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龍港“九刀連”

龍港“九刀連”

文/餘作棟

前言:走進龍港“九刀連”村之前,我聽說了許多有關這個印刷之村的故事,從這裡湧現出一大批從事印刷、包裝、無紡布等產業的企業家,他們遍佈溫州整個鰲江流域,乃至全國。然而,這個叫“九刀連”的地方,提及它的前世今生,析去所走過的非凡歷程,而今依舊在美麗地綻放。只是那些沉澱的歲月、所謂神化的傳說,唯獨透過記錄的文字解讀,才能釋懷抑之於心的些許疑問,還原“九刀連”本真。

解讀龍港“九刀連”

(一)“九刀連”取名來由

江南垟的語言融合及其地緣關係,很多講蠻話方言的地方,在我童年的生活裡早就耳熟能詳,但一直心存好奇為何取名“九刀連”的這個村莊,終在2018春去夏來之際,我有幸走近了它,原是村中的前人也許根據村東首有貌似一條九龍灣之河道,故名“九道連”。後又為何改稱“九刀連”,可能是在村莊漁業鼎盛時期,有歌謠雲:“九刀連,打刀魚”(蠻話稱:白魚),“道”與“刀”蠻話諧音,故改“道”為“刀”;又或許在某個時期前人為迴避先祖“應道公”之名諱而改。

解讀龍港“九刀連”

解讀龍港“九刀連”

(二)九刀連林氏肇基祖

林彥士,字法儒、伯中、商若,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人才薦舉,授寧遠稅課大使,工部文思院副使。他為官清正,敢於創業,於明洪武年間(1368-1398),從昆陽後林遷於水心(九道連),為九刀連林氏肇基祖。

解讀龍港“九刀連”

解讀龍港“九刀連”

解讀龍港“九刀連”

(三)九刀連村史演變

清朝屬廿十一都

民國時期歸老城鄉管轄

1949共和國成立至1991年,歸新城鄉

1991年歸屬舥艚鎮管轄

2011年歸屬龍港鎮新城社區

目前的九刀連村民以林姓為主,另有吳姓等。村裡500多戶,2200多人。

九刀連,地處龍港新城社區中北區域,接壤的村有:陳處、北大垟、金家沿、西浦口、新橋、水心、浦東、浦前。

村內路網主要由九龍路、東路、西路、南路、北路組成。

解讀龍港“九刀連”

解讀龍港“九刀連”

解讀龍港“九刀連”

(四)九道連地塊佈局稱謂

村莊地域上目前有農田與宅基約有400多畝。前人為了便於生活生產需要,曾對分佈各處的地塊分別加以不同稱謂(現因村莊房屋格局變化,原有土地被蠶食,有些土地稱謂漸漸消失)。

1、東頭、西頭、五戶頭、門前幢、老房屋、四戶頭、前後幢、三間囝、樓裡、後面幢、橋頭、田當心、西岸、老厝基。

2、水溝頭、東橋頭、西橋頭、九畝畔、東山園、河囝下、沙龍河、河灣頭、東河、西河、西河垟、犁頭田、大河溝、西浦口前、陳處後。

3、祠堂、白馬爺廟、供銷社(合作社)。老厝浹、水井頭。

解讀龍港“九刀連”

(五)白馬廟

浙南閩東一帶,很多城鎮和農村也建有白馬廟供奉昭明太子。據記載,天監18年(519)秋溫州地區遭山洪暴發,蕭衍派昭明太子騎白馬到溫州賑災。後來溫州瑞安城鄉民間多處建有昭明太子廟,感德立像以紀念。溫州市區就有座白馬殿,門口有一聯:此地昭明曾駐馬,當年聖德永安民。大殿右邊的一塊石碑上,還刻有《文選》中的一段文字。瑤岙白馬廟應是承襲於此,但建於明嘉靖,較溫州白馬廟的清朝中葉早很多。鮑田鎮的梁儲觀建於清乾隆二年(1737),供奉蕭統神像,以表對昭明太子的敬重和懷念。可見,昭明太子在百姓的心目中是多麼的神聖。我想,今天的百姓在敬奉昭明太子時,如多一點敬慕他編《文選》傳世的偉大貢獻,其意義將會更為深遠。

