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局中局》编剧谈改编:“许愿售假”是留悬念(1749期)

《古董局中局》编剧谈改编:“许愿售假”是留悬念(1749期)

文丨随芳芳

《古董局中局》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小说,被誉为“关于古董鉴定、收藏、设局的百科全书式的小说”,甫一传出改编消息,就引来万众期待,优质演员的加盟,更加提高了观众期待值。

12月26日,《古董局中局》千呼万唤始出来,“悬疑+鉴宝”的形式立马收获了第一波好评。同时剧集的大胆改编迎来疑惑的声音,马伯庸本人也曾表示不解。随着剧情深入,疑惑的声音渐消,越来越多的好评正在赶来的路上。

近日,编剧帮(bianjubang)访问了《古董局中局》的编剧刘殷实卢源,他们分享了改编创作的用意以及背后的故事。

原著是标尺,改编不是“改动”

在正式改编创作之前,马伯庸对刘殷实和卢源说,“你们放心大胆地去改编。”

也许是有了原著作者的鼓励,两人的改编着实大胆,原著粉看到第一集男主角许愿拿赝品给药不然,大呼“人设与原著不符”,连马伯庸都在微博上表示“一瞬间有点懵”。而接着看下去就会发现,其实剧中人设并未改动。

《古董局中局》编剧谈改编:“许愿售假”是留悬念(1749期)

“其实就是一个人在装酷,一个人在装怂,互相用另一面在试探,”刘殷实透露,开场的“许愿售假”是为了留一个悬念,“我们不能把一个人一上来就全部展现出来,刚接触就让你知道我的全部这肯定是不合理的,因为他们两个人要不断发现彼此,原来你是这样的,才会有人物关系的变化和推进。”

当看了第二、第三集的马伯庸表示被“打脸”后,粉丝们也感受到了“真香”体验。从被挑衅开始“藏拙”,到街头仗义“炫技”,最后再和药不然“交锋”,短短两集,三场鉴宝,我们看到了一个“扮猪吃老虎”的许愿,也看到了一个能人异士大隐隐于市的鉴宝江湖。

《古董局中局》编剧谈改编:“许愿售假”是留悬念(1749期)

对刘殷实和卢源来说,《古董局中局》一本书都是精华,他们尽力保留和还原原著里的情节。然而将一个小说文本转化成可影视化拍摄的剧本,需要从不同方向做出改变。

“一个小说,三、五个小时就能看完,一个钩子勾住就可以了,但是一个剧播完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一个钩子显然是勾不了一个月的。小说跟着人物往前走就好了,但是影视作品里,我们需要靠对抗、对白冲突来推进,一个人孤独地走就完成不了事件的推进。

为了能够更好地影视化落地,他们把整个小说拆散再重组。让木户加奈提前出场,直接抛出重要线索,更快地进入主题;把药不然挑衅许愿的情节提前,增强悬念感;把许愿一个人的冒险改编成四个人的冒险,因为群像更好看。

《古董局中局》编剧谈改编:“许愿售假”是留悬念(1749期)

在采访中,刘殷实多次强调“改编”不是“改动”,他的创作目标就是符合原著气质,“主题思想都应该符合马老师这套小说要表达的,之前他也给我们讲过他的一些创作细节、观感、感受,所以这是我们的标尺。”

“掌眼”“斗口” 文戏武写下苦功

为了写《古董局中局》,马伯庸花了大量时间去学古董鉴定方面的知识,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至少要分得清盆和碗”,因此《古董局中局》才能被誉为“关于古董鉴定、收藏、设局的百科全书式的小说”。

改编这样的作品,对鉴宝的专业性要求极高,难度显而易见。马伯庸做的功课在前,刘殷实和卢源丝毫不敢懈怠,他们跳入茫茫的古董学海里,搜寻每一件文物的相关资料。从不同文物的鉴定方法,到鉴定时可利用的要素,甚至剧中两人在鉴宝比拼中出现的所有可能性,他们都一一的去跟专家请教确认,这个过程让他们既痛苦又快乐,“把它完全做出来的时候,觉得终于有脸去见马老师了。

《古董局中局》编剧谈改编:“许愿售假”是留悬念(1749期)

编剧部分手稿

每一笔轻描淡写的背后,都有着缜密的设计和可靠的史实依据,《古董局中局》不经意间提及的文物鉴定方法,不仅让外行感受到新奇,也让内行津津乐道。

克服了专业性,与故事可看性之间的平衡又是一大难点。原著小说中“掌眼”、“斗口”等特色鉴宝场面,是最吸引读者的地方之一。可文字读起来再有意思,用影像呈现又是另一回事。为了防止鉴宝情节过于呆板、枯燥,刘殷实和卢源脑洞大开,不断尝试各种奇思妙想的方式,甚至试着让人物“和古董对话”。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难产后,他们终于找到了戏剧化展示鉴宝的方式——文戏武写、文戏武拍,“通过人物台词交代鉴宝的专业性内容,通过拍摄技术特效的奇观去展现画面的张力,并且通过鉴宝之间真与假不断地反转,把戏剧性和叙事的层面做出来”,刘殷实说。

《古董局中局》编剧谈改编:“许愿售假”是留悬念(1749期)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许愿在“悬丝诊脉,隔空断金”时,一边展示行云流水的鉴宝手法,一边道出文物的前世今生,他手里的东西不再是冷冰冰的物件,而是承载了历史、文化和情感的珍宝。

貌似古董猎奇 实藏“懂古”之心

对于观众而言,古董本身就带有强烈的神秘色彩,古董鉴定更是吸睛,药不然用科学理论鉴宝,许愿凭借“眼学”和经验来鉴定,《古董局中局》中的花式鉴宝令人目不暇接,让观众大饱眼福。而这部剧的创作并不是为了满足猎奇心理。

《古董局中局》编剧谈改编:“许愿售假”是留悬念(1749期)

刘殷实和卢源认为,《古董局中局》中有更多情怀、血性的东西。他们以剧中情节为例,当有人问许愿:“如果假的和真的做得一样,甚至比真的还真,那还有区别吗?”许愿回答:“不,古董应该反过来念,叫懂古,如果古董背后没有故事、没有人,它就是一个物件,有了人、有了血才是古董,因为它照映的是一种历史、血脉和传承。”

“古董其实是一种文化,这是中国的历史和他们传承的印记,我觉得这种东西是特别需要去书写的。”刘殷实表示创作这部剧,是希望有更多的人愿意知道这个行业的故事,“它是文化,需要我们保护、记住和学习的东西。”

《古董局中局》编剧谈改编:“许愿售假”是留悬念(1749期)

编剧 刘殷实

卢源认为马伯庸的原著也同样在呼吁保护文物:“很多人不是不保护文物,只是没有意识到,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剧能达到这样的社会价值。”

《古董局中局》编剧谈改编:“许愿售假”是留悬念(1749期)

编剧 卢源

对改编作品而言,还原原著和大胆改编没有孰高孰低,都是改编创作的优质选择。《古董局中局》虽然未能还原每一位读者心中的故事,但剧集在原著基础上二度创作,产生了1+1>2的效果,大胆创作令人惊喜,从这个角度看,《古董局中局》的改编是成功的。

主编 | 刘江平

E N D

往日精彩内容

影视宣传、转载联系 ◇ bianjubang002

编剧经纪、剧本经纪业务联系 ◇gangqinshi01

已同步入驻以下平台

今日头条 | 搜狐自媒体 | 百家号 | 微博 | 豆瓣

| 知乎 | 简书 | 一点资讯 | 企鹅媒体

《古董局中局》编剧谈改编:“许愿售假”是留悬念(1749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