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不但要教孩子如何去贏,更要教會他們如何漂亮地輸!

Part 1

好友跟我“吐槽”,她兒子小亮因為沒有拿到獎狀,居然“絕食”了兩頓飯!

那天,孩子回學校領期末考的成績單。班裡有好幾個同學都拿了獎狀,比如班級前十名、單科“小狀元”、“進步之星”之類。

這次小亮考得不算很拔尖,是班裡的第11名,其他方面也不算突出,沒有獎狀。

老師給拿獎狀的同學都拍了照,發到家長群裡,讓同學們都向優秀學生學習。

小亮一直悶悶不樂,一個勁兒地說:“氣死我了,他們都有獎狀,我卻沒有!我為什麼考不進前十名?”然後,他不願意吃飯了,說沒有胃口。到了晚上,還是不肯吃飯,還是氣鼓鼓的。

後來,他提出了一個要求:要媽媽把家長群那些優秀生拿著獎狀的照片刪掉,說“看了難受死啦”,說他“好討厭看見他們得意的樣子”

“這才二年級啊,長大了可還了得?”好友很發愁。

當孩子有了“競爭意識”,渴望比別人做得好,獲得讚許,是他邁向成長的一個標誌。

可是,有很多孩子,都像小亮這樣,好強爭勝卻輸不起,一旦比不過別人,就爆發各種“小情緒”。

那顆“受傷”的小心臟,該如何安放?

白巖松:不但要教孩子如何去贏,更要教會他們如何漂亮地輸!

Part2

表姐家女兒小蘋果,也是個“輸不起”的孩子。

她剛讀三年級,成績優秀,但是一旦考差一點點,就愛生悶氣。

一天,小蘋果放學後,興奮地跟表姐說:“媽媽,我這次絕對會考得比李雅好!”

李雅也是他們班上名列前茅的小“學霸”,排名一直在小蘋果的前面,是小蘋果心目中強大的“對手”。表姐有點疑惑:“你這回十拿九穩了?”

小蘋果得意地說:“李雅出水痘發燒了,得請假好些天。下週一就考試了,她卻病了,還有可能參加不了考試,肯定考得不咋地,這下我的排名肯定會超過她!哈哈哈!”

望著女兒幸災樂禍的小臉,表姐細思極恐。

她很愧悔:“我之前老強調,要她一定‘把別人比下去’。我還說過:跌出前十名的,都是‘廢物’。現在我發覺,我這是在誤導孩子啊。”

根據相關研究表明:孩子在3~3.5歲左右,競爭意識就日益強大,他們會不斷和他人參照,不斷更改參照系數。

適度的良性競爭意識,能激活孩子的進取心,讓他不斷用功,爭當佼佼者。

然而,孩子畢竟還小,心智發育不完善,心理也稚嫩脆弱,“競爭”對他來說,到底是怎樣一回事,他可能還無法很好地理解,得依靠父母做“領路人”。

但像表姐那樣,過於強調競爭,卻沒有正面引導,就容易讓孩子價值觀“跑偏”,將關注點都放在“結果”上面,卻輕視“過程”的付出和意義,對競爭的看法自然有失偏頗。

白巖松:不但要教孩子如何去贏,更要教會他們如何漂亮地輸!

Part3

曾在網上看到一則求助信:

媽媽李憂心忡忡地說,她的孩子才讀幼兒園,妒忌心卻很強,看不慣別的孩子得“小紅花”,對有“小紅花”的小朋友會不理不睬。

某一天,同班的一位小男孩畫了一幅很好看的畫,得到老師獎勵了一朵小紅花。但是,下課後,李女士的孩子就把那幅畫破壞了,讓畫作者小男孩大哭。

這位小朋友很在乎老師的評價,當他比不過別的孩子時,他就覺得“落後”、“失敗”是件很不好的事情,無法掌控那種“輸不起”的心態,不知不覺就把這種焦慮投射到“對手”身上,陷入“嫉妒”的誤區,懵懂地用不恰當的方式,來“打擊”比自己優秀的小夥伴。

妒忌的心態,無疑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會導致心態失衡、集體意識不足,與同伴協作的能力也會大打折扣。

同時,過於爭強好勝,什麼都想“拔尖”、都想“贏”,會讓孩子長期處於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之中,消耗掉很多內在的潛力與能量,一旦遭遇落敗,他將很難從沮喪中走出來。

養成健全、良好的競爭觀,對孩子來說,很有必要。

白巖松:不但要教孩子如何去贏,更要教會他們如何漂亮地輸!

