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十大企業盤點,你的企業上榜了嗎?

2018年轉瞬即逝,2019悄然到來!過去一年,是汽車市場翻天覆地的一年,我國連續增長多年的車市首次迎來負增長,在整體車市陷入一片寒冬之際,新能源汽車卻一枝獨秀,實現逆勢增長。

雙積分政策實施,補貼逐漸退坡,新能源汽車市場在政策的完善中逐漸向好,前景一片光明!各大車企紛紛規劃退出燃油車時間表,龍頭企業漸漸收穫甜頭,傳統企業紛紛調整舵頭,期望憑藉技術和資金等優勢加速轉型升級,以求在新一輪的行業變革中佔領發展先機!以下,OFweek新能源汽車網就2018年行業內十大知名企業的前三季度營收、重大戰略佈局進行了簡要分析,以供業者參考。(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1.比亞迪:王朝車型全面迭代

2018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十大企業盤點,你的企業上榜了嗎?


在國內車企中,比亞迪率先以新能源車作為企業發展的重點,這條路線顯得超前而與眾不同。去年的新能源車冠軍被比亞迪汽車收入囊中,不僅奪得國內新能源車銷量四連冠,而且成為最快達成新能源車產銷規模超30萬輛的國內車企。今年,預計比亞迪還將繼續領先。

比亞迪創立於1995年,擁有IT和汽車兩大產業群的大型跨國集團公司。比亞迪汽車自2003 年正式收購陝西秦川汽車有限責任公司組建以來,進入汽車製造與銷售領域,便開始了民族自主品牌汽車的發展征程。

目前,比亞迪已建成西安、北京、深圳、上海四大產業基地,在整車製造、模具開發、車型研發等方面都達到了先進水平,產業格局正日漸完善。

2018年前三季度,比亞迪實現營業收入889.81億元,同比增長20.35%;現歸母淨利潤15.27億元,同比減少45.30%。公司業績環比改善,盈利能力持續回升。從單季度的情況來看,三季度單季營收348.30億元,同比增長20.54%,環比增長18.42%;三季度單季歸母淨利潤10.48億元,同比降幅大幅收窄至1.92%,環比增長177.98%。盈利能力方面,比亞迪三季度單季毛利率17.21,環比二季度提升了2.31個百分點。三季度收入持續增長主要是由於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和傳統乘用車銷量持續增長;利潤改善的主要原因是,儘管新能源補貼退坡一步步到來,但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憑藉高續航里程以及高能量密度獲取的補貼額度增加,單車盈利能力也得到提升。

強勁新車週期開啟,汽車銷量後續有望持續提升。自去年宋MAX採用DragonFace家族式設計之後,比亞迪在2018年陸續推出的元EV、全新一代唐(DM、燃油)、全新一代宋(DM、燃油、純電)以及秦Pro(DM、燃油、純電)均延續了該設計,產品力大幅提高。其中,宋MAX銷量連續11個月過萬;元EV由於三元電池產能的限制目前月銷量剛過五千,隨著後續青海電池產能的釋放,銷量將進一步提升;唐二代從六月上市以來銷量不斷提升,九月唐二代DM銷量突破六千,唐二代燃油銷量接近五千;全新一代宋和秦Pro分別在八月底和九月下旬上市。此輪比亞迪新車密集上市,開啟了全新一輪強勁的新車週期,新能源汽車銷量後續有望持續提升。

動力電池產能持續擴張,電池外供有序推進。比亞迪現有動力電池產能16GWh,到2020年底,規劃動力電池產能高達60GWh。目前,通過不斷推進動力電池供應鏈的開放,比亞迪與長安合資成立了第一家動力電池工廠,規劃產能達到10GWh。此外,後續還有望繼續開拓國際大客戶,動力電池外供有望獲得重大突破。

在新能源車領域,比亞迪一直有著較為厚實的技術積累,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同時掌握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整車製造等核心技術的企業座。2018年,比亞迪在新能源車型方面的動作不斷, “王朝車型”的全面迭代,插電式混動系統的不斷升級,此外,在智能網聯等方面不斷優化,比亞迪的競爭力再次提升。未來,比亞迪將在30萬輛產銷規模的基礎上,繼續鞏固自身在新能源車方面的王牌地位。

2.北汽新能源:北汽藍谷上市,重回資本市場

2018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十大企業盤點,你的企業上榜了嗎?


