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诸侯王,他擅自诛杀大臣,临刑前却大呼冤枉

古代的中国,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在那个时候,作为一个诸侯王是件比较麻烦的事情。或许在当代人眼中,能够当上诸侯王就相当于天大的好事了。其实则不然,在封建时期,做一个诸侯王其实并不舒服,如果他想有所作为,就可能被皇帝怀疑是要篡位,如果他整天吃饱喝足,混吃等死,就可能被人骂成是猪,真可谓是左右为难。

晋朝的时候,有一位藩王就想有所作为,值得注意的是,他是想匡扶王室,不是妄图颠覆社稷,可就是没有人认同他,最后委屈地死去。这位王爷就是楚王司马玮,武帝的儿子。

身为诸侯王,他擅自诛杀大臣,临刑前却大呼冤枉

起初的时候,晋武帝驾崩,将皇位交给了自己的傻儿子司马衷(也就是后来的晋惠帝)。其实今天的人应该也很疑惑为什么要将皇位讲给一个傻子,又不是只有他一个儿子!可能是晋武帝希望遵守嫡长子继承制吧,古人对于这方面还是挺认死理的。

然而傻皇帝的弊端很快就出现了。整个朝堂的人几乎没有人尊重他,个个都在拉帮结派,轻视皇权,整个国家都被搞的乌烟瘴气。在许多妄图掌控大权的人里,皇后贾南风算是隐藏的最深的一个了,毕竟没有人想到傻皇帝的皇后还有这么大野心。

当时掌握朝政的人是司马亮,他是司马懿的小儿子,他是个很守本分,很胆小的人。司马炎也正是看中他这一点,所以希望他扶持自己的儿子,不要让别人把龙椅夺了过去。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司马亮的确是一个称职的托孤大臣,他和老臣卫瓘联手,试图整治朝纲。

身为诸侯王,他擅自诛杀大臣,临刑前却大呼冤枉

有个叫杨骏的外戚很是嚣张跋扈,司马亮便和卫瓘联手将他除去了,大臣们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是心里都对司马亮很是不满,以为他也想趁着皇帝无能控制天下。这个时候贾南风便冒出来了,她煽动当时势力较强的司马玮,说是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的亲哥哥晋惠帝。

司马玮不是一个普通的藩王,他从小就勇武过人,晋武帝也很是喜欢他。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出入行伍,在晋武帝驾崩之后更是成为了一个禁卫军的将领,属于藩王中的实权人物,又加上他这人似乎很讲究忠义,也没有什么野心,所以贾南风打算采取激将法,借他之手将碍眼的司马亮等人铲除掉。

身为诸侯王,他擅自诛杀大臣,临刑前却大呼冤枉

司马亮执政不久,就在朝堂上公开提出要将藩王们遣返回国,不允许他们继续待在洛阳。其实在那个时候诸侯们都愿意居住在洛阳,而不是回到自己的封地。因为一旦回到自己的封地,既要被当地的官员钳制,又要被中央监视,一旦风吹草动,就会被皇帝疑忌,所以大多数诸侯都想赖在洛阳。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人王爷都是这么想的,部分人认为他们在京都是在保护皇帝,使他免受外姓的欺负,很巧的是,司马玮就存着这样的想法。

身为诸侯王,他擅自诛杀大臣,临刑前却大呼冤枉

所以司马玮认为司马亮是在故意调走他们,对他的不满上升到了顶点。贾后察觉到了这一点,她抓住时机,借晋惠帝之名下了诏书让司马玮调兵杀了司马亮等人。司马玮虽然不满司马亮,但也觉得这个诏书似乎不太寻常,毕竟司马亮好歹也是托孤大臣,但是当他想去皇宫问个究竟的时候,贾后却把宫门锁了,司马玮只得领旨,于是司马亮一家被诛杀殆尽。

身为诸侯王,他擅自诛杀大臣,临刑前却大呼冤枉

结果天一亮,贾后却又下了一道诏书:楚王(司马玮)假传圣旨,形同谋反。于是司马玮无辜地被抓了起来,临行前他拿出了贾后给他的诏书,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听从诏书的安排,以为这是有益社稷的事情,结果现在我要因此被杀了,实在是冤枉啊!”

耿直的楚王到底还是被杀了,尽管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冤枉的,但是没有人敢因此触怒皇后。忠臣被当做奸臣杀死,奸人被当做圣人崇拜,这样的朝代怎么会长久呢?不久西晋便也灭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