Part4

諮詢專家於東輝表示:在競爭的環境裡,家長要重新給孩子建立、灌輸正確的競爭意識,讓孩子積極向上地成長。

如何遵循孩子天性,合理引導他的競爭意識,讓孩子迸發出無限的潛能,擁有一個開闊明朗的未來?這是每個爸媽的養育“必修課”。

01、讓孩子適當體驗失敗

“名嘴”白巖松說:“不但要教孩子如何去贏,更要教會他們如何漂亮地輸。”

孩子沒有體驗到失敗,就無法領悟到失敗的意義,也很難從失敗中學到東西,只有放手讓孩子歷經挫折,才能更好、更堅韌地成長。

我們在平時和孩子玩遊戲的過程中,不要因為怕他落敗,就“放水”讓著孩子,甚至因為他輸了哭鬧,就更改遊戲規則。

這樣只會讓孩子誤解,認為“贏”是最重要的,只有贏了,才能得到認可,而輸了就是可恥的、不被接納的,從而“得失心”變得很重,失敗了就倒地不起。

小珊很好勝,玩遊戲參加小競賽什麼的,都要大家“關照”她、讓著她,一落後於人就大吵大叫。

小珊爸爸在和她玩遊戲時,故意學著女兒,非要贏。輸了的話,就把玩具都丟一地。然後,媽媽就對小珊說:“爸爸很不講理,對不對?哪有一直贏的呢?玩遊戲總有輸的時候啊。”小珊似懂非懂,點頭贊同:“爸爸做得不對,得改!”

待到小珊也輸了,爸媽就用同樣的方式來安慰她:“輸了沒什麼,說不定下一盤會贏,加油!”,讓她心裡好受多了,也不再隨便扔玩具發脾氣了。

就這樣,讓孩子對輸贏有了客觀的認識,也沒那麼容易“鑽牛角尖”了。

讓孩子適當地體驗挫折,然後溫和地接納他失落的感受,並及時進行引導,讓孩子慢慢排解沮喪的小情緒,慢慢建立起一種從容、平和的心態,才能逐步認識輸贏的意義,更好地面對競爭這件事。

02、不鼓勵孩子盲目競爭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輸不起”的背後,都是父母“輸不起”。

在孩子的幼年期,我們要擺正心態,不需要過多地、刻意地跟孩子強調競爭,更不能強迫孩子去競爭,拿他跟其他孩子盲目比較,讓他承受不當的心理壓力。

曾有專家指出,孩子心理壓力過大,會影響腦垂體生長激素的分泌,導致孩子發育受限。當孩子精神放鬆,心態變得輕盈了,才會長得好、學得好。

每個孩子的賦能都不一樣,分數的高低,從來就不是評判孩子才能、才藝的唯一標準。我們要有意識地發掘孩子的長處與興趣點,找出他身上的“閃光點”,多加指引與肯定,讓他發揮自身的優勢,自信、樂觀地成長,自然會優於旁人。

03、讓孩子在競爭中成長

爸媽可以通過講故事、讀繪本,或者進行角色扮演等方式,為孩子樹立正確的、良性的競爭觀。

一定要給孩子傳遞這兩個基本原則:

  • 只有公平、公正、公開的形式,才是光明磊落的比拼。
  • 只有以和諧、友愛、謙虛的心態進行競爭,才是真正意義的共贏。

有個爸爸很會引導孩子:一個小男孩想要超越別人,進入班上的前五名。他爸爸啟發他:你瞭解這五位競爭對手嗎?他們各有那些優勢?

男孩就詳細分析了這五位同學的優點:有的學習認真,有的做題細心,有的自學能力很好……爸爸告訴他,只有瞭解到了別人的長處,向別人學習、知己知彼,才能爭取勝利。

於是,小男孩就以那五位同學為鏡,勤懇向學,最終成績優異出眾。同時,他也在競爭中獲得了一種成長:要超越別人,不是止於羨慕、陷於妒忌,而是得學會欣賞、並學習對手的長處,取長補短,讓自己變得更強。

無論如何,相信每位爸媽都明白:不管評價的標準有多少樣,歸根結底,健全的品格、從容的心態、堅毅的精神,才是一個孩子最頂級的競爭力,更是一個孩子成長、成才路上不可或缺的“軟實力”。

願我們以溫和的愛,睿智的引導,讓孩子憑自己的努力,贏得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