如果說,比亞迪在新能源佈局上是插電混動與純電動並舉的話,北汽新能源則全面聚焦純電動車型發展。去年,北汽新能源承載了國內純電動汽車市場的銷售冠軍。以北京市場為原點,北汽新能源在微型純電動車領域優勢明顯,尤其是EC系列在2018年前11個月,銷量累計達到82230輛,同比增長了27.3%。

2018年前三季度,北汽新能源營業收入9,787,161,800元,同比增加63.2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2,508,922元,同比增加56.13%。第三季度,北汽新能源實現營收97.9億元,同比增長63.2%,歸母淨利潤1.3億元,同比增長56.1%,扣非淨利潤0.3億元,同比增長551.2%。單三季度實現營收41.72億元,同比增長82.2%。

北汽新能源成立於2009年,是世界500強企業北汽集團旗下的新能源公司,也是國內純電動乘用車產業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整、市場銷量最大、用戶覆蓋面最廣、品牌影響力最大的企業。目前,北汽新能源 已經形成立足我國、輻射全球的產業佈局,是國內首個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首家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造、首批踐行國有控股企業員工持股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成為了製造型企業轉型升級與國有企業改革創新的典範。

憑藉掌握的新能源核心技術,北汽現在已經推出EH、EU、EX、EV、EC五大系列車型10餘款純電動乘用車,成為中國新能源市場上產品譜系最長的新能源車企。累計市場保有量已近10萬輛,居全國第一,成為國內首家進入“10萬俱樂部”的新能源車企。

2018年3月1日,由北汽新能源作為建設主體單位牽頭組建的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正式成立,將在北京市政府統籌協調和組織推動下,協同相關新能源企業,為國內新能源汽車創新、前沿技術研發提供支撐和保障; 2018年5月31日,在 2018 百度雲智峰會開啟之前,博泰與百度、中國銀聯、NXP、北汽新能源率先完成了首款汽車移動支付解決方案的發佈;2018年6月18日,北汽新能源與麥格納在江蘇南京簽約成立合資公司,致力於打造對外開放共享的高端智能純電動汽車研發與製造中心;2018年8月8日,北汽新能源“借殼上市”對象SST前鋒發佈公告,公司中文名稱擬變更為“北汽藍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汽新能源一直佔據著國內年度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排行的前三強!雖然北汽新能源的純電動車銷量可以做到世界範圍領先,但其新能源整體表現仍然有較大提升空間。

目前來看,北汽新能源仍然依靠EC系列走量,在產品多樣化和中高端方面存在短板。不僅如此,北汽新能源EC系列雖然佔據了年度十大乘用車前三的位置,但是已經顯得有些後勁不足。經過今年年中“EC系列停售”的傳聞後,再加上重新登錄資本,北汽新能源加快了對EC系列升級版車型的排產,以推進更能滿足政策補貼和消費者雙向需求的車型,其在2019年的表現或許是一個轉折點。

3.奇瑞:再造一個新能源

2018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十大企業盤點,你的企業上榜了嗎?


作為國內首批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許可證的汽車企業,奇瑞汽車從1999年就開始進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研發,先後承擔了30餘項國家“863”計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專項。

多年來,奇瑞汽車已經逐步建成了擁有整車集成、核心技術、核心零部件開發能力的新能源技術研發體系,共申報專利90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600多項,走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前沿。

回溯歷史,經過二十餘年的創新發展,現已成為國內最大的集汽車整車、動力總成和關鍵零部件的研發、試製、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自主品牌汽車製造企業。不過,奇瑞汽車發佈的2018年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奇瑞汽車虧損14.43億元;截至期末,奇瑞汽車的資產負債率為74.5%。

目前,奇瑞新能源汽車共推出包括小螞蟻eQ1、2017款eQ、艾瑞澤7e以及艾瑞澤5e在內的多款純電動車型。具體車型方面,以小螞蟻為主打的eQ系列銷售輛大幅增長,顯示了不錯的銷量潛力。

隨著今年氫燃料電池汽車被國家一再推上發展計劃,今年5月2018世界製造業大會上,奇瑞汽車還向全球參觀者展出了旗下第四代增程式燃料電池汽車,這款產品搭載了領先的30千瓦金屬雙極板燃料電池電堆,同時載有2個35MPa儲氫罐,儲氫量達3.58公斤,NEDC工況下續駛里程可達540公里,勻速續駛里程可達到700公里。700公里的續航里程,將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推向新高度。

