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环外的真实中国

“每个平凡人背后,都有痛苦、绝望以及孤独。”

你可能很难在电影院看到《生活万岁》这部纪录片了。

北京五环外的真实中国


1

电影记录了十几组在社会各个角落的普通人,既艰辛又充满磨难。

难得的是,电影没有卖惨,也没有感谢苦难,仅用最朴素的镜头去记录他们,如何在生老病死中努力活下去。

里面有一对老年盲人夫妇的故事,平时在街边卖唱: 中秋节那晚,昏黄灯光,方形小桌,两个人,几个简单素菜。老先生缓慢地倒了一杯酒,想递给老太太,但她试了几次都没接住。

这时,老太太问:“你摸摸我脸蛋,看是不是漂亮的女孩子?”

两人生活了22年,却不知对方长啥样。

老先生笑着说:“我认识你的时候才80斤,现在都一百三咯。”

“反正我这也快完了,没有多少时间了,只要我在,不能让你自己到处摸去,到处买东西弄吃的。我尽量照顾你,人嘛,走到一起有今生没来世是不是?”

老太太听了,触景伤情,不让自己哭出声,老先生继续说:

“世间有很多生,有牛生,有马生……现在我是人生,人生很难得。”

导演:“如果再拍摄一次,真的不开灯了。”

2

里面有医生的故事,他在医院扮小丑,逗生病的孩子开心。

但很少孩子知道,医生自己也身患癌症。

他脱掉小丑服后,会抱怨命运不公:“我前半生没做什么亏心事,为什么会这样呢?”

3

里面有退伍老兵的故事,生活极具仪式感。

他将勋章一针一线地缝在军装上,然后腰板挺直,在老伴的坟墓朗诵情书,字正腔圆,浑劲有力。

妻子、儿子和战友都已去世,但他不孤单,对妻子说:别担心,我很快就会去找你了。

最后,他把情书烧成灰烬,和大地融为一体。

4

里面有快递小哥的故事,狂风暴雨,惊慌失措,仍要咬紧牙关往前。

里面有单亲妈妈的故事,开夜班出租车,不愿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个时刻。

里面有三轮老车夫的故事,在布达拉宫脚下拉了十多年车,却从未上去过,因为门票太贵。

里面有一个中年男子的故事,疲于生活,得知父亲重病后,失声痛哭。

即使再艰难,他们也没有主动结束人生路途,只要熬下去,生活总有盼头。

5

有人问导演,这部片子拍的是什么?

导演程工说,拍的是蚂蚁,是“哪怕被踩死了,都没人看到,死了以后都没别的虫子吃它”的蚂蚁,拍的是对它们的礼赞。

电影结束了,可外面世界远未结束,因为没有镜头剪切,每一分一秒,都呈现出更多的生活真相。

作者熊志在冰川思想库写过一段话:

在北京,五环是一个神奇的界限。 它是多条地铁的线路末端,是汽车限行政策的分界,是共享单车投放的临界点,是城中村的聚集地,当然也是无数北漂青年的睡城。五环内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城市精英垄断话语权和信息流的格局下,五环外的世界,包括广袤的县城和农村,只能像飞地一样隐秘存在。
比起无病呻吟的中产焦虑来说,它没什么话题性和存在感可言。

就这样,我们活在一个繁华昌盛的都市里,凭直观感受去臆想世界运转的模样,自诩洞察了真相。我们无法理解他们,他们也很难融入进来。

在命运齿轮下,每个平凡人背后,都有自己的痛苦、绝望和孤独,也都有值得活下去的意义和坚持。

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同样没有迈不过去的槛。

进窄门,走远路,见微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