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无法复制的背后,暗藏怎样的玄机?

说起“特色小镇”,很多人都会想到欧美,而高科技特色小镇作为欧美工业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硅谷”算其中一张王牌。

在这个4800平方千米、人口容量仅为300万的城市中,人均年平均收入却高达80万人民币,位居全球第一水平。毫不夸张的说——硅谷支撑了21世纪美国前十年的繁荣昌盛。

硅谷无法复制的背后,暗藏怎样的玄机?

斯坦福

硅谷的起源

当时斯坦福占地8000多英亩,但真正使用的土地不到十分之一,因为根据斯坦福夫妇的遗嘱,大学土地不能出售买卖

二战后斯坦福大学遭遇财政困难,特尔曼教授不得不将斯坦福其中一部分土地进行租赁,办起了斯坦福工业园,惠普公司成为进驻工业园的第一批公司。

到了计算机时代,由于这些公司大多从事和半导体有关的技术,从此这里便被称为硅谷

几十年来,惠普依靠斯坦福大学获得无数优秀毕业生,同时在财政上给予斯坦福极大的支持。

惠普公司从这里起步,生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很多公司陆续进驻斯坦福工业园。

同时斯坦福大学利用自身扩散效应,把新理论、新技术、技术人才、商业模式等导入到产业领域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品牌效应。

斯坦福一跃成为世界顶尖名校,惠普则成为硅谷神话的典型代表

硅谷无法复制的背后,暗藏怎样的玄机?

硅谷

三大利器,成就硅谷辉煌传奇

从硅谷整个发展历程来看,想要获得特色小镇的成功,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需明确发展产业方向。硅谷自创第一个半导体产业后,风险投资业也相继兴起在硅谷,这是硅谷的独创,而后衍生出计算机产业、清洁能源以及各种高新技术产业。

其次需具备高新产业人才集聚基础。硅谷凭借世界知名院校为依托,提供其科研和人才的基础,同时研究型大学和本地企业强强联手,对技术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让他们成为硅谷持续发展的核心源动力。

最后紧跟国家政策扶持走向。当地政府对创新型技术的支持及金融资助,以及二战、冷战时期美国财政对军工产业的扶持,也为硅谷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硅谷无法复制的背后,暗藏怎样的玄机?

印度

众多国家东施效颦,复制硅谷谈何容易

如此成功的特色小镇模式吸引大批国家效仿。印度曾经为了响应莫迪提出的印度制造计划,一次性发展了564个经济特区。然而事与愿违,印度并没有抓住硅谷模式的重点,只是复制了一模一样的“外壳”,最终结果可想而知了。

此外,日本当年闹的沸沸扬扬,大肆宣称建设未来高科技城市,比如筑波等,可如今对世界毫无影响力,逐渐被人遗忘。

硅谷成功的背后,究其原因是由于它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及自身的创新演变能力,同时良好的产业生产、配套建设为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经过数十年的沉积才取得如今的成就与辉煌。对于科技综合体产业,所有的因素缺一不可,这也是多年来硅谷无法轻易复制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