雖然奇瑞整體上處於虧損,不過,在新能源汽車方面,與奇瑞股份財報中淨利潤醒目的紅字相反,在銷量方面,奇瑞卻逆勢增長。今年1月—10月,奇瑞累計銷量592514輛,同比增長15.2%。其中,累計出口107342輛,同比增長20.2%;奇瑞新能源累計銷量69884輛,同比增長249.3%。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在10月10日舉行的艾瑞澤雙子星上市發佈會上表示,未來奇瑞將在繼續加速發展傳統燃油車的基礎上,在新能源等前沿技術方面進一步加大投入,再造一個新能源奇瑞。

奇瑞新能源產品平臺上,奇瑞制訂了“457”新能源技術發展規劃,它包括四大新能源產品平臺、五個通用子系統和七大核心技術。根據該計劃,奇瑞新能源產品將涵蓋全尺寸、全系列乘用車的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平臺。目前,奇瑞已有4款純電動車和一款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上市,深受市場歡迎。未來奇瑞汽車的電動車產品將陸續覆蓋各細分市場,包括A級到C級的轎車產品和B級到D級的SUV產品,技術涵蓋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增程式電動車、電動四驅的新能源汽車。預計到2020年,奇瑞汽車將實現全部車型電動化。

奇瑞的新能源產品線也好似屬於國內自主車企中啟動較早的企業,尤其去年,奇瑞新能源全年同比暴增113%的增速遠遠超過行業53.3%的增速。

得益於輕量化全鋁車身、電池、電驅動系統等一系列核心技術的突破,奇瑞汽車在新能源車領域取得了跨越式增長。根據奇瑞“全系列+四五七”新能源技術和產品規劃,在2018年,奇瑞推出瑞虎7e和瑞虎3xe兩款電動SUV,技術的突破和產品陣營的逐漸豐富,將主力奇瑞在新能源車領域繼續闊步向前。

4.江淮:i.EV+戰略,加速新能源乘用車佈局

2018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十大企業盤點,你的企業上榜了嗎?


江淮汽車是一家集全系列商用車、乘用車及動力總成等研產銷和服務於一體的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並舉的綜合型汽車企業集團。2017年6月1日,江淮汽車與大眾汽車正式簽署合資協議,共同生產新能源汽車。

今年前三季度江淮汽車,營業總收入363.3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2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782.73萬元,較去年同期的2.19億元大跌78.13%。

此外,江淮汽車曾於本月19日就發佈了前三季度業績預減公告,表明因整車銷量較上年同期下降5.53%,同時受新能源政策和產品結構的影響,主營業務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3.3%左右,主營業務成本較上年同期下降1.4%左右。由於匯率波動和融資成本上升,導致財務費用同比增加約7183萬元;因應收賬款、存貨、專用模具等因素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較上年同期增加約15740萬元。與此同時,江淮汽車在報告中公佈了政府在前三季度的補助金額為10.2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7.39億元。如果沒有政府方面的補貼,江淮的業績報告或許更加難看。

目前,江淮汽車已係統掌握了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電機、電控三大核心技術及電轉向、電制動、能量回收等關鍵技術,特別在電池熱管理技術、本質安全管理技術等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已在iEV7S車型上搭載的最新一代高比能電池包智能恆溫技術、五層次安全保障技術、坡道輔助技術、單踏板能量回收技術、“雙饋”防衝擊駕駛性技術等五大領先黑科技,為普及新能源汽車,倡導安全綠色出行樹立起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新標杆。

根據江淮汽車此前對外發布的新能源汽車業務發展戰略(i.EV+戰略)規劃,到2025年,江淮新能源汽車總產銷量將佔江淮總產銷量的30%以上,形成節能汽車、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江淮計劃在2020年前將推出7款新能源車型,並計劃在2020年完成2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在2018年,江淮乘用車繼續加速佈局電動車市場,推出緊湊型轎車iEV7T和iEV7E SUV兩款新品。江淮iEV7T綜合續航里程為385km,上市後成為江淮新能源旗下續航最高的產品。

受去年四季度銷量基數大,部分地區國六排放標準提前實施以及新能源補貼退坡等因素影響,今年國內汽車行業形勢不容樂觀,這也是影響江淮汽車業績大幅度下滑的一些主要因素。

5.江鈴:佈局加強,新能源是未來重點戰略

2018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十大企業盤點,你的企業上榜了嗎?


