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特稿」山東:構建工業領跑新優勢

「年终特稿」山东:构建工业领跑新优势

"自強不息 —— 中國工業界的喉舌。"

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工業實體經濟發展,將製造強省建設列為重中之重,1~11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3%,比年初提高1.9個百分點,行業增長面比去年全年提高4.9個百分點,全省工業經濟呈現穩中向好的總體勢頭。

製造強省建設成效顯著

圍繞“十強”產業謀劃實施一系列工作舉措,製造強省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抓落實抓謀劃強產業,工業動能轉換全面起勢。堅持增量崛起與存量變革並舉,為工業“涅槃重生”積蓄力量。一是“十強”產業培強壯大。編制發佈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高端化工等四大產業專項規劃,在首屆“儒商大會”上成功舉辦四個平行論壇,現場簽約49個產業項目,總投資超過1645億元。二是重點行業穩步提速。啟動新一輪高水平企業技術改造三年行動計劃,新培育認定4個銷售收入1000億元以上的支柱產業集群和7個銷售收入500億元以上的主導產業集群。1~10月,全省先進製造業跑出加速度,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服務器、太陽能電池、高性能化纖等產量分別增長1.2倍、50%、77.9%、52.7%和45.3%。三是新模式新業態帶動明顯。在印染、鑄造行業試點建設共享工廠,在原材料、裝備製造、消費品工業領域培育24個全國質量標杆,叫響了“好品山東”區域品牌。

——去產能調結構提質效,工業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抓好重點產業轉型升級,不斷調整優化工業結構。一是七大高耗能產業啟動調整。推動省政府出臺《加快七大高耗能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對鋼鐵、地煉、電解鋁、輪胎、焦化、化肥、氯鹼等7個行業實施“大手術”。二是去產能成效顯著。全年壓減粗鋼產能355萬噸、生鐵產能60萬噸,提前超額完成“十三五”總體計劃目標。開展“地條鋼”專項大督查,對2258家鑄造企業的4774臺中(工)頻爐建立臺賬,配合完成魏橋、信發321萬噸電解鋁違規產能整改工作。組織9個行業870餘家企業冬季錯峰生產。三是化工專項整治紮實推進。在全國率先出臺化工園區認定管理辦法和化工企業評級評價標準,分兩批公佈45家化工園區和2家專業化工園區。排查安全隱患19.8萬項,完成整改18萬項,整改率達到91%。

——跨產業跨邊界促融合,現代工業製造體系蓄勢發力。瞄準製造智能化、生產服務化、軍民融合化發展方向,充分激發工業發展新潛能。一是智能化加快轉型。啟動智能製造“1+N”帶動提升行動,評選兩批12家標杆企業,帶動30家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爭取國家智能製造專項40個,居全國首位。二是服務化推動提升。在全國率先實施服務型製造“1+N”示範企業培育工程,組織第二屆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舉辦工業設計周、服務型製造論壇等活動。三是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在全國首創“雲服務券”財政補貼制度,新增上雲企業6萬家。編制山東兩化融合發展數據地圖,啟動“個十百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工程,海爾cos-mop1at、浪潮雲工業互聯網平臺入選國家八大平臺。四是軍民融合潛力發掘。出臺《加快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發展的意見》,推進省政府與中國航天、中國電科戰略合作,國家國防科工局對山東理工大學合作共建。前三季度,全省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產業實現銷售收入2410億元,增長12%。

——新制度新技術新平臺,產業發展不斷得以賦能助力。堅持從制度、技術、模式三點發力,推動山東製造向山東創造轉變。一是制度創新紮實推進。緊跟省委確定的第一批15項制度創新課題,紮實做好3項牽頭和6項配合工作,高質量推進非公經濟高質量發展、規上工業企業分類綜合評價試點、經濟類行業協會改革。二是技術進步全面加快。構建完善產學研融合創新網絡,舉辦第27屆山東省產學研展洽會,實施1291項技術創新項目,樹立15家省級技術創新示範企業。藍鯨1號鑽井平臺、泰山體育智能體測機、海爾卡薩嵌入式冰箱等3件產品獲得2018年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金獎。三是打造一批創新平臺。首批培育出高性能醫療器械、船舶海工、工業互聯網、輪胎等4家創新中心,認定336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培育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6個。

