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炮”误国?这是“纯爷们”的优越感在作祟吧


“娘炮”误国?这是“纯爷们”的优越感在作祟吧


观点如潮水逆流 唯独心声不息

文 | Peppy

“九月九酿新酒,好酒处在咱的手。好酒,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气不咳嗽;喝了咱的酒,滋阴壮阳嘴不臭;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刹口; 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

当我看完《红高粱》的电影后,这首歌的旋律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这部作品成就了莫言,也成就了“余占鳌”——一种土匪式的英雄,做尽坏事但也报效国家,缱绻相爱也英勇搏杀,顽强的生命力和充满血性的民族精神在他身上展现无遗,他也代表着莫言心中人在"灵"与"肉","神性"与"兽性","精神"与"物质","社会的人"与"自然的人"的统一。

莫言重新打造抗日战争时期的狂野人物,是他认为“人类正在用自身的努力,消除人类的某些优良的素质。”这是民族野性的退化,甚至,他有可能还会想到“东亚病夫”的屈辱历史年代。所以,他用笔墨撰写出一个红高粱来呼唤他心中的民族血性。“在一般情况下,强大的道德力量会威逼生活在人群中的野兽用漂亮的衣服遮掩住它们遍体的硬毛,稳定和平的社会是人类的训练所,正像虎豹豺狼在笼子里关久了,也会沾染上部分人性一样。”莫言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兽性,而他们只是用了道德做了人的外衣。

“娘炮”误国?这是“纯爷们”的优越感在作祟吧


更令人觉得神奇的是,就在2018年,也就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6年后,中国掀起了关于“娘炮”的探讨风暴。有一部分人认为这种喜好首先是个人的问题,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不会侵害别人的利益。但是有一部分人觉得这其实就是关乎国家未来的至关重要的事情。但从我个人的想法来看的话,首先看你如何区分娘炮和精致男生,区分本质与外表,弄清定义后,你才去评判妥否的问题。

曾经,在美国,有一位爸爸讲述了自己五岁的孩子因为爱美涂指甲油被同学打的事情。后来许多男性网友晒出自己或儿子涂着指甲油的照片力挺那个男孩,希望他坚持做自己,不需要为了所谓的男子气概而妥协。同样的,在台湾有这么一位“玫瑰少年”叶永志,他在别人的嘲笑中死去了,带走了他自己的“玫瑰”,直到死后,学校仍然觉得这种孩子是耻辱,没有公开死因。无知的是,那些人都忘了那个孩子也有自己的原始生命。这位台湾的孩子没有美国男孩那般的幸运,但是他用自己的痛苦引起了台湾社会的反思,直接推动了台湾的性别平等教育。

《华盛顿邮报》也曾对这类讨论发表过看法,固有观念认为“真正的男人”意味着生理上的强壮和心理上的沉着,不应该轻易表现出脆弱的一面,也就是说“男人膝下有黄金”,“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同时也发现“男子气概”往往会让男性压抑自我,间接可能会引发心理问题,所以研究出来的结论是男性也应该有机会多样化地表达自我,就间接有了“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美国布朗大学还为此开设一门新课叫做“忘掉有害的男子气概”。该课程旨在引导男性卸掉不必要的男子气概包袱。但是,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心理健康中心对于“男子气概有害”的观念持质疑态度,认为男子气概不应被全盘否定,而是应被重新定义,剔除暴力倾向的部分。在这里,我是比较赞成后者的说法的。

“娘炮”误国?这是“纯爷们”的优越感在作祟吧


也由此可见,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一直存在着正反方。美国、台湾及其他国家或地区都曾有过这类讨论,中国也是从古至今都存在此类的争议。

早在中国古代的魏晋时期,士人涂脂抹粉、注重修饰,出现了大批“伪娘”,柔婉才是当时美男的标准。到现在,中国受到韩流文化的影响下,粉丝经济的力量主导下,我们要深思的是,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男性偶像被当作商品,引起的一种另类的“男色”消费模式,这实则是市场的反映,批量工业化生产的娱乐圈明星其实是金钱的驱使,社会的导向。那所以,是社会出现了问题吗?

“娘炮”误国?这是“纯爷们”的优越感在作祟吧


我是偏向于中性思维的,我可以接受多样化。我认为人们在一个共同利益体中生活,不断地被社会驯化,但是每个人的内心里都藏着一个动物,社会用道德包装人的外表,以此区分人兽之别,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生来其实是一个个体,源于一个“兽”。

社会立下一个标准评判对错与否,但是我觉得,不能说女人一定是这样的,男人一定是那样的,“女子汉”难道就有错了?“灭绝师太”有错了?爱美一定是女生的特权?女生就一定要“女德”?一系列的问题无疑指向的是人的刻板印象。我相信那些有着大男子主义的粗野狂汉,也并不是每一个女生首选的标准。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为何一定要立下一个标准呢?总的而言,男子气概不应被全盘否定,而是应被重新定义。最重要的是,注重每个人内在的修养问题,外表的反映才是其次的。

“娘炮”误国?这是“纯爷们”的优越感在作祟吧


- END -

“娘炮”误国?这是“纯爷们”的优越感在作祟吧



排版|peppy,一位穿越古今的奇女子。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后台联系。


独立思考的人自会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