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十大企业盘点,你的企业上榜了吗?

2018年转瞬即逝,2019悄然到来!过去一年,是汽车市场翻天覆地的一年,我国连续增长多年的车市首次迎来负增长,在整体车市陷入一片寒冬之际,新能源汽车却一枝独秀,实现逆势增长。

双积分政策实施,补贴逐渐退坡,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政策的完善中逐渐向好,前景一片光明!各大车企纷纷规划退出燃油车时间表,龙头企业渐渐收获甜头,传统企业纷纷调整舵头,期望凭借技术和资金等优势加速转型升级,以求在新一轮的行业变革中占领发展先机!以下,OFweek新能源汽车网就2018年行业内十大知名企业的前三季度营收、重大战略布局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业者参考。(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1.比亚迪:王朝车型全面迭代

2018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十大企业盘点,你的企业上榜了吗?


在国内车企中,比亚迪率先以新能源车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这条路线显得超前而与众不同。去年的新能源车冠军被比亚迪汽车收入囊中,不仅夺得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四连冠,而且成为最快达成新能源车产销规模超30万辆的国内车企。今年,预计比亚迪还将继续领先。

比亚迪创立于1995年,拥有IT和汽车两大产业群的大型跨国集团公司。比亚迪汽车自2003 年正式收购陕西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组建以来,进入汽车制造与销售领域,便开始了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征程。

目前,比亚迪已建成西安、北京、深圳、上海四大产业基地,在整车制造、模具开发、车型研发等方面都达到了先进水平,产业格局正日渐完善。

2018年前三季度,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889.81亿元,同比增长20.35%;现归母净利润15.27亿元,同比减少45.30%。公司业绩环比改善,盈利能力持续回升。从单季度的情况来看,三季度单季营收348.30亿元,同比增长20.54%,环比增长18.42%;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10.48亿元,同比降幅大幅收窄至1.92%,环比增长177.98%。盈利能力方面,比亚迪三季度单季毛利率17.21,环比二季度提升了2.31个百分点。三季度收入持续增长主要是由于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和传统乘用车销量持续增长;利润改善的主要原因是,尽管新能源补贴退坡一步步到来,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凭借高续航里程以及高能量密度获取的补贴额度增加,单车盈利能力也得到提升。

强劲新车周期开启,汽车销量后续有望持续提升。自去年宋MAX采用DragonFace家族式设计之后,比亚迪在2018年陆续推出的元EV、全新一代唐(DM、燃油)、全新一代宋(DM、燃油、纯电)以及秦Pro(DM、燃油、纯电)均延续了该设计,产品力大幅提高。其中,宋MAX销量连续11个月过万;元EV由于三元电池产能的限制目前月销量刚过五千,随着后续青海电池产能的释放,销量将进一步提升;唐二代从六月上市以来销量不断提升,九月唐二代DM销量突破六千,唐二代燃油销量接近五千;全新一代宋和秦Pro分别在八月底和九月下旬上市。此轮比亚迪新车密集上市,开启了全新一轮强劲的新车周期,新能源汽车销量后续有望持续提升。

动力电池产能持续扩张,电池外供有序推进。比亚迪现有动力电池产能16GWh,到2020年底,规划动力电池产能高达60GWh。目前,通过不断推进动力电池供应链的开放,比亚迪与长安合资成立了第一家动力电池工厂,规划产能达到10GWh。此外,后续还有望继续开拓国际大客户,动力电池外供有望获得重大突破。

在新能源车领域,比亚迪一直有着较为厚实的技术积累,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同时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整车制造等核心技术的企业座。2018年,比亚迪在新能源车型方面的动作不断, “王朝车型”的全面迭代,插电式混动系统的不断升级,此外,在智能网联等方面不断优化,比亚迪的竞争力再次提升。未来,比亚迪将在30万辆产销规模的基础上,继续巩固自身在新能源车方面的王牌地位。

2.北汽新能源:北汽蓝谷上市,重回资本市场

2018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十大企业盘点,你的企业上榜了吗?


