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争议不断的家长群,良性沟通是关键!

专家建议:争议不断的家长群,良性沟通是关键!

家长群最早诞生于网络社交兴起之时,最初只是为了建立家校之间的沟通,但随着“开跑车接送孩子被移出家长群”“老师你睡了吗”等网络事件的发酵,这个最初单纯用于家校沟通的工具所呈现的各种弊端也渐渐浮出水面,被戏称为“马屁群”“广告群”的家长群也遭到越来越多家长的诟病。

最初的家长群主要集中于QQ群,基本上是用于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家长通常也只需要加入一个群;时至今日,一个读幼儿园大班的家长需要加幼儿园、培训班等七八个群,群内通常都是999+的讯息,就连明星家长马伊琍也在某活动现场“吐槽”家长群太多,造成了不必要的社交负担的情况;豆豆菌通过卧底家长群发现,群中999+的信息也基本上是问好、奉承、广告等闲聊内容,社交属性的吃重也让家长群开始偏离家校沟通的初衷。


专家建议:争议不断的家长群,良性沟通是关键!


(明星家长马伊琍在某活动现场的吐槽)

而面对此种变化,家长们纷纷开始站队,有家长联名给教育局写信要求撤销家长群,但另一部分家长却认为此种行为过于偏激,家长群的存在本质上还是沟通家校之间的桥梁。


专家建议:争议不断的家长群,良性沟通是关键!


(赞成派认为家长群连接家校沟通的作用不可替代)

面对两种观点的分庭抗礼,我们采访了持不同观点的两队人——一个是被家长群所困的强烈反对派,一个是支持家长群的赞成派 —— 想知道对他们来说,家校之间的良性沟通应该是怎样的。

专家建议:争议不断的家长群,良性沟通是关键!

强烈反对派:戏精家长的诞生

"家长干预过多,有些家长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发表一些不当的言论,就会影响老师的教育教学自主权、管理学生权"

对家长群持反对态度的家长认为:家长群渐渐显示出来的社交属性已经日益背离“家校沟通”的初衷,阿谀奉承、被代表、炫富的情况时有发生;有家长向豆豆菌反映:有些家长就是“奥斯卡戏精”,经常没有征得同意就要“代表家长”给老师送一些节日礼物;还有一些家长喜欢炫耀,比如在学校本来就有演出服的情况下还故意提议购买定制服装,增加不必要的财务支出。更有个别家长加入家长群就放出自己和家族的所担任的××要职,想以此获得老师的优待。家长们表示:如果单纯的家校沟通群添加上某些社交因素,那这个群的性质就彻底变了。


专家建议:争议不断的家长群,良性沟通是关键!


(某家长群截图)

而这种讨好、“威胁”都集中在老师身上,“老师作为一班之长,拥有调配某些资源的权力:老师的关照、优等生资源、位置的调配等等。”有家长认为部分老师存在“以权谋私”的情况,据网友反映:因为没有参加老师推荐的课外教学班,自己的孩子长期被安排在最后一排,“这才是家长最不愿意看到的,它让很多隐性的东西浮出水面,也侧面证实了“阿谀奉承”是有用的猜想”,与豆豆菌对话的网友无奈表示:“这样的话对其它家长也是一种误导,让大家以为只要奉承就能得到优待,进而陷入恶性循环。”


专家建议:争议不断的家长群,良性沟通是关键!


(某家长在网络平台上的“吐槽”)

来自成都七中的黄老师也站在了“不建议建立家长群”的立场上:建立家长群确实便于家长和老师的沟通,但是总体来说弊大于利,第一我们要谈到的是家校沟通的本质其实是教育自主权的归属问题,如果家长干预过多,有些家长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发表一些不当的言论,就会影响老师的教育教学自主权、管理学生权;其次是家长的干预会放大孩子之间的摩擦,如“瑞安家长刺死孩子同学”事件,一个事件影响到两个家庭,这种过度关注也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就读某幼儿园的任家长也提到:老师很重要,但家长也需要学习如何处理孩子的问题,不能过度依赖老师。


专家建议:争议不断的家长群,良性沟通是关键!


