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大家都容易忽略的政治经济斗争

雍正王朝大家都容易忽略的政治经济斗争

雍正王朝里面的三次政治经济知识

铜钱重量引起的争论

雍正王朝大家都容易忽略的政治经济斗争

雍正继承皇位后,各皇子之间的斗争转移到了经济层面。八皇子允祀利用铜钱的重量做起了文章,清朝施行的是金银铜钱作为货币来进行经济活动。金银是大钱,主要流通在达官贵人层面。市场上真正流通的是外圆内方的铜钱,当时一两银子官价兑换2000铜钱。雍正新钱的铸造负责人是八王爷,他的标准是铜6铅4。

雍正王朝大家都容易忽略的政治经济斗争

此钱还未投入市场,户部主事孙嘉诚面对巨额利差咆哮公堂。闹到了皇帝面前,那么这个比例里面暗藏什么玄机呢?

新钱铜铅的比例是6:4,铜多了之后,新钱就看着清晰漂亮,皇帝看着就高兴,这是个脸面问题。但是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钱里面铜多了之后,有些不法之徒就用银子把铜钱收了去,化成铜器,转手卖出去之后,就是几倍几十倍的利。这样一来,市面上流通的铜钱就少了,虽然银子也是当时流通的货币,但是当时大多数人都不算富裕,铜钱仍然是作为主要货币来使用的。铜钱一少,那么必然就升值。打个比方,本来朝廷定的官价是1两银子换2000个铜钱,现在铜钱数量大大减少,铜钱的购买力就大大增加,那么1两银子可能就只换得到800个铜钱了。那么再看,清朝时候的百姓是要交税收的,比如农民A,朝廷规定一年要交税3两银子,当时民间市场流通是铜钱,一般百姓是没有银子的,都是用铜钱流通,明明市面上800个铜钱就可以换1两银子,明明按市价只用交2400个铜钱就可,可收税部门不管,必须按官价来,没银子,百姓就要缴纳6000个铜钱。而那些官员呢,他们有银子,他们收了百姓的铜钱后,自己拿3两银子出来,换走农民A交的6000个铜钱的税钱,再放到市面上,就可以税到6两银子,就这样掠夺了民间财富。

火耗归功新政的艰难执行

雍正王朝大家都容易忽略的政治经济斗争

雍正新政的火耗归公,此举雍正王朝电视剧里面推行受到非常大的阻力。那么真正的阻力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地方政府,雍正以前地方收税是以银两为货币单位征收。因为银子的纯度问题,碎银子征收到官府后会重新炼制为银锭。也即是我们常说的银元宝,在这个炼化过程会有一定的重量损耗。所以地方官员征收税的时候会加一些损耗进去,说白了就是摊派给民间百姓的手段担负这部分损失。如果征收实物税还会有鼠耗和确耗,就是把一些可能的损耗加进民间的直接税收。因为清朝给予官员的俸禄不是很高,官至极品俸银不过180两、禄米180斛,七品知县年俸仅45两。州县官员不能借以维持生活。于是"火耗"。火耗又称"耗羡"、"羡余"是正税之外无定例可循的附加税,也是默许州县官在收税时加征银两。所以附加税的多寡就看地方官自己把握的尺度了,这里面的油水是很难估算的。所有民间有传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十万雪花银大部分出在了这些附加税身上。而雍正皇帝的火耗归公直接是向官僚阶级要利益无疑是断了他们的富贵手段,所以此举引起了众多官员的反对。虽然朝廷出来养廉银的额外支出,但面对巨大利益地方官员反对声音不断。后面雍正强行推行政策最后也没有根本解决问题,朝廷税收增加了但是民间百姓更是多了一层剥削。

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摊丁入亩

雍正王朝大家都容易忽略的政治经济斗争

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政策,主要是针对拥有大部分土地的地主乡绅阶级政策。官绅是属于统治阶级,他们是不当差不交税的!"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就是让他们也交税当差,当然不是真要他们服兵役和徭役,早在明朝时,这些就可以用银子折算了。反正就要官绅交钱!这当然官绅是不愿意的,所以实行起来很困难!所以电视里面无论是河南巡抚田文镜,还是江苏巡抚李卫推行过程都是阻力重重。这些改革根本目的就是把税收政策向拥田大户,尽量少去盘剥平民百姓。政策是好的,但是最后每一次的改革都是层层加重老百姓的税收负担。

这就是我今天整理的雍正王朝政治经济知识内容,经济货币看历史给大家展示一个不一样的历史观。欢迎大家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