如果说,比亚迪在新能源布局上是插电混动与纯电动并举的话,北汽新能源则全面聚焦纯电动车型发展。去年,北汽新能源承载了国内纯电动汽车市场的销售冠军。以北京市场为原点,北汽新能源在微型纯电动车领域优势明显,尤其是EC系列在2018年前11个月,销量累计达到82230辆,同比增长了27.3%。

2018年前三季度,北汽新能源营业收入9,787,161,800元,同比增加63.2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2,508,922元,同比增加56.13%。第三季度,北汽新能源实现营收97.9亿元,同比增长63.2%,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56.1%,扣非净利润0.3亿元,同比增长551.2%。单三季度实现营收41.72亿元,同比增长82.2%。

北汽新能源成立于2009年,是世界500强企业北汽集团旗下的新能源公司,也是国内纯电动乘用车产业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市场销量最大、用户覆盖面最广、品牌影响力最大的企业。目前,北汽新能源 已经形成立足我国、辐射全球的产业布局,是国内首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首家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造、首批践行国有控股企业员工持股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成为了制造型企业转型升级与国有企业改革创新的典范。

凭借掌握的新能源核心技术,北汽现在已经推出EH、EU、EX、EV、EC五大系列车型10余款纯电动乘用车,成为中国新能源市场上产品谱系最长的新能源车企。累计市场保有量已近10万辆,居全国第一,成为国内首家进入“10万俱乐部”的新能源车企。

2018年3月1日,由北汽新能源作为建设主体单位牵头组建的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成立,将在北京市政府统筹协调和组织推动下,协同相关新能源企业,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创新、前沿技术研发提供支撑和保障; 2018年5月31日,在 2018 百度云智峰会开启之前,博泰与百度、中国银联、NXP、北汽新能源率先完成了首款汽车移动支付解决方案的发布;2018年6月18日,北汽新能源与麦格纳在江苏南京签约成立合资公司,致力于打造对外开放共享的高端智能纯电动汽车研发与制造中心;2018年8月8日,北汽新能源“借壳上市”对象SST前锋发布公告,公司中文名称拟变更为“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汽新能源一直占据着国内年度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排行的前三强!虽然北汽新能源的纯电动车销量可以做到世界范围领先,但其新能源整体表现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目前来看,北汽新能源仍然依靠EC系列走量,在产品多样化和中高端方面存在短板。不仅如此,北汽新能源EC系列虽然占据了年度十大乘用车前三的位置,但是已经显得有些后劲不足。经过今年年中“EC系列停售”的传闻后,再加上重新登录资本,北汽新能源加快了对EC系列升级版车型的排产,以推进更能满足政策补贴和消费者双向需求的车型,其在2019年的表现或许是一个转折点。

3.奇瑞:再造一个新能源

2018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十大企业盘点,你的企业上榜了吗?


作为国内首批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许可证的汽车企业,奇瑞汽车从1999年就开始进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先后承担了30余项国家“863”计划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

多年来,奇瑞汽车已经逐步建成了拥有整车集成、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开发能力的新能源技术研发体系,共申报专利9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600多项,走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前沿。

回溯历史,经过二十余年的创新发展,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集汽车整车、动力总成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试制、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自主品牌汽车制造企业。不过,奇瑞汽车发布的2018年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奇瑞汽车亏损14.43亿元;截至期末,奇瑞汽车的资产负债率为74.5%。

目前,奇瑞新能源汽车共推出包括小蚂蚁eQ1、2017款eQ、艾瑞泽7e以及艾瑞泽5e在内的多款纯电动车型。具体车型方面,以小蚂蚁为主打的eQ系列销售辆大幅增长,显示了不错的销量潜力。

