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隨口作出半首詩,400年無人能續,朱元璋:太簡單了,我來

當人們物質上得到一定的滿足之後,很多人就會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滿足,用知識來充實自己,變成一個文化人。很多開國皇帝也不也不例外。我們都知道宋太祖趙匡胤是一個武將出身,而明太祖朱元璋是一個農民出身,他們剛開始都是大字不識幾個,但是在他們之間,卻發生了一件關於作詩這的趣事。

趙匡胤隨口作出半首詩,400年無人能續,朱元璋:太簡單了,我來

五代十國時期,趙匡胤起初是後周世祖柴榮手下的一名武將。由於英勇善戰,立下了不少戰功。但是雖然名聲和地位都有了,他對一件事卻一直耿耿於,那就是自己沒有文化。

趙匡胤有一次打完仗之後,在回京的時候讓幾個士兵將幾個大木箱子搬上馬車,運回了自己的府裡,這件事情有心人發現,以為他中飽私囊,搜刮民脂民膏或者是想要獨吞戰利品。於是就告訴給了柴榮。

趙匡胤隨口作出半首詩,400年無人能續,朱元璋:太簡單了,我來

柴榮聽了之後非常生氣,虧自己還那麼信任他,於是馬上騎著馬,親自去趙匡胤府上責問去了。柴榮到趙匡胤府上之後,趙匡胤正好在讓下屬把木箱從馬車上卸下來搬進府裡。於是柴榮就馬上令人將匣子打開。

令柴榮沒有想到的是,幾個大箱子裡面竟然全部是書。趙匡胤看皇帝來勢洶洶,知道他是誤會了,於是解釋說:“微臣不通文墨卻能承蒙陛下厚遇,一直感到十分惶恐,因此想要多讀些書,以便能為皇上更好的效勞”。柴榮聽見之後非常感動,從此之後對趙匡胤更加信任。

趙匡胤隨口作出半首詩,400年無人能續,朱元璋:太簡單了,我來

趙匡胤將運回家裡的那些書讀得差不多之後,覺得自己終於變成了一個文化人,於是就開始嘗試作詩。他做的第一首詩叫做《詠初日》: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水如火發。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逐退月。雖然這首詩對仗不夠工整,語言也顯得很是稚嫩。但是卻氣勢磅礴。有一種豪氣沖天的感覺。於是他身邊的人看後都紛紛拍手叫好,趙匡胤因此十分高興。

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後,以勢不可擋之勢,掃蕩天下,但是南唐的皇帝和群臣們都看不起宋朝的人,因為南唐無論是皇帝還是臣子,都很有文采,而認為宋朝的人都是一些只會耍槍弄棒的武夫。

趙匡胤隨口作出半首詩,400年無人能續,朱元璋:太簡單了,我來

有一次,南唐派了一位學識淵博的臣子前去談判,這個臣子叫做徐鉉。他見到趙匡胤之後極力的誇讚一番南唐後主李煜的文采。但是宋匡胤聽後很不服氣,並且哈哈大笑。說這是寒士做的詩,我是不做這種詩的。徐鉉不服氣,非要請趙匡胤做一首詩給他看。

臣子們聽了這句話之後很是驚恐,因為他們都知道自己的皇帝是武將出身,雖然也念了一些書,但是跟南唐那些文人比起來還差了十萬八千里。但是趙匡胤卻毫不在意,隨口說出兩句:“未離海底千山暗,才到天中萬國明”。做完之後,趙匡胤就停了下來,臣子們怕自己的皇帝做不出來,於是趕緊吸引徐鉉的注意力,從此之後這句詩沒有人能續下去。

趙匡胤隨口作出半首詩,400年無人能續,朱元璋:太簡單了,我來

400年後,明太祖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知道了宋太祖的這件事,感覺這兩句詩很簡單,於是就興致勃勃的將這兩句詩補齊::未離海底千山墨, 才到中天萬國明。恆持此志成永志, 百戰問鼎開太平

雖然這兩位開國皇帝的文采一般,行文也不是特別流暢,但是讀起來卻非常豪放,氣勢磅礴。也可以說得上以佳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