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山四季未了情

首山四季未了情

图文|清风邀明月

首山四季未了情

首山情未了,首山未了情。

2018年,我对襄城首山可以说是情有独钟,春夏秋冬四季,多次登临首山,寻觅首山的绝佳风景,春天樱桃花开时,曾经两次到樱桃沟拍摄樱桃花海,雪白的樱桃花,犹如三月的桃花雪,美丽而又娇艳,5月樱桃熟了,樱桃红的如珍珠玛瑙,游人如织,采摘着果实,开心幸福的笑容,犹如满面春风。春季的菜花黄,夏日的格桑花香,秋日的红高粱,把首山美颜的真真是四季芬芳,每次去都有不一样的风光。

首山四季未了情

《首山樱桃花》:春雨如酥润物生,万枝染绿入画屏。首山樱桃花如雪,懿景醉美忘归程。

首山四季未了情

三月首山好风光,梯田层层油菜黄

首山四季未了情

万绿丛中点点红,玲珑樱桃掩映中

首山四季未了情

首山脚下格桑花

首山四季未了情

首山秋日葵花黄

首山四季未了情

暑退秋临寒蝉鸣, 层林尽染透碧空。

岁岁年年柿柿红,南雁北归乡愁生。

首山四季未了情

《首山高粱红》:遥看黛影凝千重,清风轻拂白云生,千色尽染七彩梦,满目皆是高粱红。

首山四季未了情

高粱火红如霞光

  在伏牛山的东麓,汝河的南岸,有一座伏牛山的余脉。此山基本上呈东西走向,长6.5公里,最高处海拔高度269.8米。山以东,即是一望无垠、宽阔平坦的黄淮大平原,山以西是蜿蜒起伏,雄浑苍茫的伏牛山系。因为此山为伏牛山东麓第一山,故名首山。

首山处于黄淮平原和伏牛山系的过渡地带,远古时期,就有先人们生活在首山东麓,汝水之畔,出于对山的敬仰和崇拜,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赋予了首山很多优美的神话传说,其中最有名的一则就是二郎担山的故事。

故事说的首山原先在伏牛山深处,二郎神杨戬奉命搬运山岳,要把首山搬至东海边,他挑起装了两座山的箩筐,从伏牛山深处向东飞奔,刚到襄城县,挑山的扁担被压断,一前一后两座山就落在了襄城境内,荡起的尘土回落在两座山中间成了一座土岗,把两座山连成了一座山。所以山的东西两端全部是红石山,而中间这一段是土山,而且较低是一个山的豁口,就是回落的尘土形成的山岗。

关于首山,还有一则故事,载于《襄城县志》。相传,这座山原是金牛星奉西王母法旨,驾祥云去蓬莱邀群仙赴蟠桃会,不料行至襄城境内金鸡报晓,金牛惊落尘埃,蹄陷沼泽。急忙抖起身躯,奋力拔蹄,迸出霞光万道,挣扎中,愈陷愈深,遂沉没地下化为石山。襄城县自从有了这座金牛山,老百姓渐臻丰衣足食,若逢荒年歉收,只要到山中求告金牛,就能从洞里拣回一盘金豆来;山谷长出烟草,烤出金灿灿烟叶,又称一宝,从此,“金襄县”的名字,便远近传闻,妇孺皆知了。

首山不仅在先民们一辈又一辈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中被赋予了某种神秘的色彩,在古代的典籍中也有对首山的多次记载。

首山四季未了情

首山四季未了情

  《史记》中记载道:“天下名山八,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尝游。”据此可知,在古代,首山属天下八大名山之一,中原五大名山之一,与西岳华山、东岳泰山、中岳嵩山齐名。《史记》中还记载:“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下。”荆山在首山以南今湛河区的荆山村北。当地至今还遗留有“黄帝炼铜炉”的古迹。

黄帝和首山还真有一段不解之缘份,早在四五千年以前的远古时期,在黄河流域先后出现过许多部落和部落联盟。黄河中上游有黄帝部落、炎帝部落;黄河下游有太昊部落、少昊部落,以后又颛顼部落和帝喾部落,在东南有强大的九黎部落,酋长叫蚩尤。这些部落间不断发生战争,经过无数年间的无数次战争后,黄帝部落终于统一了中原地区。

