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观|又有一个大坑在等着你,该如何看待这些城市的房价?M140

观观|又有一个大坑在等着你,该如何看待这些城市的房价?M140

01

最近几年国家政策有意引导城市群建设,希望通过大城市带动周边小城市发展。关于城市群规划的动作很多,大湾区、京津冀和长三角都是耳熟能详的概念。

最新政策是上海官方媒体“澎湃新闻”公布:沪浙苏三地正编制《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一共涉及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宁波、舟山、湖州8个城市。

这个政策的背景是老大在上海举办的进博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转一张来自刘晓博说财经的图,图中紫线部分是长江三角洲,篮框部分上海大都市圈。

观观|又有一个大坑在等着你,该如何看待这些城市的房价?M140

不管是怎么规划,上海都是最大赢家,一定是作为长三角的龙头获得领衔发展权。

同样的情况还会发生在京津冀的北京,大湾区的深圳和广州。只要有大型区域规划,龙头城市一定是受益最大的。它能吸收区域内最好的发展资源,人口、产业、基建都会向它倾斜。

同样的,区域内小城市也有收益。那些龙头城市周边的城市,可以获得大城市有意调整出去的产业,还有转移的人口,小城市不会像龙头城市那么获益明显。

不管怎么说,城市之间有联动,加强合作,对区域内经济总是好事。​

02

看到这么多都市圈的规划出来,其实我的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是担心,我知道马上又会出现一波大坑,在等着买房人了。

我们是一个喜欢炒概念的国度,而重大规划就是楼市炒作最好的方式。

我估计没多久,上海大都市圈的规划就会正式发布,这个消息会出现在各大房产自媒体和中介的朋友圈里,目的是推荐上海和周边城市的楼盘。

推荐上海也就算了,因为上海是顶级一线,再怎么吹,也不会太离谱。

容易踩坑的是大都市周边城市的楼盘,很容易因为区域整体规划,让人算不清楚楼盘真实价格。

这种用大城市概念来卖小城市的情况不光发生在上海周边,也发生在京津冀、大湾区,甚至于很多二线城市的周边城市楼盘推广也用这一招。

举个例子,宣传的常用方式是,把湖州和上海联系在一起,把中山和深圳联系在一起,把固安和北京联系在一起,小城市房价就可以按照大城市房价,直接重估。

这一波牛市表现最为明显,一线城市大概涨了1倍左右,周边小城市至少也涨了1倍。有的像燕郊这样的城市涨了2倍。

如果只是从炒作的角度来说,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的确是很好的标的。起点低,涨幅大,升值快,容易产生收益。即便是涨了1、2倍之后,小城市还能凭借勉强够到大城市的距离,让人物理上感觉是大城市的卫星城,而它的房价只有大城市一半还不到。

可问题是,

当你用大城市房价做参考,来估值小城市的时候,风险往往就在这里产生了。

03

问题就出在小城市只能勉强够到大城市。

勉强二字真的很难。

大部分大都市圈内小城市的房子,是不具备日常公交通勤功能的。

按照目前交通工具的运能和速度,比如公交车、地铁这些,距离市中心35km距离大概要1.5个小时。

而1.5个小时大概是一个普通人能够接受的最大单程通勤时间了。

所以大都市房价估值体系能覆盖的半径也就是以市中心为圆点,往外拉35km左右。注意这是极限距离,因为公交工具的不确定性,我们更建议实际买房时控制在25km以内。下面是上海的图,最远极限距离35km差不多到昆山花桥,适度距离25km差不多到赵巷(红点处)。这也是我一直提示上海购房的建议边际。

观观|又有一个大坑在等着你,该如何看待这些城市的房价?M140

这种从中心向外扩散的估算方法,不光适合上海,像北京、杭州、南京、苏州、郑州、长沙由内向外摊大饼的城市,都可以用到。而深圳、福州、厦门、重庆这种因为山脉、河流穿过城市,导致城市有特殊地貌规划的,一般是根据当地最近的产业副中心距离来估算的。这个要另外开篇讲。

抓住核心一点思路就是所在地距离大城市中心的公交通勤时间,单程要控制在1.5个小时以内,最好是在1个小时以内。

也许有的人会说我可以坐火车上下班,现在高铁那么发达,城际高铁单程只要半小时车程,完全可以到城市再换地铁。

这个只是想象中的玩法,也是中介推荐高铁新城的惯用套路,描绘高铁的便捷,拉近城市的距离。实际情况是根本不可能落地。因为高铁的班次少、间隔长,末班车结束的早,费用高。每天高铁上下班,是不具备可行性的。

也许少部分人能够接受住在外地,坐高铁来上海上班,但是大部分人,包括你房子未来的接盘侠是做不到的。找不到接盘侠,这样会直接影响涨幅。

04

从实际情况来看,真正能和大城市连接起来的小城市,都是与大城市通了地铁的,或者直线距离很近的。是通过日常公交能够通勤的区域。一旦能和大城市连接起来,它其实就不是一个小城市了,它应该被看做大城市的一个远郊新区。

