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观|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看好房产,我们却不担心机会流失

观观|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看好房产,我们却不担心机会流失

我在线下茶话会分享的时候,经常会有人问到,越来越多人知道房产是好东西,观观你有没有担心大家都来买房子,竞争加剧导致买房机会的流失。

的确,这一轮牛市与以往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自媒体的崛起,充分传播了买房带来的财富效应和幸福感。现在很多人都相信,买房可以赚钱,至少是能实现财富的保值。

我和房圈外的朋友聊天的感受也是,大家普遍感觉房价已经不低,但每个人又充满焦虑感,觉得房价会继续上涨,希望买一套房子,尽早上车,不要被时代抛弃。

这一波行情教育了很多空头,很多人涌入房产圈,有些人渴望学习专业技术,有的人只想完成首套,有买房需求的人是比以前多的。

但是我从不担心,房产市场人头攒动,会分流掉机会。

01

先从投资角度说起。

经过那么多年的理财教育,财富管理和投资增值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现在每个人都知道要让钱生钱,早点实现财务自由。但其实真的懂投资的人是很少的。

大部分人以为的投资,其实是理财:

  • 余额宝
  • 银行理财
  • 产品信托
  • 货币基金

这些统统都是理财,理财几乎无风险,但只能实现资产保值。其实理财连保值也做不到,因为M2每年增速都超过8%。一个产品收益率超过8%,都或多或少有风险,就不是理财了。

有部分人喜欢买股票,这些能算得上投资:

  • 股票和股票型基金
  • 债券和债券型基金

可是中国股市熊了很多年,割了很多韭菜,很少有人真能赚到钱。

所以真相是

——日常生活里的普通人,能有投资经验的人是不多的,有成功投资经验赚到大钱的人更是极少的。

而且现在有个很不好的风气是,大家喜欢炒作概念。很多人都青睐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以为学会逆向投资理念就是投资大师,言必“人多的地方没有机会”。不太会有人去思考资产上涨的底层逻辑。

一个资产的上涨节奏,主要是分成三个步骤:

  • 混沌期:少部分人发现机会,早期玩家开始建仓,趋势未形成,风险大,
  • 收益高主升浪:大部分人参与其中,预期和买盘互相促进,确定性大,风险小,
  • 收益中尾声期:全民参与,早期玩家开始撤退,预期多于买盘,风险大,收益小。

值得买入的资产,在它的生命周期里大部分时候都是处于主升浪的,比如苹果的股票,牛了很多年。

很多人理解的逆向投资,本质上是零和博弈的穷人思维,这些人相信别人拿走机会,自己就没戏了。但他没想到的是,更多人涌入,本身就是资产价值实现,预期兑现的时候。出色的资产,底层一定有良好的商业模式,会有穿越周期的价值,有很多年上车的机会。

我们不担心买房机会流失的第一个原因是,中国大城市的房子,已经涨了不少,但依然处于主升浪上,还会有很多年的机会。

看好的房产根本原因,之前在《房产下一轮大涨何时到来?重磅干货分享》已经说了,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02

我们不担心买房机会流失的第二个原因,是看多的人很多,坚定的人太少。

很多所谓的多头,其实是滑头。我很确定,这些人在房产的回撤期,也就是买入机会到来的时候,又会转入观望。

因为人性就是趋利避害,买涨不买跌的。特别是静淡市,市场有回撤,底部买入的房子,很有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变成浮亏,就是市场价低于买入价。那些寝食难安的浮亏日子,会让人留下不好的回忆,远比买房浮盈时,记得深得多。然后牛市来了,这些人会在有一点利润或者打平浮亏的时候就卖出,卖在大涨前夜。

有意思的是,我们的房产市场从不缺回撤。上一次大涨是在09年,往后的5年里大部分时刻,大城市的房价是低于09年的高点的。而且调控政策的来势汹汹,让人觉得看不到希望。

