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民俗:郑宗林《馍馍礼》

宝鸡民俗:郑宗林《馍馍礼》

馍 馍 礼

郑宗林

宝鸡民俗:郑宗林《馍馍礼》

在周礼之乡的岐山,食品馍馍礼是农村红白事不可缺少的传统礼品,在民间广为流传。它用面粉制成各种形状,并经过烙或蒸后,制成各种礼馍。烙的分锅盔、小圆干粮和灶干粮等;蒸的分油花卷子、弧联、糕子、回盘和献祭等。这种礼品经济实惠,使用也很有讲究。

锅盔礼是像圆锅底和圆盾牌形状的馍,烙熟后便成。此馍内加芝麻和调料,香酥可口,百吃不厌,回味无穷。在农村,娃娃出生后的第二天,娃的舅家送到娃家大门口,农村风俗生娃后要忌门,舅家人不进大门内。娃家人将锅盔拿进门,在娃娃身上一扣,意在驱邪保平安,使娃娃不生病,一生不愁吃和穿。

小圆干粮礼是碗口大小的馍,烙或烤熟后便成。油花卷子礼是面加油、调料做成层层叠叠的油卷馍笼蒸而成。娃娃出生后第十天和半个月,亲戚们便送小圆干粮礼或油花卷子礼。小圆干粮象征圆钱,意在娃娃长大后福大钱多,有吃有花,财源广进。油花卷子则是坐月子婆娘的好食品。

弧联礼是两个一大一小的圆圈馍,大圈套小圈,在中间放个小馍或鱼、龙形花馍。娃娃满月和过晬时,亲戚送来弧联馍,主家将娃娃抱起,钻大弧联圈,意在为娃娃免灾免难,不怕过难关。大圈套小圈的弧联,意味着粮食多多,日子过得圆圆满满;弧联的圆圈象征太阳,意味着娃娃在阳光下成长,前程无限。

糕子礼是蒸制而成的馍,最妙的是蒸熟后馍馍顶上裂开,形似石榴,再用红色色素染其尖端,形如欲开之花蕾。男女青年订婚后,由男方家送给女方家,以示订婚之喜,然后女方家又将此馍切成若干小片,分别送给自家亲人和朋友,以传喜讯。此礼也在男女青年结婚时,由男方亲戚送到男方家,以示大方礼重。

灶干粮礼是表面上压有芝麻和花纹的馍馍。在腊月二十四这天,由新婚出嫁的女方家亲戚送到男方家,一般送十二个,如这一年有闰月,则送十三个,名曰“送灶干粮”,意在祝新婚后粮食充足。还有,就是在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灶干粮礼是献祭给灶王爷不可缺少的东西。

回盘礼是蒸成的小圆馍。春节时人们走亲访友,离开主家返回时,主家会回给客人六个或十个回盘馍,意在礼尚往来,六六大顺,十全十美。

除了娃娃的出生、成长和新人喜结良缘走亲访友等民俗少不了馍馍礼外,祭奠故人也不可少。献祭礼是形似锥体的大圆馍,在农村安葬死者,亡者过周年时,亲戚们送给其蒸成的献祭礼,意在对亡者祭奠,寄托人们的哀思。

馍馍礼与岐山民俗有很大的联系。尽管时代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改善,礼品的水平不断提高,但这一传统的礼品一直被视为最重要的礼品,其他礼品只做附品。

原载《陕西农村报》

宝鸡民俗:郑宗林《馍馍礼》
宝鸡民俗:郑宗林《馍馍礼》

郑宗林,岐山县枣林镇人,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会员,陕西省剪纸学会副主席,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先后《书法》《中华剪纸》《陕西日报》《宝鸡日报》《西安晚报》等230多家报刊发表篆刻、剪纸及民俗文章近千篇(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