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開通,跨越“伶仃”向融合

■ 社論

港珠澳大橋拉近的並非只是港珠澳三地的距離,更關乎珠三角九市和港澳兩地的互聯,關乎國際級灣區的夢想。

今天,港珠澳大橋舉行通車儀式,明天正式通車。這座位於廣東省伶仃洋區域內,連接香港、澳門和珠海三地的橋隧工程,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南環段。它的通車將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提供便捷的交通。

在珠三角,高速公路織就了一張國內最密集的區域路網。在這裡,高速公路可以通往任何一座城市,而且是多項選擇。密集路網帶來密集城市群,兩小時甚至一小時生活圈在這裡早已實現。而港珠澳大橋的通車將讓大珠三角更多城市融入這個城市圈。

在粵港澳大灣區,僅剩的交通瓶頸就是珠江東、西兩岸的連接。逢年過節都會變成停車場的虎門大橋,是這個瓶頸的最佳註腳。甚至有人認為,敢為天下先的廣東人,這些年來最汗顏的事情,也許就是1997年虎門大橋建成通車後,超過二十年的珠江東、西岸橋樑建設空白。

而建設工期長達九年的港珠澳大橋彌補了這個空白。這座世界上里程最長、技術含量最高的跨海大橋,拉近的並非只是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的時空距離,更關乎珠三角九市和港澳兩地的城市互聯,關乎國際級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夢想。

它所改善的絕不僅僅是交通,還將為縮小珠三角地區城市間的經濟差距,以及粵、港、澳的經濟差距,乃至於為三地的經濟結構改善提供更多想象空間。除港、澳之外,最大受益者當然是珠江西岸三市(珠海、中山和江門)。從數據上來說,珠海、中山、江門乃至於澳門的GDP規模都要比東岸的深圳、香港,乃至於東莞相差一大截。這一經濟圈又因為直線交通距離的大大縮短,進而可輻射更為落後的粵西地區,乃至雲、貴、川三省份。

比如,珠江西岸的新鮮農產品可以更快運抵港、澳,物流成本更低;珠江西岸的市民可以更快前往香港機場,無需再耗費一兩個小時乘船前往。因為時間成本大減,粵港澳旅遊資源也將一體化,衍生新的旅遊產品。

更讓人期待的則是跨境創業、跨境創投和跨境經營,還有香港科研能力與珠三角完善產業鏈、供應鏈的結合。不管身在何方,面對的都是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市場,而不再是以往的“廣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等區域城市經濟圈。

在港珠澳大橋之後,還有在建的深中通道、虎門二橋,它們帶給珠江東西岸的是互聯互通,還有源源不斷的商機。這些都是看得見的變化。

還有看不見的變化。港珠澳大橋面對內地靠右行駛,港澳靠左行駛的差異,以立交橋的技術手段巧妙切換,解決了這一制度難題,本身就是一種制度創新。這種制度創新對於粵港澳大灣區來說,鑑於港、澳兩地與內地的制度差異,港珠澳大橋的通車也將為粵港澳三地未來更多的制度創新提供鏡鑑。

港珠澳大橋跨越的是伶仃洋,也寫作零丁洋。正是在這裡,南宋愛國詩人文天祥曾寫下了“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的著名詩句,以表達他對國家衰落、破敗的悲憤。近八百年後,粵港澳三地的市民們終於無需像文天祥那樣“零丁洋裡嘆零丁”,而可以在飛架東西的港珠澳大橋上馳騁,感受粵港澳三地的暢通無阻,經濟繁盛的喜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