这一轮牛市后的回撤,调整时间也不会短,而且调控政策也是史无前例的从紧,一定会洗掉不少不坚定的买房人,关于这一点判断,我倒是十分坚定的。

历史上最大的回撤,莫过于香港楼市了。把时间拉长往后看,一切只不过是过往云烟而已,可惜在当时很多人是不信的。

观观|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看好房产,我们却不担心机会流失

03

我们不担心买房机会流失的第三个原因,是放嘴炮的人很多,能落地的人太少。

很多人都知道买房是好事,可是缺乏执行力,偏偏房产是快涨慢跌型的,一等就错过,越错过越观望。

买房从来都是不容易的,门槛很高,帮我们挡住了大部分人,我们很庆幸这一点。在中国凡是有大机会的,都是门槛很高的行业。

比买房更好的机会,是上市前的突击入股,类似于pre-ipo项目,比如美团、小米上市前卖给你原始股,一、二级市场套利,是稳赚不赔的大机会。但是这种机会,永远轮不到普通人。因为人人都能看得出这是高收益、低风险的项目,只会分享在顶级富豪圈子里,需要的是大资金和人脉。

一个能赚钱的买卖交易,往往看上去很简单,无非是花钱买东西。真正难的是,促成这个交易背后的社会资源变现。

买房的门槛正变得越来越高,这一轮调控政策之后,原本就不容易的买房大业,更难了。对普通人来说,在大城市买上一套像样的房子,就是把家里的所有资源变现。

买房首先需要一大笔首付款。这是掏空了6个钱包的积蓄,至少家里的两代人要有不错的财富底子。

在大城市要有购房资格,最好要有当地的户口,没有户口的话,要在当地工作满多少年,有的城市甚至要求你已婚。土著要感谢父母把你生在大城市,新移民要感谢自己读书努力,在大城市能找到一份工作,娶得上媳妇。

买房还要贷款。至少自己得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让银行觉得你是靠谱的人。让别人相信你,这件事本身就是看你过去多少年打拼,给自己攒下的人品。

还有买房要承担房价涨跌的风险,要有看房的体力,避开一些基本的大坑。买房交易事关重大,随便一个错误就让你分分钟学会做人。不求点石成金,但求不犯大错,这都需要平时积累、提升认知。

在大城市买下房子,看的是过去十年、二十年家里打下的基础。自己没做到的,那就是父母帮着做到的。

即便做到前面这些,以很多人的资源和落地能力,也止步于买入第一套房就结束了。

所以除去那些对自己真狠,有执行力的朋友,真正在买房市场里能遇见的有竞争力的交易对手,其实是不多的。

反过来,我们能确定的是,更多的人会被继续引入低门槛的市场。比如零元开户、手续费低的股票市场,手指头点点就能买入的余额宝和银行理财。这些都是别人搭建好渠道,设计好流程,只缺资金的产品。而在整个资源整合过程,你只提供了钱。但我们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钱,而且是零散的小钱,所以你只能拿到最少。

04

第四个原因,是我们的确找不到更好的机会,更多的时候,买房是无奈的选择。

我在《观观 | 聊了1000多个买房人之后,突然有些话想对你们说》这篇里说过,过去8年我一直没有找到过比买房更靠谱的机会。

靠谱的机会有这些特征:

  • 确定性高
  • 收益高
  • 易操作,可复制
  • 可以用信贷放大收益

光是拿前面两条去衡量社会上大部分机会,就能筛选掉好多好多伪机会。

而现在的买房机会的确也比不上过去黄金10年了,可是环顾四周却还是当下最好的机会:

  • 房子确定性依然很高,背后的本质没有变化
  • 收益率在下降,房价基数已经不低,影响了涨幅,好在跑赢货币宽松不难
  • 买房落地变得复杂,但是工具渠道也在变得多起来,依靠新型中介、信贷达人可以补强
  • 按揭越来越难,金融创新却在加快

在这个经济不那么景气的年代里,相对靠谱就让人挺满意的了。

房产已经牛逼了很多年,看好房产的人十年前就已经很多了,可是真正能沉下心来,踏踏实实深耕的却是极少。未来大概率还会是这个样子。

如果说我在买房圈那么多年,还有一些经验的话,那就是:

永远不要担心河道里赛满人而游不起来,因为大部分人会怕溺水,而只待在岸边看着。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魔都财观微博和微信,微博会发送一些短评,更新快而多,微信平台会发长评。另有数十个房产交流和热点城市群,语音分享干货,私聊实操技术。购房问题和入群,请加moducaiguan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