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蜜月”到“决裂”:董明珠、魏银仓反目开战

今年的新能源汽车圈热闹非常,除了有新能源汽车生产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还有高潮迭起的翻脸大戏。

正在许家印和贾跃亭因为造车那些事儿而纠缠不清之时,银隆的10年造车路,也因为董小姐和魏银仓的反目而横生枝节。


从“蜜月”到“决裂”:董明珠、魏银仓反目开战


- 1 -

隔空“撕战”三大回合


董明珠与魏银仓的战争开始于11月13日。

13日早间,银隆新能源发布声明,称公司新一届管理层发现,原董事长魏银仓、原总裁孙国华涉嫌通过不法手段,侵占公司利益金额超过10亿元。并称,公司已经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相关机构也已经正式受理。

次日,魏银仓全资持有的珠海银隆投资集团发函回应,称魏银仓作为银隆新能源的大股东,为公司负债经营是全体股东明知并接受的事实,个别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董明珠为个人私利,利用公司对大股东发难,实在用心恶毒,手段恶劣,大股东对此表示非常愤慨。

15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继续激化。银隆新能源再发声明,逐句反驳魏银仓方的回应,称魏银仓是在绑架董明珠的知名度,给她泼脏水,还爆料,魏银仓在澳门欠下一千多万赌债,9月份计划召开股东大会讨论巨额侵占案时,还遭到孙国华的百般阻挠。

处于漩涡中心的银隆新能源,最初由魏银仓于2009年成立,通过收购获得一家美国公司的钛酸锂电池技术,并在2012年再次通过收购珠海广通获得汽车生产资质,正式进入纯电动客车产业。

目前,银隆集团持有银隆新能源25.99%股份,为银隆新能源的第一大股东,而银隆集团由魏银仓100%持股。2016年入局的董明珠,则持有银隆新能源17.46%股份,为第二大股东。

入局之初,董明珠与魏银仓关系远没有今天这样紧张。

-

2 -

董明珠的造车梦


董明珠和魏银仓相遇始于2010年。当年珠海举办了一场名为“珠海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30件大事30位人物评选”的活动,董明珠入选了十大创业人物,魏银仓入选了十大创新人物。

时间一晃6年过去,在2016年1月召开的珠海市人大代表会议中,同为珠海市人大代表的魏银仓与董明珠再次相遇。董明珠迅速决定,收购银隆,将银隆装入格力电器的框架。

一个月之后,2016年2月23日,格力电器公告称,因筹划重大资产收购事项停牌。3月7日,格力电器公布交易标的为银隆新能源。

此后银隆与董明珠之间的关系开始进入“蜜月期”。在2016年7月23日-8月23日之间,董明珠与魏银仓频频同时公开露面。除了同台出席第二届中国制造高峰论坛之外,董明珠还带着魏银仓在格力总部召开媒体见面会,并公开表示:“

以后银隆汽车就是格力汽车,本次收购最看重的是银隆的新能源电池及储能技术。”10月21日,董明珠出现在2016奥钛材料、银隆电池产业化推介会上。

耐人寻味的是,同年10月,董明珠被珠海市国资委免去了格力集团董事长职务。

同月,收购议案在股东大会上遭到多数股东反对,银隆新能源收购被迫停摆。11月16日晚间,格力电器发布公告,宣布收购珠海银隆并定向增发的重组方案失败。

但倔强的董明珠并没有放弃。12月15日,董明珠以个人身份出资10亿元,拉上万达、京东等4家单位共同对银隆新能源增资30亿元,获得了22.39%的股权。此后,董明珠以个人名义连续增资,截至2017年3月29日,董明珠认购1.92亿股,持股比例达17.46%,成为银隆新能源第二大股东。

事实上,业界对董明珠把自己的全副身家押注在银隆新能源上颇有不解,因为从技术角度而言,银隆的核心技术钛酸锂快充,是一项相对落后的“非主流”技术。

一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在接受界面采访时表示,董明珠对银隆的执着,或许是在为自己日后铺路,使得其在卸任格力电器董事长后,仍旧保有自身事业和资产。

- 3 -

关系生变

追梦的道路总是充满各种变数,在董明珠成为银隆第二大股东后不久,其与魏银仓的关系,就开始急转直下。

在2017年6月董魏共同参加的节目《对话》中,就可以窥见端倪。在这个节目中,主持人曾问魏银仓,从前是走路,现在要变成跑步甚至冲刺,是否能够胜任?魏银仓当时的回答是“尽力而为”。董明珠马上回答道:“什么叫尽力而为?作为公司的一把手,必须(胜任)。除非你不在其位。在其位,谋其政,必须用极致的眼光要求你的队伍。这没有什么尽力而为的事情。”而此时魏银仓的表情略显尴尬。

再到同年11月,魏银仓已经辞去了银隆新能源的董事长职位,但仍然保有股权。2018年3月,卢春泉被选举为新的董事长,拥有格力系背景的原珠海银隆副总裁赖信华被选举为总裁。

董明珠与魏银仓关系持续恶化的背后,还有银隆新能源近几年来惨淡的经营状况。

2017年,银隆新能源的目标是3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销售额300亿元;而现实却是,在年报中2017年银隆营收略增的同时,净利润下滑近七成。从实际销量上来看,2017年仅销售出的3355辆,仅为2016年6200辆的一半。

难怪长期混迹珠三角街头的小编,就从来没见过银隆的客车。

今年1月,还传出供应商珠海齐思的员工围堵在银隆新能源门口要债的消息,此后,银隆拖欠近10亿元贷款的传言就开始不断发酵。5月,银隆在河北邯郸、成都的园区相继被爆多条生产线停工、大批员工出走。7月,南京银隆产业园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查封。

在2017年以前,银隆的增长情况还是很喜人的。但到了2017年,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后,银隆业绩就立马变脸。据南方网统计,在2014年-2016年上半年,仅两年半时间,银隆新能源就获得了16.6亿的补贴。而这两年半,银隆新能源的净利润加总也不过近7亿元。也就是说,过去几年,银隆新能源基本上就是靠补贴活下来了。

如今潮水退去,一直裸泳的人终于还是被发现了。

- 4 -

结语


董明珠和魏银仓的互撕,目前还尚未有结果。但无论最后结果如何,董明珠的造车路,可能都不会太容易,4年更新公司章程17次、核心技术落后主流的银隆新能源,最后能不能帮助董明珠完成造车梦,还要打个问号。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趋势越来越明朗,入局新能源汽车的商界巨头也越来越多,地产的、家电的,都要在这片前景无限的蓝海插一脚。但新能源汽车制造门槛还是很高的,目前看来,仅仅靠烧钱一大笔,还不足以实现新能源汽车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