江鈴汽車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20,190,123,934.元,同比減少10.%,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18,787,112.元,同比減少66%。

江鈴汽車從一家瀕臨倒閉的地方小廠起步,成為中國商用車領域最大的企業之一。1993年11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江西省第一家上市公司,並於1995年在中國第一個以ADRS發行方式引入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結成戰略合作伙伴。

江鈴擁有青雲譜工廠、小藍工廠、江鈴重汽(太原)等傳統能源整車生產基地,涵蓋衝、焊、塗、總及柴、汽油發動機先進製造工藝,新能源成立於2015年初,2017年底富山新能源汽車基地正式開工。江鈴股份生產基地以高度智能化和高度柔性化生產線打造智慧製造中心,藉助福特的全球化平臺,江鈴逐步形成自主研發的核心競爭力,建立自主研發體系,架構先進的全球數字化設計平臺,與福特全球同步開發設計和新產品發佈,此外,江鈴汽車緊跟汽車工業發展步伐,在車聯網、新能源及自動駕駛等汽車新技術領域規劃並逐步實施。

目前,江鈴已推出包括E200在內的共多款電動車,覆蓋微型和小型車細分市場。在2017年,江鈴新能源全年銷量達到30,015輛,江鈴E200(包括江鈴E200L和E200N)今年前11個月的銷量35037輛,同比增長211.4%。江鈴E200補貼後的起售價為5.38萬元,電池容量29.3kwh,綜合續航里程255km。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性能,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其綜合表現值得關注,新能源板塊逐漸成為江鈴汽車的“第二戰場”。

2016年2月23日,經濟型純電動轎車E200下線;同年4月13日,江鈴集團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三電系統實驗室揭牌;2016年12月23日,獲得全國第七張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牌照;2016年12月23日,獲得全國第七張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牌照……

隨著江鈴新能源產品體系日漸完善。目前,江鈴新能源旗下擁有多款車型,涵蓋兩廂及三廂純電動轎車,滿足城市代步通勤的需求。同時全新打造的城市純電動SUV——E400也將上市!

具備國內外領先的“三電”實驗室及研發能力,江鈴汽車的在純電動汽車領域擁有豐厚的核心技術積澱,新能源產品正在逐漸豐富。目前,江鈴新能源旗下擁有多款車型,涵蓋兩廂及三廂純電動轎車等基本滿足城市代步通勤需求的產品。

隨著江鈴新能源產品體系日漸完善,江鈴新能源產品正遵循純電動汽車行業規範;產品量產前,經嚴苛的各項試驗,包括高溫、低溫、防水、防電磁干擾,車輛可靠性驗證等,預計2019年下半年投產,二期擴建至年產30萬輛。在傳統乘用車領域持續發力後,江鈴將以新能源車作為未來戰略重點。這家作為第三個通過工信部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准入的廠商,其綜合表現值得關注。

6.上汽:聯手寧德時代建電池廠

2018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十大企業盤點,你的企業上榜了嗎?


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簡稱“上汽大眾”)是一家中德合資企業,由上汽集團和大眾汽車集團合資經營。總部位於上海安亭,並先後在南京、儀徵、烏魯木齊、寧波、長沙等地建立了生產基地。1984年奠基以來,上汽成為國內歷史最悠久的汽車合資企業之一。

上汽大眾目前生產與銷售大眾和斯柯達兩個品牌的產品,覆蓋A0級、A級、B級、C級、SUV、MPV等細分市場。數據顯示,今年11月上汽集團共銷售整車643605萬輛,1-11月累計銷售整車6392038萬輛,累計同比增長3.15%。在上汽自主品牌銷售方面實現持續增長,11月上汽乘用車銷量突破6萬輛,同比增長16.47%,1-11月共銷售632138萬輛,累計同比增長35.33%。

在新能源汽車方面,11月上汽共銷售新能源汽車超1.4萬輛,同比增長逾七成,1-11月銷售超12萬輛。

今年6月19日,上汽集團與寧德時代在江蘇常州溧陽舉行產業化合作項目奠基儀式,此次雙方聯手以超百億元規模的大手筆投入新能源汽車電池領域,擬建設高度智能、綠色環保的先進電池和電池系統生產基地。

