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獎這件小事

IG奪冠之後,王思聰在新浪微博上發起了聲勢浩大的抽獎慶祝活動。國民老公、IG 奪冠、113名中獎用戶112名女性、抽手機殼送手機,以至於部分人還沒弄清楚IG是什麼,就加入了轟轟烈烈的抽獎大軍中。

這次抽獎,除了暴露出新浪微博諸如“傳女不傳男”的“系統漏洞”,也讓用戶發出“新浪微博已淪為抽獎工具”的質疑,更是刷新了大眾對於新浪微博抽獎這件事情的認知:徒有微博賬號,就算你天天刷,但如果你幾年不發微博,這樣的賬戶是不會中獎的。

抽獎如今已是增粉利器。除了為新浪微博平臺帶來新用戶、激活不活躍用戶,抽獎活動還為抽獎發起者帶來大量的粉絲。在此之後,新浪微博平臺上的抽獎活動也日漸“猖獗”。

抽獎這件小事

抽獎或將不再侷限於微博

在這類抽獎活動中,最能收穫普通用戶關注度的獎品,其實只是最不起眼的配角。平臺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收穫用戶,抽獎發起者只需提供為數不多的獎品就可以收穫大量粉絲,並且帶來可能的購買行為。這些獎品的價值跟其他方式的推廣費用相比堪稱九牛一毛,而且獎品也大多都是新上線待推廣的產品或服務。抽獎活動可謂一本萬利。

在騰訊小程序體系中,有一個名為“抽獎助手”的小程序,在阿拉丁指數平臺上,抽獎助手的阿拉丁指數為7031,而阿拉丁平臺的小程序樣本數量,截至2018年12月25日是1029211,並且這個數據還在持續增長。憑藉這樣的成績,抽獎助手常居阿拉丁指數平臺總榜top50,並高居工具榜top5。

抽獎這件小事


在新浪平臺,用戶參與抽獎需要點贊、轉發或評論三選一。看起來簡單,但問題是,這三種方式無論哪種都會在個人賬戶裡留下痕跡。為了避免“在新浪微博上的轉發抽獎跟大爺大媽們在超市排隊領免費雞蛋有什麼不同”的尷尬,有一些人是不會參加抽獎的。

在“抽獎助手”小程序裡,用戶所參與的每一個抽獎,除了在個人賬戶裡顯示抽獎記錄,在其他的地方沒有任何顯示。用戶參加抽獎不需要其他的任何操作,連關注都不需要,只需要點擊“參加抽獎”即可,而且點擊完之後會自動加載出下一個抽獎活動,用戶只需動動手指滑到底部,就可以連續參加抽獎。

“抽獎助手”小程序正在成為新晉流量“大V”

以上只是對參與抽獎的用戶的“誘惑”。還有對抽獎發起者的“誘惑”。

用戶想要發起抽獎,只需拿出一兩件自家的商品作為獎品就可以,抽獎助手本身也有商城可以提供獎品。更重要的是,在以往的新媒體渠道推廣新上線的產品或服務,廣告主往往需要藉助流量“大V”的力量,但是現在,廣告主自己就可以發起抽獎,並且可以輕鬆獲得大量點擊和傳播。

發起抽獎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免費的,可以添加簡單的說明介紹;另一種是付費的,發起者支付9.9元就可以使用高級版抽獎,使用進行長圖文編輯、添加聯繫方式、同時抽取一二三等獎、嵌入小程序、開啟口令進行用戶轉化、開啟組隊功能進行二次傳播等功能。開獎方式也非常靈活,可以選擇按時間開獎、按人數開獎、手動開獎以及現場開獎等。


抽獎這件小事


在這個小程序裡,每一個抽獎活動幾乎都有數萬人參與。這樣的參與量,和如今微信公眾平臺上的日趨下滑的文章打開率相比,實在要生猛太多。

另一方面,在微信公眾平臺,號頭部賬號依然篇篇10w+,但他們龐大的流量和高昂的廣告報價背後,無不需要長期堅持的優質內容輸出,無一不是嘔心瀝血的內容創作。

“抽獎助手”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一支爆款的口紅,一件潮牌鞋服,一款新上線的電子產品,都可以在微信裡輕鬆觸發數萬人的參與,帶來廣泛的曝光量。

