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松源赴圩记-梅州,梅州松源是我的家乡,这里包含了太多的美食,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受热情好客的老乡之邀,一大家子回松源老家,过秋。(8月7日为立秋,预示着秋天的脚步来了。)上图是松源过秋少不了的节令美食——糍粑(齐粑)。过完秋,松源的各村的月半就陆续登场了,什么秋后三日、秋后十日,七月半、八月半的,一直到十月都绵绵长长。“过月半”的特色声名远扬,就像喝酒只喝“两把子”一样,松源人好食是出了名的!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当天恰逢农历23(松源逢3/6/9为圩日),集镇上热闹非凡。想当年还在松源生活的少年时期,每逢圩日,两省五县十乡镇乡民齐聚于此摩肩擦踵,互通有无。(梅县、蕉岭。武平、上杭、永定)麦芽糖和五香豆干是松源特产之一,当然还有下图的桃子豆可以直接进食的桃子豆腐。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炸艾圆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灵芝和红菇,目前红菇价格近千,真快要吃不起了!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杂菇的味道也不错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禾笋,书面语叫茭白。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炸狮烧,过年过节必备的一道冷盘。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连青菜都想带回城里去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买点铁甲草、地斩头、地绵茎回去煲汤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鹌鹑蛋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满载而归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LULU逛街走出T台范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买这么多笋干?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这种土黄皮果味道挺正的,想当年为了偷来二娘的黄皮果,被她漏狗来追,情急之下,鞋飞了,脚还被荆棘刺伤,真真惊险!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青茄子、白吊菜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逛完街,就近品尝了松源美食。松源因为靠近福建,饮食习惯跟梅县其他地方又有不同之处,例如下图这苦斋汤,煮之前闻着有袜骚味,起初梅城人也是避之不及,煮好后清香四溢,是清凉下火之夏日靓汤,现在,也慢慢普及开来了。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炸艾粄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开锅肉丸,用料跟丙村的有点不同。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羊肚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六月芋又叫耶哥芋,蘸金不换(碧池)味道零些唔同。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乳狗焖老艾,松源做法。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香煎桃子豆腐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松源河边的土芭乐(拔子)还没成熟。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石夹龙眼倒是正当其时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这是我的启蒙学校,所谓的社小、区小、镇小。随爸爸在此生活了近10年。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学校跟我就读时候相比已经大变样,几乎面目全非啊,我们那一代人的集体回忆,就只有梨树下的那口水井了。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这是当年学校最多的日日红。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幼儿园,当年旁边有个拖拉机库房,我们是在机油味和突突声的熏陶中长大的。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流淌万年的松源河,还是当年的自然河床看上去和谐一些。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取道蕉岭回城,途经蓝坊石湖的龙潭飞瀑,决意进去瞧瞧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接近瀑布,山体有点塌方。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最近天旱,水量极少,记得往年水量充足,隔远就能听闻震耳欲聋的水声。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胜在水体清澈无污染,引得众人前来游泳嘻戏。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落差近百米,周围生态环境很好,负离子乒乓球这么大,说的就是这种地方。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彻骨清凉的溪水。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在峰口岗稍事停留,顺便载富硒山泉水回家。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松源赴圩记-梅州客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