通過此番與寧德時代的合作,上汽在新能源領域的產業結構將更加完整,可以有效解決產能儲備,降低成本,調整產品結構。未來,合資公司將成為上汽集團內所有下屬新能源汽車企業的供應商,包括上汽自主品牌以及上汽合資企業在內,都可以向合資公司採購動力電池產品。同時,也存在向其他新能源汽車生產廠商開放的可能性。

今年10月19日,上汽大眾新能源汽車工廠開工儀式在上海安亭舉行。作為上汽大眾首個MEB工廠,甚至是大眾汽車全球首個專為MEB純電動車型生產而全新設計建造的工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MEB工廠建成後,將生產奧迪、大眾、斯柯達品牌的純電動車型,這也預示著上汽奧迪已經開始了車型導入規劃階段。

10月下旬,上汽大眾首款新能源汽車——途觀L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正式上市。帕薩特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和朗逸純電動車型也於近期推出。此外,基於MEB平臺的純電動產品計劃將於2020年下半年起陸續投產。

按照上汽大眾的規劃,未來將陸續推出40款新能源汽車。在2017年大眾集團發佈的“Roadmap E”新能源戰略裡,到2025年大眾集團要向全球提供約300萬輛新能源汽車。雖然新工廠今年剛開工,但依託大眾集團的實力,其將在新能源戰略中大步發展。

新能源汽車工廠的開工,標誌著上汽大眾向2025年成為電動汽車的領先者的目標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上汽大眾將在中國累計擁有7大生產基地,總產能預計將突破240萬輛/年。新能源工廠被視作中德雙方在面對未來創新發展的一次重要舉措,同時也成為大眾品牌在中國市場發展新能源的一個新機遇。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上汽大眾的佈局正不斷完善。

7.廣汽:新能源是載體,智能網聯並行

2018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十大企業盤點,你的企業上榜了嗎?


比起上汽大眾合資通過拼裝與購買舊產線起步,廣汽的新能源和智能網聯幾乎同時佈局。廣汽新能源在生態工廠竣工的同一天,奠基了電池、變速器和生態小鎮三項產業園配套設施,並將先後於2019、2020年投產。

目前,廣汽新能源已實現累計銷量1.6萬輛,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並向2萬輛的目標推進。而廣汽集團的年報也顯示,今年3季度,廣汽集團收到政府補貼3.1個億,相比上半年增加了31%。其GE3 530成為國家補貼新政實施後目前國內唯一一款在電耗、續航和 能量密度方面全面獲得最高補貼標準的純電動 SUV。GE3 530如同當年的傳祺GS 4一樣,頗具黑馬之勢,但與GS 4不同的是,GE3 530攻城略地的過程中,產能將不再是問題。

今年12月23日,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迎來首期工程——廣汽新能源智能生態工廠20萬產能項目的竣工。同一日,廣汽愛信自動變速器項目、廣汽時代動力電池項目,以及番禺汽車小鎮正式奠基。廣汽集團2018年Q3財報顯示,在建工程期末餘額為22.1億元,相比年初增長了110.1%,主要用於“報告期廣汽乘用車擴能建設,以及新能源汽車工廠建設增加在建工程”。

廣汽新能源智能生態工廠,總體規劃產能40萬輛/年,其中首期生產能力為20萬輛/年,計劃於2019年5月投產。工廠竣工後,廣汽新能源將在新工廠內率先導入L4級無人駕駛示範運行,並計劃每年至少推出兩款純電動新車。

除工廠之外,產業園也囊括了傳統和新能源汽車工業重要的產業鏈環節。今年4月,廣汽乘用車與愛信AW簽約,共同成立廣汽愛信自動變速器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銷售變速箱,相關零部件研發、製造、銷售和售後服務。項目計劃總投資21.3億元,將於2020年8月投產,共計形成40萬臺/年產能,目前計劃產能全部用於廣汽傳祺的發展。廣汽集團預計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品將佔集團整車產銷規模的10%。

今年7月,廣汽集團與寧德時代簽約組建了,“廣汽時代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和“時代廣汽動力電池有限公司”。廣汽時代預計在2019年底進行一期工廠投產,項目總投資3億元,未來主要負責電池包的生產供應。時代廣汽動力電池項目主要負責電芯的生產供應,項目總投資42.26億元, 2020年底工廠投產。