随着今年氢燃料电池汽车被国家一再推上发展计划,今年5月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奇瑞汽车还向全球参观者展出了旗下第四代增程式燃料电池汽车,这款产品搭载了领先的30千瓦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电堆,同时载有2个35MPa储氢罐,储氢量达3.58公斤,NEDC工况下续驶里程可达540公里,匀速续驶里程可达到700公里。700公里的续航里程,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推向新高度。

虽然奇瑞整体上处于亏损,不过,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与奇瑞股份财报中净利润醒目的红字相反,在销量方面,奇瑞却逆势增长。今年1月—10月,奇瑞累计销量592514辆,同比增长15.2%。其中,累计出口107342辆,同比增长20.2%;奇瑞新能源累计销量69884辆,同比增长249.3%。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在10月10日举行的艾瑞泽双子星上市发布会上表示,未来奇瑞将在继续加速发展传统燃油车的基础上,在新能源等前沿技术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再造一个新能源奇瑞。

奇瑞新能源产品平台上,奇瑞制订了“457”新能源技术发展规划,它包括四大新能源产品平台、五个通用子系统和七大核心技术。根据该计划,奇瑞新能源产品将涵盖全尺寸、全系列乘用车的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平台。目前,奇瑞已有4款纯电动车和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上市,深受市场欢迎。未来奇瑞汽车的电动车产品将陆续覆盖各细分市场,包括A级到C级的轿车产品和B级到D级的SUV产品,技术涵盖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增程式电动车、电动四驱的新能源汽车。预计到2020年,奇瑞汽车将实现全部车型电动化。

奇瑞的新能源产品线也好似属于国内自主车企中启动较早的企业,尤其去年,奇瑞新能源全年同比暴增113%的增速远远超过行业53.3%的增速。

得益于轻量化全铝车身、电池、电驱动系统等一系列核心技术的突破,奇瑞汽车在新能源车领域取得了跨越式增长。根据奇瑞“全系列+四五七”新能源技术和产品规划,在2018年,奇瑞推出瑞虎7e和瑞虎3xe两款电动SUV,技术的突破和产品阵营的逐渐丰富,将主力奇瑞在新能源车领域继续阔步向前。

4.江淮:i.EV+战略,加速新能源乘用车布局

2018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十大企业盘点,你的企业上榜了吗?


江淮汽车是一家集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及动力总成等研产销和服务于一体的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并举的综合型汽车企业集团。2017年6月1日,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正式签署合资协议,共同生产新能源汽车。

今年前三季度江淮汽车,营业总收入363.3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782.73万元,较去年同期的2.19亿元大跌78.13%。

此外,江淮汽车曾于本月19日就发布了前三季度业绩预减公告,表明因整车销量较上年同期下降5.53%,同时受新能源政策和产品结构的影响,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3.3%左右,主营业务成本较上年同期下降1.4%左右。由于汇率波动和融资成本上升,导致财务费用同比增加约7183万元;因应收账款、存货、专用模具等因素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5740万元。与此同时,江淮汽车在报告中公布了政府在前三季度的补助金额为10.2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39亿元。如果没有政府方面的补贴,江淮的业绩报告或许更加难看。

目前,江淮汽车已系统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及电转向、电制动、能量回收等关键技术,特别在电池热管理技术、本质安全管理技术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已在iEV7S车型上搭载的最新一代高比能电池包智能恒温技术、五层次安全保障技术、坡道辅助技术、单踏板能量回收技术、“双馈”防冲击驾驶性技术等五大领先黑科技,为普及新能源汽车,倡导安全绿色出行树立起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标杆。

根据江淮汽车此前对外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发展战略(i.EV+战略)规划,到2025年,江淮新能源汽车总产销量将占江淮总产销量的30%以上,形成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江淮计划在2020年前将推出7款新能源车型,并计划在2020年完成2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在2018年,江淮乘用车继续加速布局电动车市场,推出紧凑型轿车iEV7T和iEV7E SUV两款新品。江淮iEV7T综合续航里程为385km,上市后成为江淮新能源旗下续航最高的产品。

受去年四季度销量基数大,部分地区国六排放标准提前实施以及新能源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今年国内汽车行业形势不容乐观,这也是影响江淮汽车业绩大幅度下滑的一些主要因素。

5.江铃:布局加强,新能源是未来重点战略

2018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十大企业盘点,你的企业上榜了吗?


