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适者生存逻辑看待诚与德对企业的影响

青云君

用适者生存逻辑看待诚与德对企业的影响

生物之所以能够进化,是因为周围的环境一直在改变,能够适应环境的生物就能生存,不适应的就会被淘汰,这是进化的最原始动力。 我们通常讲公司的生和死,其实可以就可以把公司看成是生物,公司也是同样适者生存,市场竞争是非常残酷的,越是能够在极地环境下生存的公司,就越优秀,越具有生存能力。 大道至简,只有在市场变化中,合理的选择德与诚才能让企业管理在复杂的市场中生存下来,用最朴实的管理元素,解决经营活动中的矛盾。

诚,是人力资源考察的第一要求。诚信品行是保证风险可控的第一道防火墙,也是信任授权的试金石。王阳明在家训中告诫后辈说:毋说谎,毋贪利。人如果做不到诚这个字,那么他的智慧很容易就堕落为一般的小聪明。 曾国藩以“钝拙”自居,以“拙诚”破“机巧”,这使他练就了深谙世事却又不为世俗所扰的超然本领。 “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度,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 “拙诚”不仅是修身和相处之道,更是立业之本、成事之基。

德的考评,是职业管理者的技能保障。不过一旦技不配位则祸害无遗。孔子在《周易·系辞下》有“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孔子把“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分了三种情况: 1、德薄而位尊:就是说一个人的道德和人品的高度与这个人所处的领导位置,不成正比。正如一个人的“德与品”低,有一天此人突然被提拔为正职,负责全盘工作,它的道德和人品不够高,它的管理职能就当不好,时间不长,灾殃就临身了 2、智小而谋大:是一个人的思想智慧很小,但他的负责业务盘面太大,与他个人的能力不相配,其结果会造成很严重的损失。譬如没有经过任何培训或没有任何经验的管理人员,立马就给重大业务负责权限,他在工作中“智小而谋大”,这就注定了灾殃到来。 3、力小而任重:一个人的力量达不到其负重,轻者伤身,重者丧命。在现实生活中,身处要职,权力膨胀,的人,无法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利导致经济损失,就属“德不配位”,超出了福报的承受力,自然就灾殃临身。

人才的选拔,德与诚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德有高低,诚有深浅,如何抉择,也就影响了事业的发展根本。如果把诚的考评过度认定,忽略德的实践验证,一味的注重风险要素,自然企业的经济价值过程管理将会出现严重的市场偏离风险,而且一旦形成就会一发不可收拾,无以有机会挽回。以业务干部为主导,注重德的能力任用,而错把平台管控代替对诚的防控,也就出现职责不清,主体不明,在市场快速变化下,管理层也就难以适从环境的变换,也会祸起兒端。

企业良性的发展,与创新开拓和风险控制二者都密不可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注重的比例如何把握,决定了事业的成败。在事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我们充分认证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点,务实的选择解决关键事项的考评标准。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才能长久生存,而非昙花一现。市场本来就是一张无形的手,我们的未来,当下选择很重要。致良知度心体,心向光明,大道至简。

作者个人观点,切勿对号入座。

用适者生存逻辑看待诚与德对企业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