有趣的是,在抽獎助手小程序裡,還有一個“皮一下”功能,用戶可以發起諸如“抽個人一起吃飯”、“抽個人一起看電影”、“抽個人組隊吃雞”這樣的活動,形成一種自來水式的流量製造機。


抽獎這件小事

“可能會中獎”的心理預期,可能只是一支自我取樂的“口紅”

其實,抽獎營銷的方法不止於線上,在線下也從不鮮見。如今遍佈各大商場的抓娃娃機、口紅機、美妝驚喜盒子等,都是“抽獎”的另一種演變形式。不過不同於大多數線上抽獎的轉發評論或者扣減用戶的積分,線下商場的抓娃娃機、驚喜盒子等則需要購買遊戲幣才能參與遊戲。其本質都是,通過少量的成本付出,獲得更多的收益。

在經濟下行時期,人們的消費能力有所降低,但是消費慾望並沒有減少,因而去購買相對低價的口紅,來填補消費慾望,獲得心理安慰。在某種程度上,這類抽獎、抓娃娃、抓口紅機現象盛行背後的行為動機,都可以解釋為經濟學中的“口紅效應”。消費者花費少量的成本,收穫更大的心理滿足感,抑或只是收穫某種滿足的可能性。

大概除了口紅生產商,再也沒有人想要看到“口紅效應”出現。同樣的道理,假設一個人能買得起所有他想要的東西,那麼他就沒有再去參加抽獎的必要,但這只是假設。消費者想要得到額外的收穫,商家洞悉了這種“可能會中獎” 的心理,從而產生了新的商業現象、商業模式,也為人們帶來了有可能實現的喜悅與趣味。


抽獎這件小事

人口紅利逐漸退去,未來的流量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那麼抽獎助手所依託的微信小程序,接下來還會有多少機會?

從2017年後半年至今,小程序熱度一路飆升。市場也嗅到了小程序的價值潛力,支付寶、百度、今日頭條等紛紛開發了自己的小程序。截止2018年11月,微信小程序體量已超過120萬,活躍用戶達2億。相比支付寶的小程序數量剛超過2萬,微信小程序已然是一個超級流量入口。

然而,業內觀點認為,微信小程序已經由最初火爆時期的“恆星”、所有的APP都圍繞小程序運行,變成了今天的“蓄水池”,小程序開發者們都想通過小程序把用戶流量往自己的APP引。另一方面,隨著近年來短視頻等各色應用的異軍突起,用戶在微信的停留時長本身就在下滑,加之小程序觸手可及、用完即走的輕量特性,使其在用戶粘性、留存率、轉化度方面也大打折扣。

小程序曾經為移動互聯網帶來過巨大的想象力,微信也一直在進行著多方面的嘗試,儘管熱度有所下降,但是對於一些使用場景單一、使用頻率又相對較高的應用,小程序依然有其獨特的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11月7日舉行的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微信小程序獲選“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馬化騰表示,當微信小程序數量足夠多的時候,還有可能會影響到上游的行業(芯片開發)。大量的小程序應用,會有希望來促進芯片設計行業的快速升級,將會幫助芯片設計行業爭取更多的創新空間,從而達到突破各種技術瓶頸,讓更多的廠商一起受益。

抽獎這件小事

唯創新無往而不勝

微信平臺目前的小程序已超過120萬個,僅抽獎一類的小程序,就有900多個,並且這些數字還會不斷增加。在這120多萬個小程序中,有多少個小程序真正發揮了它的作用,在讓用戶的工作生活效率得以提升的同時滿足了開發者的訴求,我們無從得知。但可以確定的是,微信平臺目前的小程序是龐雜且冗餘的,而且在某個有新意、有創意的小程序做出來之後,就不斷地會有跟風模仿者出現,這對於微信小程序生態和原創開發者來說都是一種傷害。

電影《印度合夥人》裡有這樣一句話:如果將一個國家的十幾億人口看作是十幾億有創造力的思維、十幾億個創新的想法,而不只是十幾億具軀體,那麼整個國家為之振奮。

同樣的道理,微信平臺上的120萬個小程序,如果有120萬個各具特色的功能,可以為用戶提供120萬種便利、解決120萬種問題,那麼,微信也將無往而不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