江铃汽车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0,190,123,934.元,同比减少1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8,787,112.元,同比减少66%。

江铃汽车从一家濒临倒闭的地方小厂起步,成为中国商用车领域最大的企业之一。1993年11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江西省第一家上市公司,并于1995年在中国第一个以ADRS发行方式引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

江铃拥有青云谱工厂、小蓝工厂、江铃重汽(太原)等传统能源整车生产基地,涵盖冲、焊、涂、总及柴、汽油发动机先进制造工艺,新能源成立于2015年初,2017年底富山新能源汽车基地正式开工。江铃股份生产基地以高度智能化和高度柔性化生产线打造智慧制造中心,借助福特的全球化平台,江铃逐步形成自主研发的核心竞争力,建立自主研发体系,架构先进的全球数字化设计平台,与福特全球同步开发设计和新产品发布,此外,江铃汽车紧跟汽车工业发展步伐,在车联网、新能源及自动驾驶等汽车新技术领域规划并逐步实施。

目前,江铃已推出包括E200在内的共多款电动车,覆盖微型和小型车细分市场。在2017年,江铃新能源全年销量达到30,015辆,江铃E200(包括江铃E200L和E200N)今年前11个月的销量35037辆,同比增长211.4%。江铃E200补贴后的起售价为5.38万元,电池容量29.3kwh,综合续航里程255km。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性能,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其综合表现值得关注,新能源板块逐渐成为江铃汽车的“第二战场”。

2016年2月23日,经济型纯电动轿车E200下线;同年4月13日,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三电系统实验室揭牌;2016年12月23日,获得全国第七张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牌照;2016年12月23日,获得全国第七张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牌照……

随着江铃新能源产品体系日渐完善。目前,江铃新能源旗下拥有多款车型,涵盖两厢及三厢纯电动轿车,满足城市代步通勤的需求。同时全新打造的城市纯电动SUV——E400也将上市!

具备国内外领先的“三电”实验室及研发能力,江铃汽车的在纯电动汽车领域拥有丰厚的核心技术积淀,新能源产品正在逐渐丰富。目前,江铃新能源旗下拥有多款车型,涵盖两厢及三厢纯电动轿车等基本满足城市代步通勤需求的产品。

随着江铃新能源产品体系日渐完善,江铃新能源产品正遵循纯电动汽车行业规范;产品量产前,经严苛的各项试验,包括高温、低温、防水、防电磁干扰,车辆可靠性验证等,预计2019年下半年投产,二期扩建至年产30万辆。在传统乘用车领域持续发力后,江铃将以新能源车作为未来战略重点。这家作为第三个通过工信部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准入的厂商,其综合表现值得关注。

6.上汽:联手宁德时代建电池厂

2018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十大企业盘点,你的企业上榜了吗?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上汽大众”)是一家中德合资企业,由上汽集团和大众汽车集团合资经营。总部位于上海安亭,并先后在南京、仪征、乌鲁木齐、宁波、长沙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1984年奠基以来,上汽成为国内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合资企业之一。

上汽大众目前生产与销售大众和斯柯达两个品牌的产品,覆盖A0级、A级、B级、C级、SUV、MPV等细分市场。数据显示,今年11月上汽集团共销售整车643605万辆,1-11月累计销售整车6392038万辆,累计同比增长3.15%。在上汽自主品牌销售方面实现持续增长,11月上汽乘用车销量突破6万辆,同比增长16.47%,1-11月共销售632138万辆,累计同比增长35.33%。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11月上汽共销售新能源汽车超1.4万辆,同比增长逾七成,1-11月销售超12万辆。

