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萬億股權質押步入拆雷階段 9券商佔據五成行業份額

昨日,券商股集體漲停,一掃近期低迷氣息,背後重要原因之一是股票質押迎來拆雷時刻。

在近一段時間裡,股票質押既是引發投資者擔憂的隱患,也是壓制券商股估值的重要因素,但隨著近日一行兩會相繼發聲、金融委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專題會議舉行,市場正在凝成共識:股票質押風險有望逐步拆解。

統計數據表明,截至10月19日,滬深兩市質押市值估算達4.44萬億元。不過,市值分佈高度不均——有45只股票合計質押市值就高達約1萬億元。其中,一部分大股東仍然高比例質押股份,有140只股票的大股東質押了100%的持股。

從所有券商該項業務情況來看,有9家券商佔據逾五成市場份額,申萬宏源、海通證券位居前列。

45只個股

合計質押萬億市值

股票質押市值有多大?答案是數以萬億元計。2018年以來,最高峰值曾達6萬億元。

不過,隨著此前市場快速下跌,股票質押市值也經歷了快速回落,先是6月份跌破6萬億元大關,後又在8月跌破5萬億市值。截至目前,A股質押市值已大幅回落,但仍高達4.4萬億元。

與質押市值驟然下降不同,年內質押股數並沒有明顯下滑。截至10月19日,兩市股票共質押6372.51億股, 佔總股本的9.94%,二者均處歷史高位。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股票質押規模龐大,但分佈卻高度不均,45只個股就提供了約1萬億元質押市值。

據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統計,參照中登公司數據,以最新股價估算,按照質押市值排序,前554只個股合計質押市值3萬億元,前45股合計質押了約1萬億元。

例如,三六零的質押市值規模位居第一,這主要是因為該公司市值較大,同時股東進行大比例質押。截至目前,三六零的股東共辦理90筆股票質押,合計質押51.21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75.7%,涉及市值達到1096.33億元。

緊跟在三六零之後,上海萊士共質押164筆,合計質押35.46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71.29%,涉及質押市值692.26億元。

除此之外,質押市值較高的還包括民生銀行、順豐控股和康美藥業,涉及質押市值分別達到423.95億元、387.9億元和321.73億元,質押股數佔總股本的比例分別為19.34%、21.85%和44.4%。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監管發力外,一些公司股東也意識到風險狀況,正在積極解除質押,其中一部分甚至提前解除質押。

140只個股大股東

100%質押

個股質押風險的觀察角度大致有二,一是觀察全體股份質押比例是否過高,二是觀察大股東是否質押過多持股。後者的麻煩之處在於,一旦大股東面臨股價快速下挫,可能面臨“無券可補”的窘境,只能動用其他資金進行補充,極端情況下或將被迫出讓股份或遭遇平倉。

據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統計,截至目前,參照Wind統計口徑,A股中有853只個股大股東質押超70%持股,484只個股大股東質押90%以上持股,140只個股大股東質押100%持股。

就行業分佈來看,房地產板塊產生了較多的大股東100%質押個股,有16家房地產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東質押了所有持股,其中營收規模較大的包括陽光城、海航基礎和粵泰股份。

以陽光城為例。陽光城第一大股東為嘉聞投資,公開信息顯示,該股東於2016年1月11日辦理股票質押手續,質押股數73051.94萬股,質權人為鑫沅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參照今年半年報信息,嘉聞投資持有陽光城73051.94萬股,佔股份總數的18.04%,全部持股處於質押狀態。

不僅大股東大比例質押,陽光城近六成的股份已處於質押狀態。根據中登公司口徑,截至10月19日數據,陽光城累計質押24.27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59.92%,涉及市值124.98億元。

此外,大股東100%質押較多的行業還包括機械設備和化工行業,分別產生了13只個股和12只個股,其中較具有代表性的如上工申貝和金髮科技。其中,金髮科技在10月13日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袁志敏將股份質押給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第三支行,質押股數佔其持股總數的100%、佔公司總股本的18.79%,本次股份質押的目的繫個人融資需求。

市場上所謂的“無股不押”,指的是A股市場絕大部分股票都涉及了股票質押,但並非指所有個股都存在質押風險。雖然少數個股質押比例超高,但大部分個股的質押股數其實非常少,難以對上市公司的正常經營造成負面影響。

數據顯示,截至10月19日,兩市共有3485只個股涉及股票質押,佔A股全體3554只個股的98.06%,換言之,兩市僅69只個股完全沒有涉及股票質押。就涉及質押個股來看,許多個股的質押股數都不足1000萬股,對上市公司的影響較小。

9家券商佔據質押回購

業務五成份額

自從2015年以來,股票質押風險時不時發作,在拖累上市公司股價表現的同時,也對券商股估值形成壓制。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樂視網案例“殷鑑不遠”,股票質押一旦違約,會對券商業績造成實質性損傷。

就2018年以來的股票質押回購業務情況來看,券商行業年內共發生交易次數9543次,交易股份參考市值達8982.25億元,其中前9家券商合計完成交易4749.58億元,佔比達到53%左右。

就交易規模來看,申萬宏源證券、海通證券和華泰證券佔據了行業前三名,年內交易股份參考市值分別達到870.45億元、663.8億元和587.12億元。

就交易次數來看,海通證券、國泰君安和華泰證券位居行業前三,年內交易次數分別達到804次、562次和520次。

不過,隨著股票質押拆雷行動有序推進,市場各方對股票質押態度開始趨於積極,一直壓制券商股估值的不利因素也有望消減。

國泰君安非銀劉欣琦團隊在10月21日發佈研報稱,股權質押風險有望緩解。近期觀察到包括深圳在內的多地均針對股權質押的風險推出相應的解決方案;特別是在包括劉鶴副總理在內的金融口監管及主管高層針對相關風險喊話,“使得我們對政府後續進一步在股權質押風險的化解方面推出更多的‘解決方案’抱有信心”。

該研報表示:“這將有利於緩解市場對於股權質押業務的過度擔憂,也有利於此前被股權質押風險壓制估值的券商板塊的估值修復。”記者 曾炎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