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對地方國資“救急”行為的質疑可休矣

對於這一輪由多地國資發起的“馳援”上市公司行動,部分“戴有色眼鏡”的分析人士大潑冷水,甚至上綱上線。相關言論不僅歪曲了地方國資雪中送炭的“救急”行為,更在輿論上誤導了投資者乃至民營企業家的理解和判斷。

實際上,本輪地方國資啟動“營救”行動主要源於大量民營上市企業在股權質押、財務狀況等方面遭遇的巨大困難。一方面,過去多年以來,許多民營企業在中國經濟長期高速增長的宏觀環境中,養成了高負債、盲目擴張的經營慣性。而在近兩年國內經濟持續轉型升級、降速提質的新發展時期,這種慣性給企業帶來極大經營隱患。另一方面,在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環境下,不少民營企業在資金流動性上未能積極適應金融去槓桿、股權債權融資環境有所趨緊的新形勢。

所以,在沒有及時擺脫高負債發展模式的情況下,許多民營上市企業陷入困境,急需外力支持。最近多地國資接手民營企業股權、幫助相關民企融通資金,是必然和正確的選擇,也必將實現“多贏”的結果。具體來看,對金融體系而言,不管是提供股權質押業務的券商,還是提供資金借貸的銀行,相關金融機構不可能擁有並經營實體企業,他們需要依靠相關企業的健康發展確保自身資金的安全和盈利。在相關民企股票價格持續下挫的背景下,金融機構對質押股權進行強平處置、對存量貸款抽貸,只會導致“多輸”局面。而地方國資通過股權轉讓或其他資金融通方式“接盤”,能夠快速便捷地化解民企流動性危機。

正如今年以來高層所多次強調的那樣,民營經濟在當前及未來,都是中國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地方政府而言,一旦股權質押違約等金融風險和企業財務風險惡化,將不可避免地衝擊本地區實體經濟平穩運行。從這一點來看,當前多地國資“馳援”民營上市企業,是為本地區經濟平穩發展保駕護航的責任所在。

那些對於地方國資在民企股價低位“趁火打劫”的質疑,是以主觀臆測代替客觀實體的謊言。僅以過去兩三個月的一些民企股權轉讓案例來看,由於接盤或股權轉讓後相關上市公司股價依然持續下跌,部分地方國資出現較大幅度浮虧。例如,科陸電子在8月6日向地方國資轉讓公司股份的交易均價為6.81元,而上週五公司股票收盤價僅為4.71元,國資浮虧超過30%;金力泰向國資進行股權轉讓的股價高達15.5元,公司最新股價僅為4.4元。

總而言之,當前地方國資“馳援”民企承擔了資金風險,是與民營上市企業同舟共濟的做法,體現了促進民營經濟良性發展為先、經濟效率為先、保護和創造社會財富為先、經濟和社會大局為先。那些對於地方國資“救急”行為的質疑可休矣。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