今年6月19日,上汽集团与宁德时代在江苏常州溧阳举行产业化合作项目奠基仪式,此次双方联手以超百亿元规模的大手笔投入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拟建设高度智能、绿色环保的先进电池和电池系统生产基地。

通过此番与宁德时代的合作,上汽在新能源领域的产业结构将更加完整,可以有效解决产能储备,降低成本,调整产品结构。未来,合资公司将成为上汽集团内所有下属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供应商,包括上汽自主品牌以及上汽合资企业在内,都可以向合资公司采购动力电池产品。同时,也存在向其他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开放的可能性。

今年10月19日,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开工仪式在上海安亭举行。作为上汽大众首个MEB工厂,甚至是大众汽车全球首个专为MEB纯电动车型生产而全新设计建造的工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MEB工厂建成后,将生产奥迪、大众、斯柯达品牌的纯电动车型,这也预示着上汽奥迪已经开始了车型导入规划阶段。

10月下旬,上汽大众首款新能源汽车——途观L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正式上市。帕萨特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朗逸纯电动车型也于近期推出。此外,基于MEB平台的纯电动产品计划将于2020年下半年起陆续投产。

按照上汽大众的规划,未来将陆续推出40款新能源汽车。在2017年大众集团发布的“Roadmap E”新能源战略里,到2025年大众集团要向全球提供约300万辆新能源汽车。虽然新工厂今年刚开工,但依托大众集团的实力,其将在新能源战略中大步发展。

新能源汽车工厂的开工,标志着上汽大众向2025年成为电动汽车的领先者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上汽大众将在中国累计拥有7大生产基地,总产能预计将突破240万辆/年。新能源工厂被视作中德双方在面对未来创新发展的一次重要举措,同时也成为大众品牌在中国市场发展新能源的一个新机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上汽大众的布局正不断完善。

7.广汽:新能源是载体,智能网联并行

2018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十大企业盘点,你的企业上榜了吗?


比起上汽大众合资通过拼装与购买旧产线起步,广汽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几乎同时布局。广汽新能源在生态工厂竣工的同一天,奠基了电池、变速器和生态小镇三项产业园配套设施,并将先后于2019、2020年投产。

目前,广汽新能源已实现累计销量1.6万辆,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并向2万辆的目标推进。而广汽集团的年报也显示,今年3季度,广汽集团收到政府补贴3.1个亿,相比上半年增加了31%。其GE3 530成为国家补贴新政实施后目前国内唯一一款在电耗、续航和 能量密度方面全面获得最高补贴标准的纯电动 SUV。GE3 530如同当年的传祺GS 4一样,颇具黑马之势,但与GS 4不同的是,GE3 530攻城略地的过程中,产能将不再是问题。

今年12月23日,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迎来首期工程——广汽新能源智能生态工厂20万产能项目的竣工。同一日,广汽爱信自动变速器项目、广汽时代动力电池项目,以及番禺汽车小镇正式奠基。广汽集团2018年Q3财报显示,在建工程期末余额为22.1亿元,相比年初增长了110.1%,主要用于“报告期广汽乘用车扩能建设,以及新能源汽车工厂建设增加在建工程”。

广汽新能源智能生态工厂,总体规划产能40万辆/年,其中首期生产能力为20万辆/年,计划于2019年5月投产。工厂竣工后,广汽新能源将在新工厂内率先导入L4级无人驾驶示范运行,并计划每年至少推出两款纯电动新车。

除工厂之外,产业园也囊括了传统和新能源汽车工业重要的产业链环节。今年4月,广汽乘用车与爱信AW签约,共同成立广汽爱信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销售变速箱,相关零部件研发、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项目计划总投资21.3亿元,将于2020年8月投产,共计形成40万台/年产能,目前计划产能全部用于广汽传祺的发展。广汽集团预计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品将占集团整车产销规模的10%。

今年7月,广汽集团与宁德时代签约组建了,“广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和“时代广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广汽时代预计在2019年底进行一期工厂投产,项目总投资3亿元,未来主要负责电池包的生产供应。时代广汽动力电池项目主要负责电芯的生产供应,项目总投资42.26亿元, 2020年底工厂投产。