一系列的投入與佈局,是廣汽新能源為實現“世界領先”的願景。正如廣汽新能源董事、總經理古惠南所說,世界領先的汽車企業應從研發、製造、銷售服務三個維度衡量。目前廣汽新能源已打造了全球研發網絡,明年9月將推出適應高速公路駕駛的L3級自動駕駛車型;構建了“25小時體驗中心+城市展廳+混營店”營銷服務等新業態。

事實上,廣汽新能源征戰車市的“殺手鐧”, 是跳出新能源車桎梏的高定位,主攻智能化。廣汽騰訊車聯AI系統是廣汽與騰訊深度戰略合作的最新成果,這將是廣汽新能源在智能領域未來倚重的一個系統。事實上,在目前新能源汽車消費領域,“討好”消費者或者說能夠第一時間引起消費“興奮”的落腳點,並非新能源本身,反而是智能化領域。同時,面對多變的新能源政策,智能化卻是確定性的方向。

因此,“智能”成為廣汽新能源未來確定的主線,新能源是一種載體,廣汽的終極目標是打造無人駕駛汽車。可以說,這一定位跳出了傳統造車的範疇,讓廣汽新能源從一出生就擁有了大格局。這更讓廣汽新能源的眼光看得更遠,“求變”的視野站得更高。

8. 吉利:混動、純電、甲醇、燃料電池齊發力

2018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十大企業盤點,你的企業上榜了嗎?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GEELY)始建於1986年,經過三十年的建設與發展,在汽車、摩托車、汽車發動機、變速器、汽車電子電氣及汽車零部件方面取得輝煌業績。特別是1997年進入轎車領域以來,靈活的經營機制和持續的自主創新,取得了快速的發展,現資產總值超過千億元2018年度《財富》雜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浙江吉利控股集團以411.719億美元 的營收位列第267 位,強勢攀升76 位,這也是其自2012年首次進入榜單以來連續7年上榜。

2018年 11月,吉利新能源及電氣化車型銷售再次破萬,環比增長31%。今年1~11月,吉利新能源和電氣化車型銷量及同比增幅均居於行業前列。

梳理吉利的新能源項目規劃,始於2014年。吉利汽車在四川南充為旗下商用車品牌建造了首個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該基地設計產能為10萬輛新能源商用車和5萬臺燃氣發動機,生產投資額達70億元,其一期項目已於去年7月正式投產。而耗資68億元的南充基地二期項目也已簽約待建。

2015年,吉利汽車斥資72億元在浙江義烏,規劃了一個年產能1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該基地預計於2018年4月投產。

2016年,吉利汽車又在杭州簽下了一個新能源整車項目,計劃投資80億元,建設一個年產能1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基地。同年,吉利汽車又在成都天府新區圈定一個新能源汽車項目,計劃投資138億元生產沃爾沃旗下北極星品牌及本土品牌純電動汽車,年產能同樣為10萬輛。

2017年,吉利汽車則將目標鎖定在了西北地區。當年7月份,吉利汽車與西安市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在西安經開區投資建設吉利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項目。據悉,該項目的總投資高達201.6億元。

2018年2月中旬,吉利汽車與湖州市長興經濟技術開發區簽訂協議,計劃興建總投資額高達326億元的工廠。其中,有224億元的投資將用於建設一座年產3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工廠。

今年5月,在吉利博瑞GE的上市發佈會期間,吉利公佈了其未來新能源方面的規劃,官方表示將在3年內推出30多款新能源和節能車型,其中帝豪GSe、領克01 PHEV於今年6月陸續發佈。

12月20日,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旗下浙江吉潤汽車有限公司與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佈,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從事電芯、電池模組及電池包研發、製造及銷售,提升雙方在各自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此外,吉利表示其將同時發力混動、純電動、甲醇清潔燃料和燃料電池四個方向。其中在大家最關注的純電動車型方面,其將研發全新一代模塊化架構,到2020年使其純電動車型的續航將達到500公里。同時,吉利還積極地探索商業模式的創新,打造了曹操專車平臺,為用戶提供綠色出行服務。

