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黴”一詞的由來,與古時考試成績的好壞有關

“倒黴”一詞是浙江一帶的方言,產生於明朝末年。“倒黴”沒有在專門的語句中出現過,它的產生與當時的科舉制度和民間習慣有關。在明朝末年,採取的是“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讀書人要想做個一官半職,就要通過科舉考試來實現。

“倒黴”一詞的由來,與古時考試成績的好壞有關

由於科舉考試的侷限性很大,嚴重地影響了知識分子才智的發揮,再加上考場上營私舞弊的現象比較嚴重,所以一般的讀書人想要考取功名是非常不容易的。

為了求個吉利,在臨考之前,有的考生的家庭一般都會在自家門前豎起一根旗杆,以此為考生打氣壯行,時人稱這根旗杆為“楣”。

“倒黴”一詞的由來,與古時考試成績的好壞有關

依據當時的慣例,揭榜之時,誰家的學子榜上有名,原來自家的門前的旗杆可以照豎不誤,如果不幸失利,該考生的家人往往就會把自家的旗杆放倒撤去,叫做“倒楣”。

“倒黴”一詞的由來,與古時考試成績的好壞有關

後來這個詞被越來越多的用於口語和書面語,來形容不順心的事情。今天我們把“倒楣”的“楣”寫作“黴”或“眉”,反倒不寫原來的“倒楣”了,這也是約定俗成的,只是在使用的時候,大家應該記得“倒黴”一詞是由“倒楣”演化而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