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資|從刷臉支付到刷臉取款到FaceID 起飛吧生物識別

壹/First

谈资|从刷脸支付到刷脸取款到FaceID 起飞吧生物识别

(圖:人臉識別技術演進)

黑科技摧枯拉朽、所向披靡,正一步步顛覆著你我的認知。

北京時間9月13日,蘋果新機iPhone X發佈,Face ID取代Touch ID成為最大亮點,也成為本週熱度段子集中營。

根據蘋果官網介紹,Face ID是一套驗證系統,可以通過用戶臉部的精細深度圖在瞬間認出用戶並用以解鎖設備或進行支付。

實際上,只要你稍有留意 ,就會發現,這並不是人臉識別技術首次直觀出現。從“手”到“臉”,人臉識別技術這兩年已經取得了迅速發展,刷臉吃飯、刷臉買保險、刷臉住酒店、刷臉進機場……就連銀行也陸續推出遠程刷臉開戶、刷臉取款等服務。

以刷臉取款為例,近日,農業銀行宣佈上線刷臉取款,並計劃向全國推廣。而作為首家支持刷臉取款的銀行,招商銀行在上海已有23臺支持人臉識別的ATM機:無需攜帶銀行卡、無需驗證身份證,只要輸入交易密碼和身份證號碼,再給ATM機的攝像頭送上一個簡單的微笑,就能取款。

鏈接:深扒農行刷臉取款“黑科技” 智能化銀行離我們還遠嗎>>>>

再早些時候,支付寶則聯合肯德基KPRO在杭州宣佈刷臉支付進入商用:在自動點餐機進行人臉識別,再輸入與支付寶帳號綁定的手機號即支付成功。考慮到線下場景的複雜性,刷臉支付的實現難度實在不小,也難怪從馬雲首次展示該技術到正式商用已過去整整兩年。

更不用說僅是用於身份識別的APP登錄、火車站安檢、刷臉登機……這個時代變化太快,快到超乎想像,你的臉正在被添加越來越多的功能。不過,也許你也在擔心刷臉的安全性?

貳/Second

首要的問題是,照片可以在人臉識別的過程中取代我的真·人臉嗎?這一擔憂大可不必。無論是FaceID還是刷臉支付,或者刷臉取款,其技術解釋都提到了3D紅外深度攝像頭。在進行人臉識別前,會通過軟硬件結合的方法進行活體檢測,來判斷採集到的人臉是否是照片、視頻或者軟件模擬生成的,可以有效避免各種人臉偽造帶來的身份冒用情況。

還有一個被問的多的,整容和雙胞胎該如何識別?請恕專家直言,整容和雙胞胎在全世界人臉識別學界都是重大難題,但機器識別準確度絕對比人眼識別高,通過雙層異構深度神經網絡和矢量信息表達等方式進行針對性優化,換句話說,只要你父母還能認出你,機器就沒有問題。

還有一個疑問,難道我看一眼屏幕就會清空購物車?說實話,不同於用於身份校驗的人臉識別技術,刷臉支付由於是金融級別的人臉識別應用,其技術要求高安全性、高準確率、高可用性、高實時性,但在開放環境下進行刷臉支付,鑑於場景的複雜多變,不同的光線、不同的角度和姿勢,識別難度其實是不小的,這也是人臉識別技術發展了60年卻在最近才開始進入商用的原因。

鏈接:看一眼清空購物車?專家科普iPhone X"黑科技">>>>

而且,就目前的支付應用來看,刷臉同時都需要配合手機號或身份證號等二次驗證。也許,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當對用戶全無打擾的人臉識別進入金融級應用後,安全性又會得到更高的提升。

谈资|从刷脸支付到刷脸取款到FaceID 起飞吧生物识别

實際上,除了人臉識別外,其他生物識別技術也在不斷髮展中。如利用人體固有生理特性的指紋識別、虹膜識別等,以及根據行為特徵如筆跡、聲音、步態來進行識別。

今後,我們不必記住那麼多繁瑣複雜的密碼;身份證、護照、駕駛證丟失、被盜,也能被生物識別技術很好地解決;它還能在尋找走失的老人和小孩等公益場景下發揮作用……

或許單一的生物識別技術因為各有優缺點,在應用上還難免會出現一干問題,但當今後的生物識別技術將向多元化交錯發展,取長補短之時,生物識別技術的市場前景就更加值得矚目。沒有一點點防備,未來真的來了,你期待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