近年來,吉利汽車在多元化的新能源發展戰略中,實現了全面自主研發的新能源技術體系和解決方案;在新能源汽車供應鏈領域,吉利也形成了研發製造集成一體化產業鏈;在三電和核心零部件方面實現合理佈局;而今年以來與寧德時代的合資,將為其新能源戰略的全面落地提供堅實的體系支撐。

在過去的4年時間裡,吉利汽車對新能源汽車(含商用車)的投資接近1000億元,鋪墊產能超過100萬輛,規模龐大。目前看來,吉利的新能源汽車車型並不多,按照其規劃,到2020年90%以上的汽車都為新能源汽車,這樣看來,吉利必須快速地投入到新能源汽車產品的研發建設中來,因為按照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總體的產銷來看,也僅僅100萬出頭,吉利要想達到既定目標,依然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9. 長安:新能源與智能化雙劍併發

2018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十大企業盤點,你的企業上榜了嗎?


長安汽車在2018年的傳統燃油車腳步放緩,新能源汽車速度加快,儘管純電動汽車長安奔奔和逸動純電動版銷量都挺不錯,但是距離今年8萬輛的銷售目標仍有一定距離。

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長安總資產946.45億元,比年初降低10.82%;總負債 478.82億元,貨幣資金餘額大幅減少,主要系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同比大幅減少所致;其他應收款餘額大幅增加,主要是新能源補貼增加所致。

長安汽車發佈2018年三季度報告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498.5億元,同比下滑3.07%,淨利潤11.6億元。產銷量方面, 2018年前9個月,長安汽車產量為160.59萬輛,同比下降19.68%;銷量為164.76萬輛,同比下降19.95%。

長安汽車作為中國汽車四大集團陣營企業,在全球有16個生產基地、35個整車及發動機工廠和10個重點海外市場。長安旗下新能源汽車公司成立於2008年7月,業務主要涉及純電動、混合動力、燃料電池等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研發、系統集成設計,電驅動系統零部件製造及純蓄電池觀光車生產、銷售等業務。

2018年,長安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目標是衝擊8萬輛。實際情況是,今年9月,長安銷售新車3437輛,1-9月累計銷量僅有17667輛,目標完成率為22.1%。值得一提的是,長安剛剛將旗下新能源部門獨立成子公司,並在第二屆香格里拉大會發布了新產品逸動EV460,再次豐富了旗下新能源矩陣。

長安汽車在新能源領域,發佈了新能源戰略——香格里拉計劃,到2020年,完成三大新能源專用平臺的打造;到2025年,全面停售傳統意義燃油車,實現全譜系產品的電氣化;制定四大戰略行動,千億行動、萬人研發、夥伴計劃與極致體驗。2018年10月,第二屆香格里拉大會在北京召開,“香格里拉計劃”有序開展。

2018年8月24日,長安“北斗天樞”智能化戰略發佈,進一步明確了2020年後不再生產非聯網車輛,夯實了長安的智能化體系。“新能源”和“智能化”儼然成為長安手中的兩把利刃,為其未來出行開闢了新篇章。

智能化領域,長安當前已掌握智能互聯、智能交互、智能駕駛三大類100餘項智能化技術,2016年4月睿騁無人駕駛汽車完成從重慶到北京的2000公里無人駕駛測試,實現中國首個長距離汽車無人駕駛,並首批獲得美國加州、重慶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牌照。長安汽車已經完成累計超過1200萬公里測試,其中L3級及以上已完成超過100萬公里測試,接下來L3級將完成超過300萬公里測試,L4級將在近期開啟100萬公里測試。

目前從盈利來看,長安汽車走勢艱難!不過,當前自主品牌整體都面臨著嚴峻的負增長挑戰,這並非長安汽車一家的問題。“新能源”和“智能化”是長安手中的兩把利刃!

在產業環境、消費需求、技術變革、商業模式等不斷升級的背景下,汽車的升級也在悄然的進行著。無論是歷史趨勢,還是政策提倡,新能源汽車是所有車企不可規避的一個話題,它符合社會發展趨勢,也符合環保節能理念。

與此同時,未來汽車也將被定義為出行管家、安全衛士、知音夥伴、生活管家、工作助手。因此,長安發展汽車智能化和電動化,不僅僅是大勢所趨,更是國內外各大車企的共識,這也或將為長安汽車帶來新機遇和新挑戰。

10.蔚來:萬輛交付之約,新勢力造車赴美第一股

2018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十大企業盤點,你的企業上榜了嗎?


