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鬆:讓孩子們學會如何體面並且有尊嚴地輸!

12月3日,GES 2018未來教育大會在京開幕。本屆大會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教育部直接指導,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北京師範大學、騰訊、GSV(全球硅谷投資公司)、新東方、好未來聯合主辦,ASU(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提供學術支持。

本屆GES大會以“融合•創新 讓教育點亮每個人”為主題,“學校與社會”、“教育與科技”、“區域與全球”為核心議題。


白巖松:讓孩子們學會如何體面並且有尊嚴地輸!

在大會上,央視新聞中心評論員白巖松發表主題為“教育與更全面的人”的演講。“教育那些事兒”將其中的乾貨分享給大家!(略有刪減)

教育與更全面的人:德智體美勞+情

對於我這個歲數的人來說,可能總會想起小時候關於教育的幾個字,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恰恰是這幾個字的時代變化,這幾個字就是“德智體美勞”。我還想加一個“情”字。我覺得每個字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都在發生變化。

“德”:教育首先要塑造公德

過去我們說“德智體美勞”中的“德”,更多的在談一個人的道德或德行。可是,我覺得今天的教育有必要加上“公德”這樣一個字眼。

“德“首先要塑造公德,更重要的是能守住公共秩序,擁有公德。所以我覺得我們的教育要在這個基礎上發生很大的改變。

“智”:教師正在從知識的傳遞者變為智慧的傳遞者

我覺得現在當老師越來越難。過去,如果說老師只是知識的傳承者,那現在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的時代:知識越來越不是被少數人所掌握的。學生可以用現代的方法迅速獲得知識。我認為,現代的老師正在逐漸地由知識的傳遞者向智慧的傳遞者轉變。

因此,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德智體美勞”的“智”恐怕更多要關注的是智慧。你會看到我們身邊的很多年輕人似乎無所不知,但是不能轉變成行為。不能轉變成為一種思維方式。他不缺知識,但是缺智慧,缺生活的智慧,生命的智慧,缺很多方面的智慧。

如何在未來的教育當中把智力變成智慧?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體”:讓孩子們學會如何體面並且有尊嚴地輸

我覺得這是目前教育所欠缺的。可能幾乎所有搞教育的人都清楚,在我們許多人心目當中最棒的一個校長,當然是北大的蔡元培。

北大的蔡元培偉大在哪?我覺得有兩點。第一點,他到了北大當校長之後就提出了“更全面的人”這樣一個教育理念。在他培養更全面的人的過程中,他為北大引進了第二個很重要的變革,那就是體育。

昨天我遇到華東政法大學的一位校領導,據其介紹,華東政法大學前身是聖約翰大學。聖約翰大學是中國現代體育和奧林匹克的誕生地。最早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是在他們教務總長陪同下前去奧運會的。

為什麼老一輩被我們敬仰的教育家都把體育放在了格外重要的地位?今天我們是不是要重新評估“德智體美勞”的這個“體”字,是不是在教育者當中都把“體”當做了健康的概念,卻忘掉了體育的“育”字?

為什麼蔡元培老校長,為什麼聖約翰大學,為什麼現代世界會把體育的“育”看得如此的之重?據我瞭解,現代的孩子生活確實發生了非常積極的變化,但是在很多身體指標上居然不如我們這一代人。這些孩子不如我們當年,無論是從肺活量還是體育考核。前幾天我在跟一個學校溝通,我說我們那個時候每一個男生做標準的引體向上做十個是標配。結果他感到非常驚訝,現在沒有幾個孩子能做標準的引體向上超過十個。

我覺得不僅僅是健康的指標,更重要的是體育給了孩子什麼。2012年,我參加倫敦奧運會,倫敦奧運會的一個主題叫“激勵一代人”。在奧運會即將結束的時候,有記者問倫敦奧組委的人說,你們是如何理解體育激勵一代人的,它激勵了一代人的什麼?倫敦奧組委負責人說,體育教會孩子們如何在規則的約束下去贏。教會人們去贏,而且是在規則下贏。這有點新意,但是教會人們去贏並不讓人意外。

接下來他說了第二句,對我來說影響巨大,而且印象深刻。他說首先體育教會孩子們如何在規則的約束下去贏,接下來教會孩子們如何體面並且有尊嚴地輸。請問,在中國的教育裡,什麼時候教過我們的孩子體面並且有尊嚴地去輸呢?

