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倾听内心的声音

无声告白:倾听内心的声音

母亲离家出走、女儿自杀、父亲出轨,再夹杂着同性恋的少年,这本书似乎囊括了所有的话题点,但这只是表象的波涛汹涌,潜藏在每个人心底的秘密更是令人深思。

01

玛丽琳在整理去世母亲的屋子时,翻到了被视若宝贝的烹饪书,上面写着一句话:一位好妻子,应该掌握蛋的六种烹饪方式。她突然为自己感到难过,不想活得像母亲一样,在去世后唯一值得纪念的只有她的食物。这也为后来她出人意料的离家出走埋下了伏笔。

曾经看到过一些家庭主妇的生活,每天早早起来为一家人准备好贴心的早餐,照看孩子,整理家务,过着以丈夫与孩子为中心的日复一日循环往复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或许终有一天觉得单调,不愿满足于眼前这种生活,而是憧憬着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不想像这样活,不能像这样活,这似乎是每个下决心改变的人所想。有人认为玛丽琳不是一位好母亲,抛下丈夫与孩子的生活,去追寻自己憧憬的生活。但其实他们似乎忘了,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不只是为了别人而活,他们有权利按自己所想去生活。

02

女儿莉迪亚十六岁时,被人发现投湖自尽。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人发现异常,父母兄弟姐妹也不曾料到事情会与他们有关。

其实早在母亲玛丽琳离家出走的时候,年少的莉迪亚就暗自发誓:只要母亲能回来,她会尽全力满足母亲的每一个意愿,母亲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后来玛丽琳回来,她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她要去实现母亲在她身上寄托的希望。

结果一个小小的女孩被迫担负着团结全家的责任,被迫承载着父母的梦想,她只能将自己真实的想法深深隐藏。她尽全力满足母亲的期待,生怕母亲再次离开,也一步步陷入无朋友的境地,最终压抑推她走向绝路。

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家庭,父母将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让他们代替自己去完成。这种家庭的孩子往往被迫选择自己的人生,被迫接受父母为自己设计好的一切。那么结果呢?这种孩子时常活得被动而压抑,倘若到了自己承受的范围,便可能会像莉迪亚这般做出让大家难以置信的举动,这也验证了物极必反的道理。

03

在女儿莉迪亚意外去世后不久,父亲詹姆斯竟然出轨了。他一次又一次不由自主地进出母亲之外的另一个女人——路易莎的公寓,以求得大脑短暂的幸福体验。

为什么在这种时候还会做出出轨这种令人无法理解的事情呢?原来事情远不止出轨这么简单,蕴藏在背后的是无形的种族歧视。詹姆斯是中国人,他的父亲顶着假名来到美国,为了不被发现、不被遣返回国,他们拼命融入人群,极力避免与众不同。

但詹姆斯和与自己截然不同的西方女人玛丽琳结婚,又生下来了三个与众不同的混血儿。直到二女儿莉迪亚突然自杀,他才明白,混血家庭背景的孩子,在种族歧视的环境中通常难以找到自己的定位,无法适应环境;他意识到,如果当时没有和玛丽琳的这段东方人与西方人的婚姻,或许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他意识到自己应该娶一个和自己相像的女人,比如路易莎。

这种情况下的出轨似乎很荒唐,但并非完全不能理解,这是种族歧视下的无奈与深刻认识。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