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字先生”如何避免?

“白字先生”如何避免?

挤挤英才

世界上唯一流传千年的文字,只有中国的汉字。数千年里,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无论是一邑还是一族,那绝对是“英才济济”,或曰“济济英才”。问题是,当下竟然还有 “挤挤英才”。

“挤挤英才”,“济济”是形容词,用以形容“英才”之众。 “挤挤英才”,“挤挤”即“挨挨挤挤”,同样是一个形容词。“济济”、“挤挤”与“英才”之间,哪一种搭配是合理的?汉语成语有“人(英)才济济”,并无“人(英)才挤挤”。汉语,是讲规则的。违反了规则,就是俗语中的“白字先生”。

“白字先生”式的“白字先生”狡辩:“济济”与“挤挤”,可以是“通假”。真的叫“通假”吗?

这个问题,并不复杂。

古文进入教科书,小学即开始。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无法先攻读读“文字学”,引入的一个概念即是“通假”。

中国的学制很奇特,高中阶段文理分科,然后进入不同性质的综合性大学,或是专科。所以,一些高等学历的人士,如果读的不是大中文专业,最终对“通假”的理解,始终停留在中小学水平(阶段)。

理工类“英才”,并无必要钻进古文字学,关于汉字的“通假”的,有个常识性的了解还是不难的。

“白字先生”如何避免?

北大藏汉竹书"苍颉篇"

一、可怜的秦朝

秦朝很威猛,秦朝也很可怜——秦朝人没办法认完天下的汉字。

语言学家王力认为,汉字“通假” “就是古人写别字”。其实,专家也有说错的时候。

汉字“通假”,本质上是国家太大有了。先秦的汉字,根本不规范,秦国不同于赵国,赵国不同于楚国,大秦一统天下大,首先就“书同文”。

秦丞相李斯,赶紧编《苍颉篇》。但是,“秦二世而亡”,无法将“书同文”进行到底。所以,古人作文就继续“通假”。

“白字先生”如何避免?

说文解字

二、许慎的努力汉代

实质性推进秦始皇“书同文”大业的,是汉代的许慎。

许慎,《说文解字》的作者。汉字规范化进程中的里程碑,许慎树立的。《说文》的目标,可以认为是消灭汉字“通假”。

国宝当中,有商代“后母戊鼎”。“后母戊鼎”,最初被称作“司母戊鼎”。改过来,是专家弄错了。

“后母戊鼎”铭文中的“后”,其实是“司”字。但是,殷商的“后”“司”,因字形相近,二者“通假”。“通假”字,害苦了专家。

有了《说文》,“后”与“司”就再也不“通假”。谁再乱写,谁就是 “白字先生”,专家也不会帮你说话了。

“白字先生”如何避免?

后母戊鼎

三、钻空子的“白字先生”

《说文》之后,汉字“通假”明显还有。这里,原因很多。

一是,提笔忘字。没办法,救急要紧,先弄一个同音字再说。但是,古人弄好之后,他事后忘记改了,后人又没有修改权。办法,就炮制“通假”理论,将古人的文章讲明白,算是给古人一个面子。

二是,工具落后。古代的书写 ,无论是毛笔,还是刻刀,无论是纸上,还是木片上,多一笔,少一笔,正的,歪的,全都会有。废了,可惜,不是现在一张纸,撕就撕了。这种现象,解释起来也是“通假”。

三是,情感因素。古人是不能乱叫人名字的,否则不礼貌,也可能“违法”。尊长、当朝帝王的名字,非写不可,写起来只能用他一个相关的字代替。

“白字先生”如何避免?

字汇

四、明太祖之怒

汉唐开始,官方一直试图解决“通假”问题。汉字乱写一气,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用字不规范,立法、司法、行政等,都会一团糟。

明洪武八年(1375),明太祖朱元璋诏令编撰《洪武正韵》。编好之,朱元璋“亲阅韵书”,非常生气——质量有问题。接着来,洪武二十三年,便修订《洪武正韵》重刊为《洪武通韵》。这还不算完,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又编成《字汇》。

标准有了,不符合《洪武正韵》(《洪武通韵》)、《字汇》的,自然就是是“白字”。所谓"通假",没有法律依据了,乱写“通假”字的官员,挨板子依据倒是有了。

“白字先生”如何避免?

《康熙字典》

清代也是这规矩。康熙五十五年,编出了《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前,刊有《御制康熙字典序》:“官府吏民亦有所遵守”。话很委婉,实际上是没那么客气的。

民间有文化的不多,官方也鞭长莫及,地下状态的“通假”禁绝不了。但是,如果与官方打交道,官方是不买“通假”账的。科举考试,不怕落第,你就写“通假”字。吃公家饭的,不怕挨板子,不怕扣工资,你就写“通假”字。

“白字先生”如何避免?

《康熙字典》御制序

五、彻底拉倒

1954年,“国家语委”成立。汉字“国标”,即由国家语委制订。违反汉字“国标”的,统统都是“白字”。

其实,历史上的“通假”也不想写就写的。孔子、司马迁,可以将“早”字写成“蚤”字。但苏轼、王安石,也这么是不行的。关键,看当时有无规范。

现在,根本就不存在“通假”字。谁写一个试试,看老师什么眼神,看家长怎么伺候你!

那么,“英才”到底是“济济”,还是“挤挤”呢?只能看什么语境。就业困难,一个单位招人,会去一大帮“英才”去“挤”,幽默一下,可以用“挤挤”。

如果是自媒体上自说自话,谁也管不着!

“白字先生”如何避免?

旧时学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