無藥可救的病竟然不為自己的兒子考慮,還要我賣房,這無異於拖著我這一家人一起下地獄,這種想法讓我深深地感到恐懼和厭惡。

為什麼父母病重,孩子卻不願賣房救人?聽聽這3個過來人怎麼說

雷先生,38歲,白領

雷先生來自一個普通家庭,父母是街邊賣小吃的小販,他大學畢業後留在了大城市。

在外打拼不容易,雷先生的父母也貼補了一些,他才在打拼五年後於工作的城市按揭買了套房子。後來正好遇到房價暴漲,房子一下子升值了四五倍。

妻子也是外地人,學歷跟雷先生相當,兩口子做著悠閒的白領守著自己的小家,一家三口至少也是小康之家。

天有不測風雲,老家的母親被查出患了肝癌,晚期。雷先生把父母接到了自己生活的城市,在這裡尋醫問藥。

父母堅持要治療,雷先生託人找了好的大夫,為母親將最大的腫瘤切除了,但醫生明確地講術後肯定會復發。術後為母親又做了幾次介入治療,配合進口的靶向藥物進行治療,前後花費四、五十萬,母親並沒有繳納醫保,所有的費用都得雷先生自己掏腰包。為盡孝道,雷先生四處舉債。

到走投無路的時候,他想把房子給賣掉,但遭到了妻子的強烈反對。

她說,你花光家裡的錢,甚至借錢為你媽治病這我不反對,但房子堅決不能賣,如果賣房,咱們就離婚。

雷先生左右為難,一時躊躇不決。也正在他猶豫的時候,母親陷入了昏迷,送到醫院沒搶救過來,就此走了。

事後,雷先生很感激妻子及時阻止了自己賣房。

他說:“我這個人是比較感性的,看著母親受苦,我心裡也很痛苦。我想盡全力來挽救母親的生命。可如果當時真把房子賣了,不但於事無補,很可能現在我們一家三口也只能露宿街頭了。有時候被感情所左右的決定不一定是正確的。

為什麼父母病重,孩子卻不願賣房救人?聽聽這3個過來人怎麼說

毛女士,42歲,個體

毛女士母親早喪,是父親一手把她拉扯大。大專畢業後為了將來能夠照顧日漸年邁的父親,就在離家不遠的市裡找了份工作,之後嫁給當地的一位中學老師。

毛女士懷孕後就自己開了個小店做起了生意。

毛女士的兒子上初中的時候,65歲的父親查出來得了VI期肝癌,傷心之餘毛女士趕緊打點關係為父親治療。

由於癌細胞已經開始轉移,根本無法靠切除手術來徹底治療,只能靠介入和靶向藥來緩解痛苦延長存活時間。

隨著治療時間的推移,毛女士和丈夫的經濟開始吃緊,慢慢地有些不堪重負。毛女士的父親毛老先生也清楚女兒的經濟狀況,雖然想多活些日子,但為了女兒女婿著想,就想停止治療。

毛女士跟丈夫商量後,哄騙毛老先生說自己把市裡的房子賣掉了,現在後悔也沒用,既然錢到手了還是繼續治療吧。

毛女士又請求醫生跟她一起圓這個謊。醫生最清楚病人的狀況,也明白毛老先生沒多少日子可活了,也就做了個順水人情。他跟毛老先生說,目前病情穩定,沒必要住院,回家好好吃藥保持心情舒暢,身體慢慢就會好起來。

毛老先生信以為真,跟女兒回家後,毛女士經常帶著他看山看水,直到他去世。

毛女士說:“都知道癌症是絕症,只能盡人事聽天命。在父親最後的時光裡,我無法給他減輕痛苦,但我可以讓他感受到我的孝心。提升他的生活質量,讓他走的從容些。

為什麼父母病重,孩子卻不願賣房救人?聽聽這3個過來人怎麼說

甭管處境多艱難,大多數人的求生欲是很強的。癌症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的冷漠。在尋找一線生機的過程中,賣不賣房從來不是重點,重點是你怎麼看待這件事。

如果你也遇到類似的困境,會學他們三人中的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