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课程润童心,特色办学助成长

童年像一首抒情诗,写满天真与纯洁;童年像一首乐曲,奏响快乐与自由;童年像一幅画卷,展现绚丽的风景。童年,是每个人性格、习惯以及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阶段,这时受到的影响会强烈地印刻在内心,并且持续地触动心灵。济南市槐荫区的周官屯小学深知,抓住这个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记忆的黄金时代,做孩子学习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颇有益处。学校综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精心设置“品书香”活动,精选推出“抖空竹”课程,特别增加“进社团”环节。周官屯小学的特色办学使孩子的心灵得以浸润、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精选课程润童心,特色办学助成长


品书香,诵经典,浸润少年心灵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校东墙,镌刻着至圣先师孔子的名言,这是周官屯小学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学生踏进校门,便可看到先贤智者的至理名言;行至走廊,触目皆是读书标语;步入教室,与经典相关主题的黑板报映入眼帘。在周官屯小学的校园里,学生可随时随地嗅到书香。

据李校长介绍,在槐荫区教研室要求建设书香校园之际,学校即刻从校园文化出发,首先为学生一天的学习奠定了一个反思学习的基调。其次,为每个班级设置一个图书角,让学生身处书海,随时畅游。书香溢满校园,学生真实受益才是硬道理,怎样让学生自觉阅读呢?周官屯小学从国学经典入手,让学生直接和先哲“相识相知”,了解他们的人生经历,汲取他们的人生智慧,完成思想上的转变,让学生主动阅读,颐养德行,修身养性。

精选课程润童心,特色办学助成长

从组织学生诵读经典至如今学生主动阅读,周官屯小学品书香的活动模式已逐渐趋于成熟。自新学期伊始至学期末,学生每天都在阅读,从不间断。每天早晨在正式上课之前,学生都会拿出学校统一编写的经典诵读读本诵读经典,即为晨读。午饭过后,有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学生可在这段时间内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即为午阅。放学之前,在学生站队之时,三到六年级的平行班级轮流上台展示当天的经典诵读内容,检测师生是否完成诵读任务;放学之后,周官屯小学将学校的图书室开放。“喜欢读书的孩子会静悄悄地走进图书室,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再静悄悄的找到位置坐好,浏览自己手里的书。”李校长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体验一下在图书馆读书的氛围,二者结合即为晚诵。同时,为了调动孩子阅读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读书评比卡,凡是上学日天天到图书室阅读的学生,便可获得一枚小粘贴。“当学生的读书评比卡贴满小粘贴的时候,就可以来找我兑换奖励。”李校长表示,虽然奖励不多,但孩子受到鼓励,就会更加认真的去阅读,每月前往他办公室领奖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晨读—午阅—晚诵’已经成为品书香活动的基本模式,我校在这项建设里已坚持探索了十几年。”负责这项工作的胡主任介绍,每学期末,学校会组织一场隆重的经典成果汇报演出,邀请家长共同观赏经典的魅力,监督学生背诵、阅读的质量与效果。

精选课程润童心,特色办学助成长

周官屯小学的品书香特色活动,不仅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经典文化、热爱读书写作的兴趣。基于此,学校将语文单元作文练习、读后感和系列征文活动等项目的学生作品融合,统一排版、配图和教师评语,集合成一本文集,发给学生人手一本,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因如此,周官屯小学也斩获了教育局组织的“槐荫小作家”小学生现场作文优秀组织奖、山东省第三、四届“少儿经典美读大赛”活动分别获得一、二等奖、槐荫区吴家堡办事处组织的“我的书屋,我的梦”征文大赛获得“优秀组织奖”等多项大奖。

抖空竹,话传承,亲近非遗魅力

如果说品书香能让孩子的童年与书为友,与先贤智者交流,从而修身养性的话,那么抖空竹则可使学生亲近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非遗文化。作为周官屯小学的校本课程,抖空竹自2006年在学校推行至今天已走过了十二个年头。据教授空竹课的宋老师介绍,起初学校是组织对空竹感兴趣的学生形成一个兴趣班,由本校教师兼职教授,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学校发现,练习抖空竹,不仅能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练习身体的协调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了解抖空竹这门民族传统技艺,增强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于是,抖空竹校本课程应运而生,载入课表,每周一节。

“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青,放空钟。”空竹,最早是由汉族民间游戏用具“陀螺”演变而来,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苑中一株灿烂的花朵,至少有1700年的历史。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空竹的发展历程、工艺技法及民俗文化,周官屯小学特编写了一本校本教材,作为学习空竹的辅助性材料。而学生学习空竹的主要方式是体验练习。每周的空竹课,学生在操场上人手一个空竹,根据教师的示范练习。“上课时,学生精力稍不集中或者观察不到位,就会发生掉空竹,或与周围同学缠绳的现象。”宋老师表示,这就要求学生心无杂念、认真练习,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时也会如此。