(家长频繁干预影响老师教学教育自主权)

与黄老师认为家长群可能会造成对孩子的过度关注一样,家长也认为如果父母学校将孩子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保护,将不利于锻炼孩子的独立性,频频在家长群公布成绩排名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也是一种打击自信心的表现。另外从隐私的角度来说,虽然孩子作为未成年需要父母学校的关爱,但是作为独立个体也拥有隐私权;但家长群直播孩子上课、“智慧课堂”分析孩子的表情也侵犯了孩子的隐私,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


专家建议:争议不断的家长群,良性沟通是关键!


(对孩子适当“放手”)

专家建议:争议不断的家长群,良性沟通是关键!

赞成派:涉及孩子无小事

同样持赞成观点的喻姓家长则很满意家长群,其子就读于当地有名的初中——育才中学,在防范家长群社交属性上拥有自己的处理方法

针对关注过热的说法,有家长这样给豆豆菌反映:涉及孩子无小事。

来自成都大学影视系的李老师,在面对家长群是否应该解散的问题,站在了赞成成立家长会的立场上。

“对于家校沟通,不是不存在问题,如很多家长反映的阿谀奉承、炫富这些确实存在,不是说因为这种社交属性的存在就要否定它,关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学校的表现情况、收费明细都能通过家长群获取,有时候在群里面的留言老师也会抽空回复,所以家长群在连接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作用是难以替代的”。


专家建议:争议不断的家长群,良性沟通是关键!


(家长群充当着家校连接的角色)

这种便利也得到了另一位马姓家长的认可:我觉得除开信息获取的便利,家长群也节省了家长的时间精力;我们孩子就读于龙舟路小学,这边的做法是在家长群里成立了家委会,家委会的成员组成很灵活,通常是由某段时间比较空闲的家长组成,家委会主要负责的是学校要求的一些事情,比如每学期开学家长与孩子一起做大扫除,但是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原因脱不开身,这时家委会就会召集有时间的家长或者家政去做这个大扫除,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另外对于需要准备材料的手工课,有时候老师要求第二天就必须完成,这个时候家委会会写好购买明细然后统一购买送到学校,这种互相帮助的情况让家长省心不少。


专家建议:争议不断的家长群,良性沟通是关键!


(课程物料统一购买并发放到孩子手中)

同样持赞成观点的喻姓家长则很满意家长群,其子就读于当地有名的初中——育才中学,在防范家长群社交属性上拥有自己的处理方法,“为了防止家长在群里闲聊造成信息淹没,所以每次老师有重要活动通知都会在最后加上一句【不用回复】,家长在群里面基本上是接收作业的要求,所以现在我们群基本上还是保持了家长群的本质属性。因为没有这方面的困扰,所以我是很支持建立家长群的。”


专家建议:争议不断的家长群,良性沟通是关键!


现代家长群使用指南

在与两派家长老师的沟通中豆豆菌发现:反对派的家长主要认为家长群“马屁群”“广告群”的社交属性越来越吃重,已经渐渐背离了家校沟通的初衷;而赞成派的家长则觉得学校也并非乌托邦,拥有一定的社交属性不可避免,但家长群在沟通家校之间的便利不可替代。

豆豆菌认为无论是赞成派还是反对派,本质上都是赞成家校沟通,两者的分歧点主要集中于如何做到良性沟通。要想做到家校之间的良性沟通,几位家长以及成都七中的黄老师也给到了我们一些宝贵的建议:

1、 弱化社交属性,家长群的社交功能是需要弱化的,毕竟老师没有时间一直看手机、回信息,而且很多学校是明令禁止教师当班时间携带手机进入教室的。老师给家长群立规矩,也是出于实际工作和管理经验的考虑。

专家建议:争议不断的家长群,良性沟通是关键!

2、 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意识到家长群带来的过多的社交的问题,于是部分学校开始尝试使用APP等代为传递信息的手段进行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

专家建议:争议不断的家长群,良性沟通是关键!

3、 抓住“教育自主权归属于老师”的本质特点,教育应该还给老师,教育权应该还给老师,让老师做主导,家长做辅导。

专家建议:争议不断的家长群,良性沟通是关键!

4、 抓住“一切为了孩子”的本质:促进家校共育,促进老师和家长沟通交流,共同培育孩子,这才是社交群的本质。所以,我觉得不解散。只不过建议可以增加家长会,面谈效果配合网络交流,效果更好。

专家建议:争议不断的家长群,良性沟通是关键!

作为家长 ,你怎么看待家长群的这个问题呢?

作为老师你有什么更好地建议呢?

欢迎在留言区说出你的观点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