我們強調自主創新,但我認為,它在一定程度上和我們民族的基因是不一樣的。我們有句俗語叫“槍打出頭鳥”,每個人都希望都躲在後面。更重要的是我們有包容錯誤的環境嗎,我們有“漂亮的失敗也是一種成功”的環境嗎?如果沒有這種環境,我們怎麼可能創新呢?每個人都要做看得到的成功,不敢去做有可能面對失敗的嘗試。創新就不可能。

當然,提到創新的話我們有很多問題,比如說自主創新,大家都把重點放在了創新上,而在我看來重點應該在自主上。如果我們每個人不能自主,談何創新。

而在美國硅谷有很多人做著看起來像開玩笑一樣的探索。但是偉大的創造和創新不就是在這開玩笑和異想天開的嘗試當中誕生的嗎?

如果我們整個社會不能夠接受體面並且有尊嚴地輸,並且把這種體面和有尊嚴的輸當成一種成功的話,談何創新?我們的孩子如果不能從體育的“育”當中學會去贏,更學會體面並且有尊嚴地輸,我們怎麼可能在民族的基因裡慢慢地變成一個創新的國度呢?

所以體育現在要比我們想象得更加複雜和偉大。而不僅僅是一個足球,或者籃球這麼簡單,或者說讓孩子們跑個八百米鍛鍊一下身體,不是!它磨鍊一個民族的意志,改變一個民族的基因,體育的重點不在體,在於“育”。

“美”:要培養與時俱進的審美能力

前幾天我做了一期節目,這期節目裡說難得地見到中國的很多城市,比如北京、成都、武漢、上海等,今年秋天開始緩掃落葉。在擁有好樹種的公園和街道里緩掃落葉,讓落葉之美、秋天之美呈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

這在過去是不可思議的。因為在過去的話我們恨不得講究效率,叫落葉不落地。清潔工要迅速地把它掃乾淨。但是我們今天的審美終於過渡到我們可以審視秋天這種金黃色之美。所以北京有幾十個公園全部推出了這樣的活動。

可以看到,一方面,審美在發生著很大改變。但是,另一方面依然看到很多問題。比如,有的城市街道在緩掃落葉的同時,為枯樹安裝上了紅色人造花,難看的一塌糊塗。

坦白地說,未來中國對各級各類政府的執政人來說,審美是一個非常高的挑戰。改革是從生活到好生活,到美好生活。加了一個“美”字,對未來所有決策者的審美水平是一個多高的要求呢,我們的要求是否從一開始就會跟上時代培養出擁有審美能力的人呢,我們究竟把審美放在瞭如何重要的位置?

看看中國的校服就知道了——我們從小到大就沒穿過合身的衣服,這就是一個民族的審美。這恰恰發生在我們的校園之內。所以我認為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教會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擁有與時俱進的真正的審美能力,是教育的一個特別大的挑戰。

“勞”:應該是智力創造的“勞”

過去我們這一代人知道,“勞”強調的是勞動,現在的“勞”更多的是要用智力的創造的勞。

當人工智能都成為一種現實,我們現在的勞動能力要體現在哪方面,我覺得要體現在智慧方面。

“情”:教育應該增加“情商”概念

最後我想加一個“情”。我認為我們長期以來教育都過多地強調了智商,忽視瞭如何在我們的教育當中增加情商的概念。

通過教育,讓我們的孩子能管控自己的情緒,能敏銳地瞭解到周邊的情緒,能處好人際關係。想要讓社會發展更和諧,恐怕整個中國需要有高級情商的一代又一代人。

這就是我理解的現代社會的德智體美勞情。

教育那些事兒

最早一批教育圈資深新媒體平臺

新浪教育新媒體先鋒

有情懷 有責任

內容與今日頭條、騰訊新聞、搜狐新聞、一點資訊等各專欄同步發佈,間接受眾百萬人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