周官屯小学的空竹课程规定了十二个基本花样,难易程度按年级递增。学生毕业后,便能灵活运用十二个花样。教授空竹的教师已不仅是学校其他学科教师兼职,周官屯小学经常外聘教师,比如邀请槐荫区空竹协会的会员到校指导,以此弥补学校教师在专业上的不足。“每次指导课结束之后,孩子们都会跑来问我,老师什么时候再来。”李校长说,“甚至有孩子从老师所教的内容中得到灵感,创作了新花样表演给我看。”周官屯小学学生对于空竹的喜爱程度可见一斑。由此,学校将每周四、周五的课间操时间改为全体师生的抖空竹时间。

为了激发学生抖空竹的积极性,学校已连续举办了三届“空竹挑战赛”,由学生自愿报名,经过班级海选、复赛,决出优胜者,予以一定的奖励;同时,学校也组织了“空竹艺术节”,学生或以班级集体展示,或以某个花样小队展示,全校分为十几个小队伍轮番上演。学校将抖空竹表现突出且有兴趣的学生,吸纳为空竹社团的社员,于每周四下午的社团活动时间进行更为复杂、更为精彩的花样教学,并组织他们走出校门参加各项演出比赛,其中的山东省省级机关举办的夕阳红大赛,周官屯小学已连续参加了三届,是代表全区参加活动的唯一一个集体。

周官屯小学组织学生走出校园不仅局限于参加演出和比赛,而且会按照空竹校本教材上介绍的空竹民俗文化,在特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走进村民活动区宣传空竹文化知识,展示空竹表演技法,传播非遗文化,并在表演的同时,让学生教老人抖空竹,学生在此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会理解和传承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无形中增加了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感。而传承非遗文化与传统美德的有机融合,也正是周官屯小学抖空竹课程的特色所在。

进社团,增才艺,缩小城乡差距

周官屯小学地处城乡接合部,学生几乎全部是农村孩子,教育资源匮乏。学生进入初中之后,在学习方面尚且看不出差距,然而才艺方面,却往往被城市的学生甩在后面。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缩小城乡学生之间的差距?这是近几年来,周官屯小学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精选课程润童心,特色办学助成长

恰巧在2012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周官屯小学积极响应中央关于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倡议,按照市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合理整合各种资源,将各类教学与活动场所设施、功能室及仪器完全按照标准配备,建造了槐荫区第一所乡村少年宫。经过六年的发展,根据学校与教师的实际情况,学校的乡村少年宫已经逐步发展为葫芦丝、简笔画、国画、版画、跳绳、篮球、科技活动、棋类、空竹、主持、计算机、电子琴、英语、阅读、舞蹈、合唱、竖笛十几个社团。“为了保证活动的正常展开和效果达成,学校建立了各社团专用的功能室,实现一室一用。”刘副校长讲道,“每学期开学,致学生家长一封信中则会有社团信息附在里面,除个别社团低年级孩子太小我校给予限定之外,其他社团均供学生和家长自由选择。”开学后,在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特别增加“进社团”环节,让学生在自己的社团功能室进行活动。

精选课程润童心,特色办学助成长

出于对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考量,学校优先选取有特长的本校教师进行社团教学,使其发挥所长。为了给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活动提供教师队伍保障,其中舞蹈、葫芦丝、竖笛、主持这四个社团是外聘教师,空竹则有校外辅导员。当然,师团均配有本校教师辅导员,逐渐培养自己的师资队伍。

周官屯小学要求教师在一开始就制定自己社团活动计划及每周安排进度,学校会对每次活动进行监督。李校长经常前往社团察看,“有一次,我经过功能室,恰好碰到活动结束,发现有位学生并未收拾工具离开,问及原因,他答‘我喜欢在学校少年宫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我还没完成,舍不得回家。’”

学生喜爱学校的社团活动,那学习的情况究竟如何?每年六一,周官屯小学都会组织社团展示活动,让每个学生都上台演出,并邀请上级领导和家长观看,了解学校的社团开展情况,学生才艺的学习成果,其活动现场一家三代同时前来的不在少数。“小学六年,社团活动也开展了六年,我校调查过刚好经历这六年时光升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反馈说,城市孩子会的才艺他也会,经常一起相约斗技,玩得非常开心。”

精选课程润童心,特色办学助成长

李校长表示,让农村少年儿童能和城里孩子一样在家门口就能参与活动、接受教育,享受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各种教育活动,缩小与城市孩子之间的差距,让他们真正实现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是当初开设社团的初心,即是学校最大的责任与心愿。

周官屯小学的特色办学,让学校的每个角落、每寸土地都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沃土,在这片沃土上,不仅是学生,教师也会带着自信,乐观而快乐地成长;周官屯小学的精品课程也化为一丝真淳而甘甜的琼酿,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