2018年被汽車行業人士看作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窗口期,也是新勢力造車企業的交付元年!在2018年裡,蔚來汽車也是轟轟烈烈的一年。雖然銷量和市值不能與很多車企媲美,但是,從熱度和被提名度上來看,這一年,領跑造車新勢力的蔚來賺足了人們的眼球,帶動了各大網站的流量,也成為造車新勢力和新能源汽車的代言。

作為一家全球化的智能電動汽車公司,蔚來於2014年11月成立,通過提供高性能的智能電動汽車與極致用戶體驗,致力於為用戶創造愉悅的生活方式。目前,蔚來已在上海、北京、聖何塞、慕尼黑以及倫敦等25地設立設計、研發、生產與服務機構。

在美國紐交所上市後,蔚來汽車於11月6日發佈了上市後的首份財務報告。蔚來汽車的三季度財務報告顯示,蔚來汽車第三季度營業收入共計14.7億元人民幣,比上一季度增長31倍,這主要得益於ES8交付量的快速增長。在14.7億元人民幣的收入中,包含14.269億元的汽車銷售額及4270萬元安裝家用充電樁的收入。

截至2018年10月,蔚來汽車完成4941輛ES8交付,其中第三季度交付數量為3268輛,第二季度僅為100輛。但目前蔚來汽車的毛利率仍然為負,財報顯示其第三季度毛利率為-7.9%,相比上季度的-333.1%有較大改善。這主要是因為蔚來汽車在充電、換電等方面的佈局使得綜合成本高企。未來,隨著交付規模的增長,其毛利率有望迴歸正常水平。

蔚來汽車在今年的重大事蹟,主要是交付和上市!

今年6月,經過多次跳水之後,蔚來汽車終於開始向普通用戶交付車輛。7月,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微信朋友圈表示,在所有的造車新勢力企業中,2018年沒有一家能夠交付一萬輛。面對唱衰和挑釁,隨後,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隔空回應,如果蔚來今年交付不到一萬輛車,就賠給何小鵬一臺ES8,由此,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的賭局就此拉開帷幕。11月27日上午,在安徽合肥江淮蔚來汽車工廠,蔚來汽車率先迎來了第10000輛量產車型ES8的下線,這意味著,蔚來汽車在今年完成1萬輛交付的賭局似乎是大概率事件。

關於上市,蔚來是造車新勢力中的先鋒!今年5月,蔚來汽車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秘密提交了IPO(首次公開招股)申請。隨後,赴美上市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8月14日,蔚來汽車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上市申請。招股書顯示,蔚來汽車將至多募集18億美元,上市代碼為NIO;9月12日,蔚來汽車正式在紐交所上市,總市值達到63.13億美元。11月6日,蔚來汽車披露第三季度財報,公司第三季度營收14.7億元人民幣,環比增長3095.3%;淨虧損28.104億元人民幣,虧損環比擴大56.6%。

在蔚來汽車的車型規劃中,量產車型有兩款:EP9和ES8,概念車型有一款:EVE。實際上,EP9只是蔚來汽車用來跑賽事的一款車,而在12月15日,蔚來汽車在上海舉辦2018年度“NIO DAY”,發佈了第二款量產車型——NIO ES6。在短時間內相繼推出兩款車型,這對作為造車新勢力的蔚來汽車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這種要求包括了資金、技術、生產、交付和售後服務體系的要求。按照目前蔚來汽車的體量和資金情況來看,要應付兩款量產車型,還是具有一定壓力。

2018年是新造車企業的交付元年,諸多新造車企業面臨著“交車難”的壓力,蔚來汽車成為這個群體旋渦中的代表企業。此外,在今年成為中國第一家 IPO 的新造車企業。無論如何,蔚來都將成為中國新造車勢力在美國市場的第一個樣本,影響著資本市場對那些野心勃勃的中國電動車製造公司的判斷和預期,也成了代表中國新造車企業衝鋒陷陣的先驅。不過對蔚來來說,到底是榜樣還是前車之鑑?都將影響著中國這群新興的造車群體在未來的走向。

隨著各大企業新能源汽車技術的不斷進步,新產品層出不窮,其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擴展。新技術的出現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催生出更多的經濟增長點,新能源汽車十大企業有望成為帶領行業爆發的領軍企業!

2018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十大企業盤點,你的企業上榜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