一系列的投入与布局,是广汽新能源为实现“世界领先”的愿景。正如广汽新能源董事、总经理古惠南所说,世界领先的汽车企业应从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三个维度衡量。目前广汽新能源已打造了全球研发网络,明年9月将推出适应高速公路驾驶的L3级自动驾驶车型;构建了“25小时体验中心+城市展厅+混营店”营销服务等新业态。

事实上,广汽新能源征战车市的“杀手锏”, 是跳出新能源车桎梏的高定位,主攻智能化。广汽腾讯车联AI系统是广汽与腾讯深度战略合作的最新成果,这将是广汽新能源在智能领域未来倚重的一个系统。事实上,在目前新能源汽车消费领域,“讨好”消费者或者说能够第一时间引起消费“兴奋”的落脚点,并非新能源本身,反而是智能化领域。同时,面对多变的新能源政策,智能化却是确定性的方向。

因此,“智能”成为广汽新能源未来确定的主线,新能源是一种载体,广汽的终极目标是打造无人驾驶汽车。可以说,这一定位跳出了传统造车的范畴,让广汽新能源从一出生就拥有了大格局。这更让广汽新能源的眼光看得更远,“求变”的视野站得更高。

8. 吉利:混动、纯电、甲醇、燃料电池齐发力

2018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十大企业盘点,你的企业上榜了吗?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GEELY)始建于1986年,经过三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电气及汽车零部件方面取得辉煌业绩。特别是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现资产总值超过千亿元2018年度《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411.719亿美元 的营收位列第267 位,强势攀升76 位,这也是其自2012年首次进入榜单以来连续7年上榜。

2018年 11月,吉利新能源及电气化车型销售再次破万,环比增长31%。今年1~11月,吉利新能源和电气化车型销量及同比增幅均居于行业前列。

梳理吉利的新能源项目规划,始于2014年。吉利汽车在四川南充为旗下商用车品牌建造了首个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该基地设计产能为10万辆新能源商用车和5万台燃气发动机,生产投资额达70亿元,其一期项目已于去年7月正式投产。而耗资68亿元的南充基地二期项目也已签约待建。

2015年,吉利汽车斥资72亿元在浙江义乌,规划了一个年产能1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该基地预计于2018年4月投产。

2016年,吉利汽车又在杭州签下了一个新能源整车项目,计划投资80亿元,建设一个年产能1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基地。同年,吉利汽车又在成都天府新区圈定一个新能源汽车项目,计划投资138亿元生产沃尔沃旗下北极星品牌及本土品牌纯电动汽车,年产能同样为10万辆。

2017年,吉利汽车则将目标锁定在了西北地区。当年7月份,吉利汽车与西安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西安经开区投资建设吉利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据悉,该项目的总投资高达201.6亿元。

2018年2月中旬,吉利汽车与湖州市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协议,计划兴建总投资额高达326亿元的工厂。其中,有224亿元的投资将用于建设一座年产3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工厂。

今年5月,在吉利博瑞GE的上市发布会期间,吉利公布了其未来新能源方面的规划,官方表示将在3年内推出30多款新能源和节能车型,其中帝豪GSe、领克01 PHEV于今年6月陆续发布。

12月20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旗下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双方成立合资公司,从事电芯、电池模组及电池包研发、制造及销售,提升双方在各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吉利表示其将同时发力混动、纯电动、甲醇清洁燃料和燃料电池四个方向。其中在大家最关注的纯电动车型方面,其将研发全新一代模块化架构,到2020年使其纯电动车型的续航将达到500公里。同时,吉利还积极地探索商业模式的创新,打造了曹操专车平台,为用户提供绿色出行服务。

近年来,吉利汽车在多元化的新能源发展战略中,实现了全面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技术体系和解决方案;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领域,吉利也形成了研发制造集成一体化产业链;在三电和核心零部件方面实现合理布局;而今年以来与宁德时代的合资,将为其新能源战略的全面落地提供坚实的体系支撑。

