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吃大運河系列之二——小樓燒鯰魚

上期回顧

在上期的臉哥課堂,臉哥帶大家瞭解了通州三寶之一——大順齋糖火燒的前生今世,除了劉大順創辦大順齋的過程,臉哥還介紹了糖火燒的製作講究,可謂是知識點滿滿,如果有沒好好聽課的同學,快關注我們的歷史記錄來複習啦。


1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習了上期內容之後,我們當然要知新了,在今天的臉哥課堂,臉哥繼續為大家介紹通州三寶的“第二寶”——小樓燒鯰魚。

說起這第二寶,臉哥還有個小秘密告訴大家:其實臉哥的形象設計來源就是這道小樓燒鯰魚的鯰魚,不過別誤會,臉哥可不是被“燒”的那條鯰魚,而是個博古通今的“文化臉”。不信?看看↓↓↓

逛吃大運河系列之二——小樓燒鯰魚

咳咳,怎麼樣,臉哥是不是很有文藝範?不過,臉哥可不僅僅有外表,還是有內涵的!接下來,臉哥就開始正式上課,讓你們見識見識臉哥的知識儲備。

2

通州三寶之一的小樓燒鯰魚,屬於“小樓三焦”之首,“小樓三焦”指的是燒鯰魚,燒咯吱,焦溜肉片,是小樓飯店的出名特色菜,而要提起小樓飯店的話,還得從1900年說起。

逛吃大運河系列之二——小樓燒鯰魚

1900年,正值是光緒二十六年,有回族的四個兄弟在通州南大街開了一家餐館,店名取為“義和軒”,這四兄弟分別是李振鈞、李振榮、李振富和李振宗。他們四個兄弟不僅廚藝精湛,而且勤奮努力,有商業頭腦,來飯店吃過飯的人都讚不絕口,義和軒也逐漸有了些名氣。

隨著顧客越來越多,義和軒的小門面逐漸不能滿足需要,所以四兄弟便將飯店進行了改造,於是,義和軒由之前的一層,華麗的“變身”成了二層小樓,由於當時義和軒旁邊有個很有名氣的慶安樓飯店,建築華麗高大,和旁邊只有兩層的義和軒小樓產生了很大的對比,於是周圍的食客們都戲稱義和軒為小樓飯店,只要一提起“小樓飯店”,無人不知,而四兄弟也緊隨潮流,直接將義和軒更名為小樓飯店,從此“小樓”的名號,算是正式建立。

3

前期的小樓飯店主要經營肉火燒,其味道香溢,製作精細,吸引眾多食客不遠千里前來品嚐,不過不僅如此,隨著小樓名氣越來越大,飯店的菜品也是越來越多,小樓燒鯰魚的發明,也發生在小樓飯店擴建之後的不久。

原來,四兄弟之一的李振榮,本就是一名廚藝高超的廚師,除此之外,他還喜歡玩新花樣,經常琢磨新菜品,當時小樓飯店內有一口大缸,專門用來養魚,客人來了現挑現做。當時有個客人點名要吃鯰魚,於是李振榮便將鯰魚去頭尾留中段,切成塊,用純綠豆澱粉裹底香油紅燒後,三燉三烤急火文火反覆過油,這油也有講究,是用胡椒焙過的,這樣就可以去掉鯰魚的土腥味兒,過油之後再倒入輔料勾芡出鍋而成。這道燒鯰魚色澤金黃,外焦裡嫩,口味鹹香,客人吃了讚歎不已,從此小樓燒鯰魚“一戰成名”,變為小樓飯店的招牌菜之一,不過李振榮並沒有滿足,而是在此之後不斷改良,最終又發明了熘鯰魚片等菜品,受到了食客們的歡迎。

逛吃大運河系列之二——小樓燒鯰魚

4

小樓飯店是公認的伊斯蘭京菜東派的代表。在京城乃至全國都有非常大的名氣。古老的小樓飯店與古老的通州城渾為一體,構成了時代的韻味。在漕運興盛的清代,小樓也是漕商聚會議事的固定場所。

在建國之後,小樓飯店經過公私合營等政策改革,逐漸發展擴大,成為如今的老字號清真飯店,而“小樓燒鯰魚”也成為了通州三寶之一,這道100年前發明的美味佳餚,在當今的21世紀,仍然吸引著眾多食客的味蕾。

逛吃大運河系列之二——小樓燒鯰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