我把这种小城市称之为大都市的卫星城,那这个时候,它的房价就是用相连的大城市区域来估值的。

举几个例子,昆山花桥因为与上海通了地铁,是目前所有大都市+卫星城模式里唯一已经可以坐地铁上下班的卫星城,也是全国最靠谱的一个卫星城。很多人基本上已经把花桥当做上海了。

在花桥坐上海地铁11号线,可以在1.5个小时内,到达上海大部分上班地点,花桥是承接上海楼市限购挤出需求最大的受益者。现在花桥地铁旁的房价大概在2到2.4万,虽然花桥也有限购,但拿到资格比上海容易地多。花桥的房价,基本是参考安亭的估值体系。安亭房价在3万左右。

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深圳旁边的惠州惠阳、东莞塘厦、凤岗,这些深圳旁边的卫星城,对标的房价就是用深圳坪山、龙岗、龙华来参考的。在北京附近,廊坊燕郊的房价也是以通州的房价为参照,广州旁边的佛山,也是参考广州的房价为参照。以此类推的。这些卫星城因为通勤距离和公交线路建设,已经慢慢被大都市所接纳,有成交的高房价就是最好的证明。

05

但是你如果以为大都市旁边的小城市都能作为卫星城的话,那就等着跳坑把。

上面这些例子,都是大都市卫星城里的成功例子。事实上我见到的成功例子也只有这么些了。环大都市选筹,坑远比机会多。我这里就不点出城市名字了,大家把握好前面说的一个方法,使用普通公交方式(铁路不算)的基础上,距离大都市的市中心通勤时间控制在1.5个小时,最好是1个小时内。

那么那些不能与大城市通勤的小城市,该怎么看待他们的房价呢。

你就只能看这个地方自己的人口导入和产业结构。

如果这个地方具备优质资源,能够吸引优质产业的话,那么这个地方的房价的估值方法,就应该像大城市那样,按照当地最有钱阶层里的最穷那批人的购买力来定价,大概就是中产以上的水准。比方说东莞的松山湖有了华为,那这个地方房价长远看一定会涨得比其他地方快一些。

可是实际情况中,环大都市的小城市,能够吸引优质产业的极少。即便现在鼓励都市圈的规划,最优质的资源,比如金融、信息技术、生物科技、高端制造永远只会在大都市落地,而小城市只能享受大都市淘汰出来的辅助产业,比如轻工制造、贴牌生产等等。

所以大部分小城市,是没有优质产业的。而且小城市人口是被大城市吸血,而不是吸大城市的血。毕竟人往高处走,300-500万身价还可以安心在小城市混个上游,千万以上身价就会有想法去大城市碰更大的运气。

事实上,别说小城市,就是一线城市旁边的二线城市也会被吸血。任志强以前开过一个玩笑,说好不容易挖通了北京和天津的高铁,半小时的通勤时间,指望着北京的人口可以分留一些到天津,结果北京的人没过去,天津的人反而过来了。

最危险的就是,那些距离大都市市中心不近不远的小城市,大概在50km到100km之间的,被吸血的可能性最大。这些小城市与大都市日常通勤不太可能,但是与大城市距离相对比较近,业务往来和出差往返十分便捷。在心理上,很容易成为大都市的附庸。只要当地居民自身条件改善,就很有倾向性移民到大都市。

06

对于那些没有人口迁入的小城市,这里的房子是没有投资属性的。

因为没有增量人口,就没有接盘侠。那房子在那里本质就是一个消费品,而没有大都市房子的消费品+金融品的双重属性。

对于消费品,对它房价的估值标准,基本上就是看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准。因为当地买房子都是自住,可以按照家庭为单位,按照15倍的估算方式,得到当地主力成交的总价段。比如,嘉兴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在5万左右,家庭是10万左右,按照一个家庭15年收入可以买一套房的测算方式,合理的一套两居室住房的价格大概在150万。

大概就是这个算法了。

给大家总结下:

1、在大都市旁边选择小城市布局时,最重要的考察指标是小城市所在地距离大城市中心的公交通勤时间。

如果小城市能把去大城市单程通勤时间控制在1.5个小时以内,最好是在1个小时以内,那么这些小城市可以算作大城市的卫星城,估值可高看一眼,参考距离最近的大城市郊区的房价来估算。

2、对于距离大城市单程通勤时间超过2个小时,物理距离大概是超过50km的城市,那就只能以小城市自身的资源情况来估值。

如果小城市每年有稳定的新移民人口迁入,那就是以新移民最有钱阶层里的最低购买力来估值,只要看新移民的购买力即可,不用关注当地人的平均收入。

如果小城市没有新移民涌入,那房价就是看当地的房价收入比的,以家庭年收入15倍作为主力成交总价段。因为房子没有流动性,卖来卖去只能给当地人当做居住消费,所以普通人的收入能力很重要。

最后,给大家说个数字,过去12年,一线城市的真实房价涨了6倍,和M2趋同的。但是,除去一线城市外,大部分城市是没涨到6倍的。

现在已经过了闭着眼睛随便买房就能成功的时代了。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魔都财观微博和微信,微博会发送一些短评,更新快而多,微信平台会发长评。另有数十个房产交流和热点城市群,语音分享干货,私聊实操技术。购房问题和入群,请加moducaiguan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