在过去的4年时间里,吉利汽车对新能源汽车(含商用车)的投资接近1000亿元,铺垫产能超过100万辆,规模庞大。目前看来,吉利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并不多,按照其规划,到2020年90%以上的汽车都为新能源汽车,这样看来,吉利必须快速地投入到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研发建设中来,因为按照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总体的产销来看,也仅仅100万出头,吉利要想达到既定目标,依然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9. 长安:新能源与智能化双剑并发

2018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十大企业盘点,你的企业上榜了吗?


长安汽车在2018年的传统燃油车脚步放缓,新能源汽车速度加快,尽管纯电动汽车长安奔奔和逸动纯电动版销量都挺不错,但是距离今年8万辆的销售目标仍有一定距离。

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长安总资产946.45亿元,比年初降低10.82%;总负债 478.82亿元,货币资金余额大幅减少,主要系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减少所致;其他应收款余额大幅增加,主要是新能源补贴增加所致。

长安汽车发布2018年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498.5亿元,同比下滑3.07%,净利润11.6亿元。产销量方面, 2018年前9个月,长安汽车产量为160.59万辆,同比下降19.68%;销量为164.76万辆,同比下降19.95%。

长安汽车作为中国汽车四大集团阵营企业,在全球有16个生产基地、35个整车及发动机工厂和10个重点海外市场。长安旗下新能源汽车公司成立于2008年7月,业务主要涉及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系统集成设计,电驱动系统零部件制造及纯蓄电池观光车生产、销售等业务。

2018年,长安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目标是冲击8万辆。实际情况是,今年9月,长安销售新车3437辆,1-9月累计销量仅有17667辆,目标完成率为22.1%。值得一提的是,长安刚刚将旗下新能源部门独立成子公司,并在第二届香格里拉大会发布了新产品逸动EV460,再次丰富了旗下新能源矩阵。

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发布了新能源战略——香格里拉计划,到2020年,完成三大新能源专用平台的打造;到2025年,全面停售传统意义燃油车,实现全谱系产品的电气化;制定四大战略行动,千亿行动、万人研发、伙伴计划与极致体验。2018年10月,第二届香格里拉大会在北京召开,“香格里拉计划”有序开展。

2018年8月24日,长安“北斗天枢”智能化战略发布,进一步明确了2020年后不再生产非联网车辆,夯实了长安的智能化体系。“新能源”和“智能化”俨然成为长安手中的两把利刃,为其未来出行开辟了新篇章。

智能化领域,长安当前已掌握智能互联、智能交互、智能驾驶三大类100余项智能化技术,2016年4月睿骋无人驾驶汽车完成从重庆到北京的2000公里无人驾驶测试,实现中国首个长距离汽车无人驾驶,并首批获得美国加州、重庆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长安汽车已经完成累计超过1200万公里测试,其中L3级及以上已完成超过100万公里测试,接下来L3级将完成超过300万公里测试,L4级将在近期开启100万公里测试。

目前从盈利来看,长安汽车走势艰难!不过,当前自主品牌整体都面临着严峻的负增长挑战,这并非长安汽车一家的问题。“新能源”和“智能化”是长安手中的两把利刃!

在产业环境、消费需求、技术变革、商业模式等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汽车的升级也在悄然的进行着。无论是历史趋势,还是政策提倡,新能源汽车是所有车企不可规避的一个话题,它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也符合环保节能理念。

与此同时,未来汽车也将被定义为出行管家、安全卫士、知音伙伴、生活管家、工作助手。因此,长安发展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不仅仅是大势所趋,更是国内外各大车企的共识,这也或将为长安汽车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

10.蔚来:万辆交付之约,新势力造车赴美第一股

2018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十大企业盘点,你的企业上榜了吗?