天下太平,歌舞升平。黄帝带着他的六位亲近大臣巡游天下。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黄帝和众随从从北向南渡过汝河,来到首山西麓,仰望山势巍峨,山体树木茂密,葱茏滴翠,山麓野花烂漫,芳草萋萋,众人叹羡之余,登上山顶,纵目远望,北面、东面平原坦荡如砥,阡陌纵横如织,田舍俨然如画,汝河水闪着银光,缓缓向东南方蜿蜒流去,不绝如缕。向西望去,大小山脉如虎踞龙蟠,苍莽雄浑。众人沉醉在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中,在仁者乐山的意境中陶冶着各自的心情。黄帝有位叫方明的臣属,精通勘探地脉,冶炼青铜之术。在其它人忘乎所以、寄情山水的同时,方明拣拾端详首山发红的岩石,他告诉黄帝,此山下埋藏着一种矿石,是冶炼青铜的好材料。黄帝即命方明为监作大匠,择日在首山采矿冶铜铸鼎。

黄帝和近臣攀爬欣赏了一段时间后,看看西边,已是夕阳西下,茫茫伏牛山脉,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众人虽意犹未尽但天色已晚,只得向山下走来,真是乱花迷人眼,狐兔引歧路,众人竟走错了上山时的路径。到了山脚下,天已傍晚,只见古木参天,野草没膝,找不到了归路。正犯愁间,有声声马儿嘶鸣传来,一个牧童赤着双脚,头戴草笠,手握降马长鞭,骑着一匹头马,后边跟着十几匹不戴缰绳笼头的野马,向山下走去。众人齐声呼喊,牧童转回身来。众人询问路径,牧童手指西方说道:西去不远,即是南北官道,上了官道,无论向南向北,不足十里就有村落人家,客官或宿或行,都非常方便。黄帝见此牧童,年龄不大,说话彬彬有礼,举止落落大方,心中暗暗称奇。又见牧童把一群无缰野马驯服得如此听话,不禁脱口问道:“你一个牧童,是如何调教驯服这群野马的?”牧童扬扬手中的牧马长鞭,得意地说:“我这牧马鞭,是专打那不听话的犟马的。马群无论大小,总要有不服管教的害群之马,牧马人只要降服不听话的害群之马,其它的事情就容易做得多了。”黄帝闻听此言,如醍醐灌顶,心中暗想:牧童讲的虽是驭马之术,治理天下何尝不是如此,看来天下的事情,无论是驭马还是驭人,都是通用的,真是至理名言啊。正沉吟间,牧童已揖别众人,上马远去。黄帝回过神来,忙率众人向牧童远去的身影拜了三拜,感谢牧童指路教诲之恩。然后和众人按照牧童指明路径,走出迷途,继续巡游天下,后人曾画《七圣迷径图》记载此事。在众人迷途处,后来渐有百姓居住,人口繁衍,遂成村庄,为纪念前事,命此村为“七圣迷径店”,简称“七迷店”。

首山四季未了情

首山北麓路弯弯


首山四季未了情

乾明寺七贤迷踪照壁图


首山四季未了情

首山是石头山。首山岩石属沉积岩类中之红砂岩,岩石通体发红,虽同属伏牛山系,但首山与其邻近的姊妹山如令武山、焦赞孟良山等只有数里之遥,但所产石材的颜色却迥然不同,这也是首山的特异之处,它属于全国山脉中为数不多的红石山之一。首山红石和含有丰富石灰质的青石不一样,无论在火中怎样锻烧,仍保持着自身的颜色和质地成份,其耐磨耐寒耐热耐腐蚀程度远远超过青石,是理想的建筑石材。红石中不仅无毒,而且还富含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因此是制作食用器具的绝好材料。因为首山有了这难得的红石,石山周围几十个村落中就有了无数祖祖辈辈采石锻石为生的石匠。更有能工巧匠,可以把红石雕凿成锻炼挺举臂力的石锁,圆形且中间镂空的石窗,更有绝者,用红石雕刻人物动物雕像,竟能栩栩如生,乾明寺中的红石佛雕成为镇寺一宝,县城石羊街清真寺门前的红石卧羊雕像,成为清真寺的吉祥物,襄城县文物普查中发现一座独石庙。一块硕大的红石被雕凿成一座有脊有檐有门有窗的道教庙观,难能可贵的是这座庙中空,后墙壁中端坐一尊与石庙连成一体的道祖佛像,成为红石雕刻中的绝品。