當然這都是民間傳說,很多人曾提出過置疑:上世紀20年代,編過《平陽縣誌》的學者劉紹寬就對此產生懷疑。他在為瑞安劇作家洪炳文所作的《白桃花》傳奇的一首詩注寫到:“白馬廟神為東漢張湛,省、府志皆從其說,然俗傳為昭明太子。”他從《福寧志》中得知,所謂的白馬三郎是閩越王郢的第三個兒子,民間則把此人錯當成蕭統。

但不管是非真假,不論何時何地,用現在的話說,在位期間為民辦過實事好事的,“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供奉他的神像,深受人民愛戴與懷念,也就不足為奇了。

解讀龍港“九刀連”

解讀龍港“九刀連”

(六)沙龍河

九刀連村東向九龍灣大河,西向宋港下游,犁頭田三角形河叉即分出一條“之”字形小河貫穿村內。這條小河被人們譽為“沙龍河”,因東段河床奇特,中隆沙土,喻為龍脊;河口對岸潛伏二處沙丘,喻為龍珠;中段之字形轉彎特深處,喻為龍潭。1967年遭遇大旱107天,此處便成為方圓五里鄰村供水飲泉。因此,有關這條小河,前人曾留下許多美麗的傳說。“小風吹水碧鱗開,月照瀅潭琉璃來”,正是“沙龍河”的真實寫照。曾記否,在此釣魚捉蝦拔荷花;曾記否,潛水去摸河埠頭石塊下面的河螺,午後游泳戲水激起層層的浪花;曾記否,河岸邊撿起碎瓦片拋向河面即為“打水漂”遊戲那時的天真無邪樂哈哈。

解讀龍港“九刀連”

解讀龍港“九刀連”

(七)風水灣

風水灣啊風水灣,前三彎來後三彎。

水曲有情萬物盛,當中有座風水灣。

一首“風水灣”之歌謠唱盡了七八十年代,九刀連鄉村往事、生活的樸實。風水灣,東自上游宋港河分叉而來,前環繞數村至水埠頭,稱為“前三灣”;再從大水埠頭迂迴數村至九刀連大河溝垟界,此稱“後三灣”。

前人見村莊東河水勢運行非同尋常,在首建宗祠同時,經地理風水師指導,遵循“水見三彎,福壽安閒,屈曲來朝,榮華富饒”的風水格局,在水埠頭西旁特設半月型風水灣。唯見岸上石碑寫道:水灣映月,一塊碩大的磨刀石對著“鯉魚戲水”,真是“魚潛河水溶溶月,燕掠晴空剪剪風。”

解讀龍港“九刀連”

解讀龍港“九刀連”

解讀龍港“九刀連”

解讀龍港“九刀連”

(八)九龍濱水公園

九刀連村辦公樓後面,新建有“九龍濱水公園”。穿過精美木製走廊,《小池》映入眼簾: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清澈的池邊柳樹吐翠玫瑰紅,徘徊於消防主題公園之後可在此小憩,愜意也!

解讀龍港“九刀連”

解讀龍港“九刀連”

解讀龍港“九刀連”

解讀龍港“九刀連”

解讀龍港“九刀連”

(九)九刀連“印記”

從一個漁村,到改革開放之後八十年代初村民創辦的塑膜凹彩印廠,直至目前的凹版電雕、印鐵、磁卡企業,凹印、吹塑企業,還有涉及外貿、柔版印刷、膠印、不乾膠機印、碳素紙製造、專業瓶蓋、注塑、印刷品上光、平凹手工製版、印刷材料銷售等九刀連村民創]企業不下幾百家,這些企業遍佈龍港、錢庫、平陽、溫州、義烏、杭州、上海、廣州等地,於此,謂九刀連為“老闆村”,名副其實。離開九刀連村時,忽見一條建設中的高速公路貫穿其中,不日車流聲將響徹整個村莊,如同1953年的龍舟競渡之努力爭冠,村民的創業激情依舊奮發圖強……

(注:文中部分內容引自九刀連村民林友培及網絡)

解讀龍港“九刀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