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报总编辑杜英姿对话鄂尔多斯市长斯琴毕力格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内蒙古产业发展不能只盯着羊、煤、土、气,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这为鄂尔多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四十年来,鄂尔多斯在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高度重视新旧动能转换问题,不断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

鄂尔多斯用实际行动创造了“绿色发展样本”,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打开方式”,锲而不舍地让人民生活更“潇洒丰富”,将创意休闲旅游打造为融合发展的“聚宝盆”……不断创新的发展思路,持续拓展的多元发展模式,正让鄂尔多斯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展望环境更美、结构更优、质量更高的发展蓝图,鄂尔多斯将如何精心谋篇布局,迈出更坚实的进取步伐?中国城市报总编辑杜英姿与鄂尔多斯市长斯琴毕力格面对面,共话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鄂尔多斯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国城市报总编辑杜英姿对话鄂尔多斯市长斯琴毕力格

鄂尔多斯市长斯琴毕力格。王楠 摄

由贫困到小康

煤城日新月异

杜英姿: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和探索,鄂尔多斯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单一到多元、由贫困到小康的成长蜕变。今天的鄂尔多斯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积蓄着宜居、宜业、宜游的巨大魅力,这些发展成果是如何取得的?

斯琴毕力格:鄂尔多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辖7旗2区,总人口207万。

鄂尔多斯这些年的发展是自治区发展的缩影,更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成果、经验的集中体现,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不会有鄂尔多斯今天的成绩。

四十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是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过程中,新旧动能转换问题已引起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的重要途径,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这几年,鄂尔多斯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在基础设施、城市宜居、乡村振兴、民生福祉等领域也有较大突破,城市经济得以高质量发展,鄂尔多斯几十年发展取得的辉煌成果正好印证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杜英姿:鄂尔多斯的四十多年历程,也是荒漠变绿洲的过程,党的十九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千年大计”,把建设美丽中国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今,“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等殊荣的获得,已让 “鄂尔多斯绿”成为了一种令人瞩目的色彩。接下来,鄂尔多斯市将用怎样的实际行动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行稳致远?

斯琴毕力格:库布其治沙是荒漠化防治的成功实践。当然这个治理并不仅仅限于防风固沙,还包含“生态修复、生态农牧业、生态光能、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生态健康”等六位一体的沙漠绿洲产业建设。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而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治本之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就是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都是通过“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的理念来治理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及周边地区。

现在的鄂尔多斯,已经基本形成多元投资生态建设新格局,生态建设呈现出治理主体由国家、集体为主向社会各界多元转变,由简单行政命令为主向政策激励转变的重大变化。完成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和防沙治沙、日元贷款等生态建设项目,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的“双提高”。

鄂尔多斯今天获得的众多荣誉,都是鄂尔多斯人把“城市建成花园”的决心所致,更是鄂尔多斯荒漠化治理的生态传奇故事。

未来,我们要践行“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基本方针,制定法制化、规范化的生态保护长效机制,继续推进农牧业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三区规划,转变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加快“旧动能”向“新动能”转换,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新旧动能转换

推进产业升级

杜英姿:过去,煤炭、绒纺等老旧产业是鄂尔多斯发展的主要经济支柱。迄今为止,鄂尔多斯羊毛产业在全国乃至世界依然享有盛誉,有着较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在传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中,政府通过哪些政策激活企业新生命力,实现“老树发新芽”?

斯琴毕力格:鄂尔多斯煤炭、绒纺等产业体量大,产业设备、技术、产品更新换代较慢,难以适应动力转换要求。

要加快通过技术改造、扩面强基行动,把鄂尔多斯传统老旧产业运用智慧化手段改造提升起来,大力推进企业生产过程向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变,打造“设备互联、数据互换、过程互动、产业互融”的智能生产新模式,形成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和智能化生产线,以智慧化增量投入优化产业结构。

同时,要大力转变企业粗放式生产方式,按照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理念,设计和优化生态产业模式。重点以园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着力点,大力推行封闭化、精细化生产,全面推广清洁化生产,推进企业循环化改造,强化污染源头控制,构建循环型产业链。

从产业发展看,工业和农牧业产品特色化、标准化、品牌化程度越高,带动引领效应就越强,动力和后劲就越足。立足品牌兴业、品牌富农,大力推进品牌行动计划,围绕煤炭及其衍生品、天然气、高岭土、优质绿色农畜产品等,打造一批像“鄂尔多斯”“鄂尔多斯煤”“阿尔巴斯”等驰(著)名商标、工业名牌产品和知名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鄂尔多斯努力延伸能源化工产业链条,推动煤化工产业向精细化、终端化发展,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业精深加工度,培育世界一流高端煤化工产业集群。特别是实施了石墨烯、碳材料、精细化工产品深加工等新型煤化工延伸项目,拓展了产业发展方向,由卖煤转向高科技,使传统产业“老枝发新芽”。

杜英姿:作为资源型城市,鄂尔多斯煤炭、天然气等资源丰富。资源为鄂尔多斯超常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但在发展过程中,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是必然趋势。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如何紧跟世界能源技术革命趋势,加快构建现代能源经济体系,让能源产业迸发新动能?

