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如今大學畢業就等同於失業,這究竟是什麼原因所導致的

改革春風吹進門,時代新人走上臺,從高考改革制度恢復以來,我國在教育方面得到了很大發展,隨之湧現出了大批有知識、有文化的大學生,他們為社會建設貢獻了很大力量。但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感到迷茫,對未來的職業生涯沒有規劃,甚至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現象呢?我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我國的應試化教育使很多人變成了“學習機器、應試工具”,比如現在很多初、高中生的短期目標都是認真高考,然後上一所自己理想的大學。許多老師和家長也是這麼教育孩子的,他們往往會說,“等你考上大學,一切就都好了”;“等你考上大學,你也就自由了”。但是,考上大學之後要幹什麼呢?上了大學就真的可以獲得自由嗎?好像許多大學生進入大學生活後,就變得空洞,沒有目標。

為什麼現如今大學畢業就等同於失業,這究竟是什麼原因所導致的

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二個問題了:大學生自身的問題。在我們的傳統印象中,大學是一個相對輕鬆的地方,無論是學習氛圍,還是人際交往環境,都讓人感到相對寬鬆。因此,會有很大一部分大學生安於現狀,不去思考未來職業發展的狀況,造成畢業就等同失業的現象。就像你隨便問一個大學生:“你畢業後想幹什麼?”也許會得到以下答案:“想那麼遠幹什麼?我現在就想好好學習,畢業再看吧!”畢業再看嗎?也許那時再規劃職業發展,就有點晚了吧?

為什麼現如今大學畢業就等同於失業,這究竟是什麼原因所導致的

我認為,大學生職業規劃宜早不宜晚,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需要有一定的目標且為之奮鬥。大學生活更是如此,因為這正是一個人生命中的啟航黃金期,需要有明確的目標和職業規劃來指導人生髮展,以便使人取得更大的成就。我認為,大學生建立職業目標規劃是非常有必要的。職業並不等於就業,但它可以發展人、鍛鍊人、磨練人的意志力。我認為,改變大學生們的職業規劃思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大學生自身方面:一、應瞭解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明確自己的興趣愛好,改變自身對職業、就業觀的認識,結合自己所學專業和自身實際情況,對自己的未來做出規劃,確立明確的人生目標併為之奮鬥。

二、多尋找一些實踐的機會,去一些職業崗位上磨合,在實踐中尋求真理,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和目標,進一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職業規劃計劃表。無論你在試職期間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要害怕,因為那只是磨合,只是實踐過程,不求全部成功,只求曾經來過。

為什麼現如今大學畢業就等同於失業,這究竟是什麼原因所導致的

學校方面:多開設些大學生就業指導方面的課程,為他們提供合理的就業指導方向,提供實踐機會並將他們的每一次實踐按學分錄入檔案,促使大學生多接觸社會,得到鍛鍊的機會。

社會方面:多給大學生提供實踐平臺,與學校合作,使大學生能儘快樹立就業意識,進一步發展成為穩固的職業觀,甚至是最後立足於社會的事業。

作為國家方面,其實是鼓勵大學生創業的,但大多數人財力、實力不夠,因此,很難成功。所以,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顯得尤為重要。

為什麼現如今大學畢業就等同於失業,這究竟是什麼原因所導致的

大學生跟進時代發展,引領時代潮流,國家發展需要人才,民族發展需要人才。因此,作為大學生,應該做到服務社會、服務國家,這既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社會負責。

職業生涯規劃有利大學生找到存在於這個社會的歸屬感。所以,應該樹立明確的職業目標,不妄自菲薄,不豔羨他人,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