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年,教育發生了這些變化

改革開放四十年,大家受教育的機會越來越多,教育質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教育分層越來越大。

改革開放四十年,教育發生了這些變化

首先是教育機會。改革開放以前,教育因為文化大革命出現了停滯,甚至是倒退。1982年,中國孩子的平均受教育年齡是5.2年,31.87%的中國人是文盲,31.94%的中國人能夠接受小學教育,大學入學率僅為0.68%, 1978年的數據更是慘不忍睹。2015年,中國人的受教育年限達到9.08年,文盲僅為5%,13.34%的人口擁有大學以上的學習經歷,大學生增長了12.66倍。從2015年到2018年,這個數據還在增長,每年1000萬的高考考生為中國的人力資源增加了很多基礎數據,絕大多數孩子都有了接受教育的機會。

改革開放四十年,教育發生了這些變化

其次是教育質量。隨著中華民族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中國的教育質量也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學條件越來越好,教師水平越來越高,教學手段越來越多。以大學為例,這些年大學蓋了很多高樓,每一所大學都有漂亮的教學樓,,數以億計的實驗設備出現在大學校園,培養了很多大師,中國的大學老師開始在世界上嶄露頭角。最新的世界大學排名,以北大、清華為代表的學校開始衝刺世界第一陣營。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清華24,北大39,中國六高校進入前50,創造了歷史最佳的記錄。

改革開放四十年,教育發生了這些變化

最後是令人擔憂的教育分層。寒門難出貴子的言論開始出現在各個場合,已經變成了大家的共識。教育分層是從娃娃開始的,越是豪門越是重視對孩子的教育,花費了大量的金錢、精力和關係去教育孩子;一方面是寒門子弟沒有上好小學的機會,一方面是豪門子弟享受優質教育的同時還在外面上了很多輔導班;教育機構的推波助瀾和部分老師的唯利是圖讓寒門子弟的機會越來越少。所以,寒門子弟考上北大清華成了新聞。教育資源向少數人集中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但我們還是要呼籲教育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