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主義者眼中的貿易保護|政見CNPolitics

现实主义者眼中的贸易保护|政见CNPolitics

现实主义者眼中的贸易保护|政见CNPolitics

圖片來源:Kyle Ryan/Unsplash

帶上進攻性現實主義眼鏡,一起看看特朗普的國際貿易保護政策。

宿亮/政見觀察員

现实主义者眼中的贸易保护|政见CNPolitics

提到美國總統特朗普,不少人認為他是一個“純粹的”現實主義者,並把他的政策與“進攻性現實主義”聯繫在一起。如果真是這樣,特朗普政府加徵鋼鋁關稅、要求貿易伙伴縮小順差等貿易保護政策,確實是進攻性現實主義所主張的麼?

進攻性現實主義國際關係理論流派代表人物米爾斯海默2001年在《大國政治的悲劇》中提到,“中國經濟增長大幅減速符合美國利益”。13年後,米爾斯海默又說,“中國在經濟上不可能被孤立,美國無法有效延緩中國經濟增長”。為什麼會有這樣前後不同的表態?

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學者Dong Jung Kim近日在《國際事務》期刊撰文,分析進攻性現實主義的主張。他認為,即便從這一理論角度出發,自由貿易仍然是一國的必然之選。

名詞解釋:進攻性現實主義

根據《大國政治的悲劇》,進攻性現實主義延續傳統現實主義理論構建的“宇宙”,各國是理性行為體,處於無政府狀態中,無法確知其他行為體意圖,但擁有互相傷害的能力,首要追求目標是安全。

如此設定之下,要確保安全,提升絕對實力不夠,必須提升相對實力。相對實力的構成主要是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也就是約瑟夫·奈所謂的“硬實力”。

既然是相對實力,就不是一個固定值。在這個設定中,各國都在窺伺技術革新或戰爭這樣的顛覆式機會,因為這種機會能夠直接或間接地改變國際勢力分佈。所以各國無時無刻不在尋找機會,嘗試把自己的“硬實力”最大化,以便在無政府狀態的“宇宙”中保證安全。

國際貿易和專業化分工

主流理論認為,國際貿易是通過專業化分工來增加所有國家的財富。這種分工孕育國際市場的同時,讓各國能夠集中力量從事有優勢的產業,提升優勢產業效率、擴大規模。

隨著貿易全球化發展,國際分工越來越重要。很多經濟學者注意到一個現象,各國不僅僅互相交易有比較優勢的產品,更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工序貿易”,也就是中間品貿易。這種貿易對於國內優勢產業效率提升作用很大。事實上,在專業化分工中表現不好的國家,國內經濟發展的相對效率就處在下風。

當國際貿易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被提升,不僅貿易內容和形式被細分,國家間的商業連接也越來越處於多邊模式。即便是小國,憑藉優勢產業,也可以參與和大國的專業化分工。就算國際軍事實力一家獨大,國際貿易也很可能是多邊發展的。二戰後美國一度獨領風騷,但很快其他行為體恢復過來,儘管軍事上依靠美國,但貿易中卻不落下風。

當進攻現實主義遇上國際貿易

米爾斯海默認為,什麼樣的政策對於一國來說是最優選擇,這取決於外部結構。

如果外部結構是“蹺蹺板”模式,只有兩個競爭對手,不採用貿易保護、繼續合作,採用貿易保護、終止合作,兩者之間的選擇只需要權衡政策結果是賠是賺。如果外部結構是多極模式,就要進行復雜的相對實力變化驗算。

事實上,在多國互動中,每個國家精確計算後,都願意維持合作關係。因為在進攻性現實主義者看來,不合作就有可能導致其他國家聯合起來抵制、削弱自己。牛津大學學者斯奈德給這種合作起了個名字,叫做“防禦性合作”。

也就是說,貿易保護只是一個手段,並不是某一個理論所要達到的目的。把手段當成目的是戰略失誤最常見的症狀。

在專業化分工的國際貿易結構中,進攻性現實主義國家要衡量的不是貿易有沒有導致逆差,而是政策變動會不會對相對損益的影響。只有相對收益擴大時,才會採取某種政策。

多邊貿易體系下,一國針對另一國採取貿易保護,算起來相對損失要比收益大得多。其一,多邊機構中,其他國家可以替代貿易保護國的地位,維持整體經濟效率;其二,目標國和其他國家可以通過擴大專業分工規模和程度,來擴大相對收益,懲罰貿易保護國;其三,也是更為關鍵的是,貿易的收益源自國內資源配置的優化,貿易保護政策實施後,需要發展不具優勢的產業,而原本領先的產業喪失了應有收入,損失了未來投資,整體收入一定會減少。

所以,即便是進攻性現實主義,也不會在多邊貿易結構中支持貿易保護。除非兩種情況,要麼全部國家能夠放棄開放貿易,採取貿易保護不會再有嚴重的相對損失;要麼全球經濟衰退,貿易做得越多,損失就越多。

貿易保護“休止符”能否奏響?

進攻性現實主義只是眾多國際關係理論流派之一。作為一種理論,模型簡潔。在新自由主義理論出於保護國家聲譽、自由主義理想、商業利益或是國家福利,堅定支持開放貿易同時,進攻性現實主義也以國家戰略利益為名,反對貿易保護。

歷史上也確有這樣的例子。

20世紀第一個十年裡,大英帝國實力走下坡路,英國保守黨首相貝爾福和黨內大佬張伯倫提出的藥方就是貿易保護。一方面對德國等工業強國加徵關稅,懲罰“佔英國人便宜的不公平行為”;另一方面建立英國本土和殖民地的貿易共同體,內部採取特惠關稅。

自由黨反對不用說,保守黨內部也不支持。反對的理由包括,英國參與的國際貿易是專業化分工的,很多英國工廠從德國進口的是中間產品,加工後還要出口。德國很可能在亞歐大陸和美國找到英國市場的替代者。而對殖民地來說,賣給德國更加有利可圖,未必會支持英國建立小團體的貿易保護政策。

儘管張伯倫不惜辭去政府職務,在全國推廣關稅改革,但最終這一波貿易保護措施並未實施。

歷史似曾相識。現在的美國正對中國及其他貿易伙伴揮舞貿易保護政策。如果美國總統特朗普誠如媒體所言是個“進攻性現實主義者”,那他一定計算過貿易保護對美國相對損益的影響,也一定會在相對收益開始減少時收手。秘籍恐怕就是特朗普抽屜裡的數學演算本。畢竟,進攻性現實主義理論也並不支撐貿易保護政策。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請輸入標題 bcdef

參考文獻

Dong Jung Kim (2018), Realist as free traders: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the case against protectionism, International Affairs 94:6 (2018) 1269-1286; DOI: 10.1093/ia/iiy192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電子書下載

《勞工的全球化》

鏈接一:http://t.cn/RWNTJpr 提取碼:rnyp

鏈接二:https://goo.gl/rmDxgs

《粉絲公眾》

鏈接一:http://t.cn/RqsTD7J

鏈接二:https://goo.gl/iNWKBx

建議將鏈接複製到瀏覽器打開。

近期文章推薦

现实主义者眼中的贸易保护|政见CNPolitic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