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吃大運河系列之十五——京八件

逛吃大運河系列之十五——京八件

逛吃大運河系列之十五——京八件

在上期臉哥給大家給大家介紹的小吃是饊子麻花,饊子麻花古時被稱為寒具,是寒食節家家戶戶都要吃的麵食之一,流傳至今逐漸演變為一種獨特的麻花種類,饊子麻花口感酥脆香甜,是老北京小吃十三絕之一。

1

前幾期臉哥給大家介紹的多是一些肉食小吃,而今天臉哥打算換換口味,給大家介紹一套非常有老北京特色的糕點,叫做“京八件”,那麼這個“京八件”是一種什麼奇怪的糕點呢?這“八件”又分別是哪八件呢?接下來由臉哥為你揭曉。

逛吃大運河系列之十五——京八件

2

簡單來說,京八件就是一種十分出名的京味糕點,是由過去朝廷御膳廚師所製作的“大八件”糕點演變而來的,之所以叫做“八件”, 是因為它裡面含有八種形狀、味道不同的糕點,而它的原材料也相當豐富,有棗泥、青梅、葡萄乾、玫瑰、豆沙、白糖、香蕉、椒鹽等,京八件的每一件都有著獨特的味道,在古代是皇室貴族相互饋贈禮品的首選,後來才從皇宮流出,流傳於民間。

逛吃大運河系列之十五——京八件

3

說起京八件的起源,有這麼一個故事:相傳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在沒當皇帝之前,十分愛吃糕點,經常派人去長安街的糕點鋪為他買糕點,後來登基為帝,也還對街邊糕點鋪子做的點心念念不忘,經常派人去買,而御膳廚房的廚子也都明白這點,都想討好皇帝,於是便紛紛學習街邊糕點鋪的做法,再加以改良,做出口味接近的點心給皇帝吃,而這由宮廷廚子改良的糕點,也就是“京八件”的前身。

不過,雖然京八件的前身是由皇宮廚師們所創造的,但是糕點的具體做法其實早在元代就出現了,所以嚴格來講,御廚們其實只是將糕點打包上市,算不上是發明。

逛吃大運河系列之十五——京八件

4

說起“京八件”這個名字,其實在過去的年代,京八件並不叫京八件,而是分為“大八件”和“小八件”,“大八件”一斤正好八件,而“小八件”一斤正好是十六件。相比來說,“大八件”分量更足,“小八件”更加精細,不過,可別被它們的名字誤導了,無論是過去的大八件還是小八件,種類都是多種多樣的,並不僅僅有八種,可惜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許多做法都漸漸失傳,直到十多年前,在繼承了北京傳統糕點的特色基礎上,新的“京八件”才被開發出來,並流傳於如今的市面上。

逛吃大運河系列之十五——京八件

5

現如今的京八件在稻香村等糕點鋪都有售賣,不過現在的餡一般是“玫瑰豆沙”、“桂花山楂“、“奶油慄蓉”、“椒鹽芝麻“、“核桃棗泥”、“紅蓮伍仁”、“枸杞豆蓉”、“杏仁香蓉”這八種餡料,分別代表“福、祿、壽、喜、富、貴、吉、祥”八種適合當今人們美好願望的字符。相比過去的“舊八件”來說,如今的“新八件”更加健康有營養,也算是與時俱進了。

逛吃大運河系列之十五——京八件

逛吃大運河系列之十五——京八件

更多精彩美食介紹請進入我們的官方網站“大運河文化在線”或者關注公眾號“大運河文化在線”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