——抓服務聚智力優環境,企業主體活力不斷提升。圍繞行業企業搞好對接服務,努力實現“小企業鋪天蓋地、大企業頂天立地”的發展目標。一是服務保障全面提升。在全省工信系統啟動“進萬企服務年”活動,結對聯繫10000戶企業。在全國率先編制《省級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完善覆蓋534家重點企業的監測調度系統。開展涉企保證金、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清理,抓好企業減負。二是人才培育側重實效。深入實施企業家隊伍建設“111”工程,制定《山東省企業家領軍人才認定獎勵辦法》,制定《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傳統產業創新類管理評估辦法》。三是大中小企業競爭力不斷增強。研究出台山東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35條,抓好促進非公有制發展任務落實。培強海爾、海信、重汽、萬華、濰柴、中車四方、濟南二機床、康平納、如意等一批領軍企業,培育100家“瞪羚”企業,第三批16家單項冠軍示範企業、10家培育企業,數量全國第一。截至11月末,全省中小企業戶數達到257萬戶,連續四年增長30萬戶以上。

加速構建工業領跑新優勢

當前工業增長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較多,既要高度重視工業運行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又要從長期大勢認清經濟長期向好發展前景,堅定工業穩增長的信心和決心。2019年,山東省將以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出臺“4+1”(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高端化工、新材料+高耗能行業)細分行業規劃,努力提升七大高耗能行業質效水平,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調整優化傳統產業,加快構建山東工業領跑新優勢。

一是全力服務非公經濟發展。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決策部署,精心組織出國出境培訓,開展“管理提升年”活動,深化開展“進萬企服務年”活動,省級重點聯繫1000家企業,市級聯繫4000家,縣級聯繫5000家。

二是聚力高端裝備等四個產業突破發展。做好工業重點行業產業招商、規劃佈局、政策落地、服務考核。出臺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高端化工、新材料等4個產業規劃配套方案,細化產業發展步驟,加快推動向有效生產力轉變。加快49個“儒商大會”現場簽約項目的建設進度。

三是用“四新”要素賦能傳統產業。建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推進機制,分行業選定3個重點企業、2個對標企業、1個高端研發機構、1家諮詢機構、1所培訓學校、1個經濟類行業協會。“一業一策”細化出臺7大高耗能行業調整方案。

四是努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建立全省工業企業高質量評價體系,針對不同類別企業特點實施精準政策指導。建設高水平創新平臺,重點打造服裝設計品牌國家平臺,建設運營中德工業設計中心,培育做強一批製造業創新中心。培育一批“專精特新”“瞪羚”“隱形冠軍”企業。

五是突出抓好智力支撐。持續推進企業家隊伍建設“111”工程,深入實施傳統產業創新類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育力度,訂單式培育一批高技能“藍領”。打造政產學研金服用新平臺,縮短新技術產業化進程,支持新產品開發。

六是推進跨界融合提潛能。加快人工智能與傳統產業融合,大力推動“企業上雲”,建設一批“數字車間”“智慧工廠”。擴展企業上雲內涵,以服裝、家電、機床等行業為突破,發揮雲端信息集成優勢。加快實施一批民參軍、軍轉民重點項目,培育一批國家和省級軍民融合產業示範基地。

七是聚焦質量效益提升。支持企業“增品種”,積極發展中高端消費品。推進“提品質”,樹立一批高品質山東製造產品。全力以赴“創品牌”,培育高端產業集群區域品牌,打通“好品山東”境外通道,打造“魯創精品”。

  • 聯繫我們(新聞中心):010-68325610

「年终特稿」山东:构建工业领跑新优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