首山四季未了情

首山顶上观风景


在首山东端,陡峭崖壁之上方,曾有一座唐代建筑——凌霄一揽亭,亭为三重檐,四角攒尖顶,方台基四周有曲栏,凭栏远眺,无遮无掩的黄淮大平原就在脚下,使人顿生俯仰宇宙,气吞山河之感。在山脚下仰视此亭,只见峭壁之上,一亭飞拔,白云在亭下缭绕,几疑亭为天上宫阙。

在首山西麓有一座建于明代六柱稳竖,六角飞翘,六脊结宝葫芦顶的却金亭。这却金亭的建造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明朝成化年间襄城学子张淮考中了进士,被朝廷钦点巡按陕西。张淮到任后查阅旧年档案,提审羁押犯人,疑点颇多。张淮从头审来,竟然是一桩冤案。于是张淮明察暗访,缉得了真凶,依律惩办,无罪开释之人,原是一名富商,为感激张淮活命之恩,富商馈赠黄金千两,被张淮婉言谢绝。后张淮卸任归里,富商又将千两黄金铸成一个大大的“寿”字,以拜寿为名,送往襄城张淮家中,张维仍坚持不纳。富商无奈,就以千两黄金为价,雇佣工匠,就在首山西端官道旁,筑亭一座,书写“却金”二字以为亭额,然后泣拜而归。却金亭屹立道旁,成了襄城官员为官清廉,为民请命的一个标志。

在首山北麓有明朝万历年间进士,兵部尚书张鹤鸣所建憩望亭一座。该亭重檐琉璃瓦,八角攒尖顶。张鹤鸣原籍襄城,后寄居颍州卫。致仕(退休)后,返归故里,游览首山,建亭自箴,以存安度晚年之意。

在首山中部峰脊处,有映苍亭一座。映苍取意此亭掩映于苍翠碧绿之中,为襄城籍明朝万历进士张宁建造。此亭位于首山中部的最高处,可俯瞰首山东南西北四面之风光,是登高赏景的最佳位置。亭内镶嵌八卦矶一块,使该亭更是别具特色。张宁曾作《映苍亭独眺》诗一首自娱。诗曰:

苍岚收极目,天地正悠然。

生来休问姓,亭建在何年。

野云侵短袖,山鸟人长烟。

却怜人事拙,不肯到高巅。

首山四季未了情

观景台上看襄城


首山,论其高度不足300米,论其身躯大小,也只方圆十几公里,但它却恰巧位于伏牛山之首的位置。背依的是气势恢弘的崇山峻岭,面朝的是平坦如镜,一览无遗的黄淮平原。首山西麓,又是车水马龙的南北官道。登临首山,既能体验和收获攀岩跃河的惊险刺激和极目远眺的心旷神怡,又免去了过度的鞍马劳累。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著名的和不著名的人士游览此山,修筑了一处处胜迹,留下了一个个传说故事,使首山为之增色。

襄城籍诗人李磐有一首《登首山》诗作,详尽描述了首山的风貌和登游此山的心情,是描绘首山众多诗作中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

出门望首山,山势何峥嵘。

凌虚古柏合,文峰晚烟横。

摄衣步其巅,欲觅古来情。

空传仙人迹,遗洞藏山精。

不知采铜者,何处遇广成。

俯瞰乾明寺,殿阁半颓倾。

借问浮屠师,几闻晓钟鸣。

轩皇常游处,泰华旧齐名。

谓是神仙宅,万灵接明庭。

乱石空磊磊,野草自青青。

但见西风来,斜阳半山明。

冷落怀古意,拂袖谢山灵

首山四季未了情

襄城首山文峰塔


  远处看首山,真是平平,走进去,才真正领略到首山的真容,山不大则有名,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七贤迷道问童;山不高则厚重,八百里伏牛山,为诸山之首。

首山,故乡的山,在我的眼里,你永远就是我心中绝美的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