斯琴毕力格:促进能源产业发展动能转换,对资源型地区具有重要的标志性作用和引领性意义。

围绕国家“能源清洁化”“产品高端化”的能化产业发展战略重点,积极推进基础能源向绿色高效清洁能源转型、通用基础化工品向高端精细化转型和产品应用向战略新兴产业领域转型工作,打造一流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实现产业园区化、生产清洁化、产品高端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管理运行智能化和体制科学化。

进入新常态后,鄂尔多斯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企业在煤炭市场好的时候不注重、不思考转型,在煤炭市场不好的时候,没力气、没心情转型,转型发展走了很多弯路。

当前市场回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正是解决“资源诅咒”这一世界难题,推动能源产业动能转换的绝佳时期。

园区是我市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把增强园区发展活力作为实现发展动能转换的关键所在和首要任务,在推进园区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突破,在推进园区产业特色化、个性化、差异化发展上取得突破,在推动各类优质资源向园区集聚上取得突破。

杜英姿: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内蒙古自治区如何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出了良方,“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推动转型发展不断深入,鄂尔多斯市将在哪些重点领域精准发力?

斯琴毕力格: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对新形势下鄂尔多斯的成就和经验进行了系统研究与分析,在这个起点上,我们对下一步的发展思路进行了整体和明确的部署。

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上下同心,共同开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过去,鄂尔多斯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产业链条短等问题都比较突出,“一煤独大”曾是鄂尔多斯等资源型城市的共性问题。

为了避免掉入“资源陷阱”,达到依托资源但不完全依靠资源的目的,就要考虑在煤电、煤化工及其他产业上做文章,如高科技制造、文旅发展等,实现从单纯依靠资源支撑的局面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今天,鄂尔多斯已处于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如果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老套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坐失良机。因此,我们要按照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率先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动能转换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文旅产业创新

实现绿色发展

杜英姿: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旅游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推动全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产业,成为驱动鄂尔多斯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大引擎。作为一座有文化、有历史、有故事的城市,鄂尔多斯市在挖掘民族文化、开发旅游资源过程中,如何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斯琴毕力格: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同时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的盟市,鄂尔多斯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全市转型发展的领军产业,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全方位推介,旅游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已经形成了“一区四带”旅游发展格局和天骄圣地、大漠风光、民族风情、休闲避暑四大旅游产品体系。

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蒙古族祭祀等传统文化礼仪保存最完整的地区。成吉思汗祭典、鄂尔多斯婚礼、鄂尔多斯短调民歌、漫瀚调、古如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务院把“成吉思汗春季祭祀大典”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鄂尔多斯都会举办各种活动,一天最多有十余万人亲临现场。

所以未来我们要把这些历史文化、现代文化,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结合起来,打造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城市旅游文化及活动,如大型实景民族演出、房车旅游和马拉松赛事等等。


中国城市报总编辑杜英姿对话鄂尔多斯市长斯琴毕力格

日前,第三届中国(国际)汽车旅游大会暨“准能杯”中国房车 文化节在鄂尔多斯举行。王楠摄

鄂尔多斯的文旅产业最缺什么?最缺营销,除了继续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服务设施、打造文旅品牌外,更重要就是搞好营销推广,要发挥旅游企业带动客源数量的作用,鼓励开拓客源市场,加快开拓入境游,加强与俄蒙地区旅游合作交流。

通过1个大型国际性活动+百余个地区特色旅游节庆活动的“1+N”产品体系,有机整合了资源,带动了人气商气,扩大了影响,使这里的好风光口口相传。

希望媒体朋友常来鄂尔多斯看看,多了解、多宣传,带动更多游客过来体验草原的魅力,唯有这样,鄂尔多斯的文旅产业才会越做越强。

杜英姿:此次在鄂尔多斯举办的房车文化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在拉动经济的同时还提高了城市美誉度,为鄂尔多斯市文旅品牌的打造增强了人气。要想实现文旅品牌塑造与产业发展的双赢,鄂尔多斯市是否会在发挥特色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化手段进行自我营销?

斯琴毕力格: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体育旅游发展,出台了西部地区力度最大的扶持政策,以培育体育旅游品牌赛事活动为抓手,大力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鄂尔多斯体育中心、国际赛车城、伊金霍洛国际赛马场每年都举办各类锦标赛和文化节活动,吸引了很多国际国内赛车、赛马爱好者,目前基本形成了具有鄂尔多斯特色的体育旅游发展体系。做活动就应该打出品牌,现在成吉思汗祭典是鄂尔多斯独一无二的品牌活动,以后房车旅游也将成为鄂尔多斯的品牌活动。

文化旅游的灵魂在于动,去往不同的地方、欣赏不同的美景、品尝不同的美食、了解不同的文化,这是草原旅游的独特魅力,所以房车旅游应往深处延伸,把沿途宿营地建起来,恩格贝、响沙湾都可以作为旅游目的地。

政府、企业、社会要加强联动,运用专业化手段开展旅游宣传营销工作,全力提升鄂尔多斯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任职鄂尔多斯市长,对我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直以来,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在城镇化建设、工业经济发展上都保持着解放思想、敢于担当、真抓实干的精神,这才有了今天的成绩。新机遇能不能抓住,全在我们手上,我们要把握历史使命,把过去打下的好基础延续下去,在新旧动能转换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原标题:中国城市报总编辑杜英姿对话鄂尔多斯市长斯琴毕力格——激荡转型发展的“鄂尔多斯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