2018年被汽车行业人士看作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窗口期,也是新势力造车企业的交付元年!在2018年里,蔚来汽车也是轰轰烈烈的一年。虽然销量和市值不能与很多车企媲美,但是,从热度和被提名度上来看,这一年,领跑造车新势力的蔚来赚足了人们的眼球,带动了各大网站的流量,也成为造车新势力和新能源汽车的代言。

作为一家全球化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蔚来于2014年11月成立,通过提供高性能的智能电动汽车与极致用户体验,致力于为用户创造愉悦的生活方式。目前,蔚来已在上海、北京、圣何塞、慕尼黑以及伦敦等25地设立设计、研发、生产与服务机构。

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后,蔚来汽车于11月6日发布了上市后的首份财务报告。蔚来汽车的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蔚来汽车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共计14.7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季度增长31倍,这主要得益于ES8交付量的快速增长。在14.7亿元人民币的收入中,包含14.269亿元的汽车销售额及4270万元安装家用充电桩的收入。

截至2018年10月,蔚来汽车完成4941辆ES8交付,其中第三季度交付数量为3268辆,第二季度仅为100辆。但目前蔚来汽车的毛利率仍然为负,财报显示其第三季度毛利率为-7.9%,相比上季度的-333.1%有较大改善。这主要是因为蔚来汽车在充电、换电等方面的布局使得综合成本高企。未来,随着交付规模的增长,其毛利率有望回归正常水平。

蔚来汽车在今年的重大事迹,主要是交付和上市!

今年6月,经过多次跳水之后,蔚来汽车终于开始向普通用户交付车辆。7月,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微信朋友圈表示,在所有的造车新势力企业中,2018年没有一家能够交付一万辆。面对唱衰和挑衅,随后,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隔空回应,如果蔚来今年交付不到一万辆车,就赔给何小鹏一台ES8,由此,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的赌局就此拉开帷幕。11月27日上午,在安徽合肥江淮蔚来汽车工厂,蔚来汽车率先迎来了第10000辆量产车型ES8的下线,这意味着,蔚来汽车在今年完成1万辆交付的赌局似乎是大概率事件。

关于上市,蔚来是造车新势力中的先锋!今年5月,蔚来汽车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秘密提交了IPO(首次公开招股)申请。随后,赴美上市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8月14日,蔚来汽车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了上市申请。招股书显示,蔚来汽车将至多募集18亿美元,上市代码为NIO;9月12日,蔚来汽车正式在纽交所上市,总市值达到63.13亿美元。11月6日,蔚来汽车披露第三季度财报,公司第三季度营收14.7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3095.3%;净亏损28.104亿元人民币,亏损环比扩大56.6%。

在蔚来汽车的车型规划中,量产车型有两款:EP9和ES8,概念车型有一款:EVE。实际上,EP9只是蔚来汽车用来跑赛事的一款车,而在12月15日,蔚来汽车在上海举办2018年度“NIO DAY”,发布了第二款量产车型——NIO ES6。在短时间内相继推出两款车型,这对作为造车新势力的蔚来汽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包括了资金、技术、生产、交付和售后服务体系的要求。按照目前蔚来汽车的体量和资金情况来看,要应付两款量产车型,还是具有一定压力。

2018年是新造车企业的交付元年,诸多新造车企业面临着“交车难”的压力,蔚来汽车成为这个群体旋涡中的代表企业。此外,在今年成为中国第一家 IPO 的新造车企业。无论如何,蔚来都将成为中国新造车势力在美国市场的第一个样本,影响着资本市场对那些野心勃勃的中国电动车制造公司的判断和预期,也成了代表中国新造车企业冲锋陷阵的先驱。不过对蔚来来说,到底是榜样还是前车之鉴?都将影响着中国这群新兴的造车群体在未来的走向。

随着各大企业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产品层出不穷,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新技术的出现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催生出更多的经济增长点,新能源汽车十大企业有望成为带领行业爆发的领军企业!

2018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十大企业盘点,你的企业上榜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