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鬆:如何講好故事

12月10日,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白巖松第三度來到匯豐商學院,為北大學子帶來一堂業務課,分享說故事的技巧。白巖松談到,現今的傳媒環境正在急劇變化,儘管選題把握了講故事的主旨,但傳播方法才是牢牢抓住觀眾注意力的關鍵,如何讓訊息被充分接收,創造“有效觸及”的最大化,考驗著媒體人說故事的功力。白巖松老師極具感染力的主持風格,吸引眾多深研院師生到場聆聽,現場座無虛席,大家都想一睹“白式魅力”。

白巖松:如何講好故事

以“人”為本,以“情”系之

課程伊始,白巖松便強調,講者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與同理心,會講故事的人都是瞭解人性,瞭解情感,瞭解人們的反應,能把聽眾抓住的人。一位好的講者,必須以“聽眾”的立場為出發點,換位思考,將自身視為聽眾的角色看自己的故事。所有的傳播都是以“到達”為目的,而不是為出發而出發,如果一個故事不夠具有吸引力與誘惑力,聽眾沒有接收到故事的核心,那就是無效傳播。

白巖松:如何講好故事

掌握故事的黃金比例,成敗藏在“細節”裡

中國有漫長的說書歷史,說書人其實最會編排細節,因為細節才具有公信力。白老師也從他的教學經驗中提醒同學,許多人在講述一個2分鐘的故事時,1分40秒全是說大道理。但是,真正能夠打動人心的故事就像是餃子,雖然只是看似皮包肉的家常料理,不過想做出令人難忘的銷魂美味,卻考驗著廚師的品味與巧手。因為料理故事本身簡單,但是料理“人心”卻很難。一顆渾圓飽滿的餃子,最好是皮薄餡多,將“皮與餡”的比例拿捏妥當,用最樸實的文字面粉,包裹著充滿驚奇的故事內餡,雖然外表看似平淡無奇,但是千迴百轉的思緒卻在吃下餃子後,開始在嘴裡慢慢發酵。

白巖松提出,講故事的魅力之一,就是要善於製造“懸念”。有懸念,有衝突,才容易吸引聽眾進入故事。許多人將故事描述得過於四平八穩,以致於懸念變得很小,衝突也很小。因此,在講故事的時候,講者應學會利用懸念,牢牢抓住聽眾的心理特點。先不說故事的結局,反而是針對劇情細節或人物內心的情感變化進行深入描述,進而推動故事發展,擴大戲劇張力,持續引起聽眾的不安與期待感,有時“拐彎抹角”反而比“開門見山”更加迷人。

白巖松:如何講好故事

語言的力量

白巖松認為,語言不在於普通話標不標準,而在於說話的魅力。他舉例說,朱鎔基總理的普通話談不上標準,但他卻有一種領袖魅力,他每次的公開講話,都能使聽眾熱血沸騰,關鍵就在於朱總理的語調鏗鏘有力,字字珠璣,聽眾可以從言辭中感受到他的自信果斷。“一位好的講者,語速必須有跌宕起伏,語言就像是心電圖,如果心電圖上出現一根筆直的線,就意味著人死了,人死了,語言也死了。”同時,講故事切勿出現超時的狀況,傳媒人必須運用極簡的語言把故事濃縮,“採用倒金字塔模式,把最重要

的先說,再說次重要!”

白巖松:如何講好故事

這堂業務課的後半段,白巖松特別邀請匯豐商學院財經傳媒專業的10位學生上臺講一段自己的故事,每人限時兩分鐘。白老師也針對十個不同的故事敘述進行點評,親授學生從何種角度切入,能將故事詮釋的更好。課堂的最後,白老師對同學們提出期許,“現今中國指明方向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夠到達成功彼岸的是懂方法的人”,學習在有限的時間裡抓住聽眾的注意力並點題,讓大家印象深刻,才是傳媒人真正要學習的功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